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经典回顾 经典回顾
贝尔格莱德投降_贝尔格莱德攻势
tamoadmin 2024-07-05 人已围观
简介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2.二战中苏联给德国的"十次斯大林式的打击"是怎么样的打法,又取得了怎么样的战果?请求高人解说一下3.二战期间的著名军事行动4.在二战中,德军的精锐真的全部消耗殆尽了吗?5.沙俄都不敢招惹的奥匈帝国,为何一战过后一蹶不起?6.纳粹维京师:由被占领国志愿兵组成的精锐部队7.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剧情简介有名的会战没有,都是匈人进攻,东罗马防守。公元440年,阿提拉率领匈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
2.二战中苏联给德国的"十次斯大林式的打击"是怎么样的打法,又取得了怎么样的战果?请求高人解说一下
3.二战期间的著名军事行动
4.在二战中,德军的精锐真的全部消耗殆尽了吗?
5.沙俄都不敢招惹的奥匈帝国,为何一战过后一蹶不起?
6.纳粹维京师:由被占领国志愿兵组成的精锐部队
7.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剧情简介
有名的会战没有,都是匈人进攻,东罗马防守。
公元440年,阿提拉率领匈人横渡了多瑙河,把伊利里亚地区(今巴尔干半岛西部地区)和色雷斯地区彻底摧毁,其中还包括了省会费米拉孔。匈人一直攻打到马古斯。公元441年,匈人铁骑先后攻陷了马古斯,费米拉孔,辛吉度努姆(今贝尔格莱德)及塞尔曼等城市,直至翌年狄奥多西二世从北非调回他的军队,以及发行新金币支付军费,才暂时遏止了阿提拉的攻势。
阿提拉和布莱达于公元443年沿多瑙河沿岸发动大规模进攻东罗马帝国,匈人军队再度攻占了巴尔干半岛,沿着尼沙瓦河攻陷了谢尔迪卡(今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菲立普波里斯(今保加利亚城市普罗夫迪夫)、留莱布尔尬兹(今土耳其境内城市)等大城市,最后攻至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在长期围困后,狄奥多西二世投降,命皇室使节亚纳多留斯与阿提拉相议和平条约。
公元447年,巩固了自己作为匈人唯一领袖地位的阿提拉伺机而入,由默西亚行省入侵东罗马帝国,横越巴尔干半岛直趋塞莫皮莱獈口(今希腊境内)。但当匈人军队再次到达君士坦丁堡后,面对著迅速重建后的新城墙却显得束手无策。阿提拉于是提出恢复“和平”的条件:“拜占庭人需继续履行纳贡的责任,以及把多瑙河以南5日骑程内的防御工事全部撤除”。 此后协商断断续续地持续了约三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
南斯拉夫人民-正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斯拉夫***领导的南斯拉夫人民反对德意法西斯占领者及其傀儡政权的革命战争。1941年4月6日,德国、意大利军队入侵南斯拉夫。4 月17日,南斯拉夫王国军队投降。南斯拉夫被德、意。匈、保占领和瓜分。南共中央 4月10日在萨格勒布举行会议,决定建立军事委员会,组织游击队,准备武装起义。6月27日,成立以南共中央总书记J.B.铁托为总司令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游击队总司令部。7月4日南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发动全国武装起义的决议。7月7日塞尔维亚率先起义, 7~10月起义席卷全国各地。1941年底,建立第一支正规军第一无产者旅,游击队员发展到 8万人,解放 1/5国土,牵制占领军29个师团和各种伪军总共近60万人。1942年11月底,在比哈奇镇成立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作为全国性最高政治机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组建了 5个无产者师,挫败了敌伪联合发动的3次攻势。解放区已占全国面积的2/5,人民武装力量增加到15万人。1943年南斯拉夫人民发生重大转折。在3月和5月进行的奈雷特瓦战役和苏捷斯卡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和游击队经过浴血奋战,突破敌人包围,转移到新的解放区。在11月底召开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第 2次会议上,宣布成立以铁托为主席的全国解放委员会和在联邦制基础上建立南斯拉夫各民族平等的国家共同体。到1943年底,人民武装力量拥有30万人,解放一半国土和近 500万居民。1944年10月20日,南斯拉夫人民武装力量在苏联红军帮助下解放贝尔格莱德。1945年3月7日成立临时政府,铁托任总理。5月15日,南斯拉夫全国获得解放,人民胜利结束。南斯拉夫人民为独立自由付出巨大代价。全国有170万人死亡,350万人无家可归,物资损失达450亿美元以上。南斯拉夫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法西斯侵略者,推翻了所谓的克罗地亚独立国和塞尔维亚等地的傀儡政权,同时完成了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历史任务。1945年11月29日废除君主制,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
二战中苏联给德国的"十次斯大林式的打击"是怎么样的打法,又取得了怎么样的战果?请求高人解说一下
1914年6月28日,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一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大战历时4年又3个月(1914.8~1918.11),战火席卷欧、亚、非三大洲。战争是两个资本主义列强集团——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蓄谋已久的、为着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而挑起来的。
19世纪70年代,号称“世界工厂”的英国的煤、铁、棉布的产量比美、德、法3国的总和还要多。可是过了20年,到了90年代,美国的工业生产就跑到了前面,跃居世界第一位;到了20世纪初,德国的工业生产也超过了英国,跃居世界第二位。1870年,德国生产的煤、铁、钢的产量分别为英法两国总和的21%、18%、26%,到了1913年,则猛增为57%、123%、152%。
19世纪90年代以前,德国根据当时的实力,只推行“欧洲政策”,集中力量在欧洲争霸;90年代以后,它开始推行“世界政策”,提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当时殖民地主要被英、俄、法等帝国主义列强所抢占,其中抢得最多的是英国。1914年,英国侵占殖民地面积达3350万平方公里,约为英国本土面积的130多倍;其次是沙皇俄国,1914年,沙俄侵占的殖民地面积达1700万平方公里,约为其本土面积的3.2倍;第三是法国,1914年,法国霸占的殖民地面积已达1060万平方公里,约为本土面积的21倍。德国于1884年在非洲夺得多哥、喀麦隆、西南非洲,1885年又在太平洋上强占了新几内亚的一部分及其附近岛屿。德国嫌自己的殖民地太少,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这就引起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尖锐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主要矛盾有:
英德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英德矛盾激化的结果。英国倚仗自己的实力,通过与荷兰的竞争、与法国的争夺,于1815年最终战胜拿破仑以后,确立了世界霸权,形成一个地跨五大洲、号称“日不落”的殖民大帝国。
德国与英国争夺最激烈的地区是在中近东,这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加上20世纪初,波斯湾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石油资源,英国不仅要保住自己的霸权地位,还想进一步夺取德国等国在非洲等地的殖民地,并打败德国。
俄德矛盾。俄德两国争夺的地区主要是在巴尔干半岛和土耳其。沙俄一直把巴尔干和土耳其看成自己的势力范围;德国也想在此建立自己的统治。1903年,德国和土耳其签订条约,取得了巴格达铁路的建筑权。这条起自博斯普鲁斯海峡,经小亚细亚进入美索不达米亚,直抵波斯湾的巴格达铁路,使柏林—君士坦丁堡—巴格达联成一气,德国的军事和经济势力就能直捣近东和波斯湾,控制整个土耳其和小亚细亚。这不仅激化了俄、德矛盾,也加剧了英、德矛盾,因为它威胁着英国在北非、西亚和印度的殖民利益。
法德矛盾。1871年普法战争后,通过《法兰克福和约》,德国强占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强迫法国赔款50亿法郎,还想通过战争彻底摧毁法国;法国则一直在准备着“复仇”战争,要收复被德国占领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还想夺取德国的萨尔区。此外,德国要按实力重新瓜分世界也威胁了法国,因为法国的殖民地仅次于英俄两国。20世纪初,法德矛盾的焦点集中在对摩洛哥的争夺。
19世纪90年代,当德国资本主义日益赶上并超过英国的时候,英、德关系骤然大变。英国面临着德国与它争夺世界霸权的严重挑战,便力求与其他国家联盟。鉴于法国一直是德国誓不两立的敌人,英国便转而和法国接近。共同的利益和要求使英法冰释前嫌,结束了长期的宿怨,于1904年签订协约,调整了两国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法国放弃几十年来对英国占领埃及所抱的敌对态度,正式承认埃及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则同意法国夺取摩洛哥。英、法协约使两国的争斗得到了缓和,促使它们一起来对付德国。
1891年~1893年,俄、法进行了一系列外交协商,签订了军事协定,这些协商和协定统称为“俄法协约”。俄国为了对抗德国,除了法国的援助外,还需要寻找一个更强有力的同盟者英国。英俄两国在1907年缔结协约,调整了双方在伊朗、阿富汗和中国西藏的势力范围。他们把伊朗划分成三部分:北部属于俄国,南部属于英国,中部是缓冲区。俄国还承认阿富汗为英国的势力范围。关于中国的西藏,英俄双方都诡称负有不干涉的义务,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同西藏交涉要通过中国政府等等。英俄协约的签订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至于“同盟国”集团,早在19世纪80年代就已形成了。1879年,德、奥两国为了共同对付俄国在巴尔干的扩张,也为了孤立法国,就订立了军事同盟条约。1881年,意大利在与法国争夺突尼斯的斗争中失败,加上德国的拉拢,意大利便投向德、奥一边。1882年,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三国同盟中,德国是盟主,意大利是不稳定的暂时的同盟者。
20世纪初,国际政治危机和局部战争连绵不断。例如1905年~1906年发生的第一次摩洛哥危机;1908年~1909年的波斯尼亚危机;1911年的第二次摩洛哥危机;1911年~1912年的意土战争;1912年~1913年的两次巴尔干战争。这一系列危机和战争,终于导致了1914年世界大战的爆发。
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成了大国激烈争霸的场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仍然控制着巴尔干半岛的大片领土。不少南斯拉夫人、保加利亚人和希腊人还受着土耳其封建主的统治和压迫,阿尔巴尼亚人也还没有得到完全独立。各族人民要求推翻土耳其的统治,建立自己独立、统一的民族国家。俄国竭力利用巴尔干各族人民的反土斗争,以扩大自己在巴尔干半岛的势力,夺取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奥匈帝国则害怕巴尔干民族解放运动会影响自己多民族国家的统治,坚决反对民族解放运动。德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阻挠巴尔干的民族解放运动。1908年,奥匈帝国正式吞并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
1911年,德法之间因争夺摩洛哥引起新的战争危机。英国出面支持法国,德国被迫暂时让步。摩洛哥危机尚未过去,意大利和土耳其之间的战争又接连爆发。意大利为争夺土耳其的北非属地的黎波里,乘英、德、法等国卷入摩洛哥危机时,发动了对土耳其的战争,土耳其很快被打败,被迫把的黎波里和普兰尼加割让给意大利。
意土战争的硝烟未散,巴尔干半岛上的战争又开始了。希腊、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和保加利亚经过长期斗争,赢得了独立。已独立的国家要求彻底驱逐土耳其压迫者,纷纷结成了同盟。1912年3月,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建立了反土同盟。不久,希腊和门的内哥罗也参加进来,形成四国反土同盟,于10月发动对土战争。战争开始不久,土耳其军队就被击溃。12月中旬,土耳其被迫求和,这就是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不久,巴尔干同盟内部又发生了冲突。1913年6月1日,塞尔维亚和希腊建立反保同盟,接着罗马尼亚也参加了这个同盟,它们和门的内哥罗、土耳其一起同保加利亚之间发生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在巴尔于战争的影响下,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的民族解放运动继续向前推进,它们迫切要求摆脱奥匈帝国的统治,与塞尔维亚合并。奥匈帝国坚决反对,并以吞并塞尔维亚来绞杀南斯拉夫的民族统一运动。
进入20世纪以后,连续出现了几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它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催化剂。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的军队在邻近塞尔维亚边境的波斯尼亚举行军事演习,把塞尔维亚作为假想敌人。6月28日,斐迪南在观看了三天的军事演习并检阅了军队之后,到达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访问。当斐迪南夫妇参加完在市政厅举行的欢迎仪式,乘车行驶到一个街口的转弯处时,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普当场用手枪把他俩击毙。
1914年7月23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政府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塞尔维亚严厉取缔一切反奥组织。决心开战的奥匈,仍以没有得到满意答复为借口,断绝了与塞尔维亚的外交关系,并于28日向塞尔维亚正式宣战。俄国出面支持塞尔维亚,宣布战争总动员,法国又支持俄国。
8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3日,德国又对法国宣战。4日,德军侵入比利时,同日,英国以德国侵犯比利时的中立为借口,对德宣战。5日,门的内哥罗对奥匈宣战,8日又对德宣战。23日,日本对德宣战,25日又对奥匈宣战。
1914年8月28日,在北海赫耳果兰附近的海战中,德国海军遭受失败,从此德国的舰队就被封锁在自己的海军基地里;同时,德国和奥匈帝国的海岸也都被封锁了。
大战爆发后,在欧洲战场上形成了三条战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构成了西线,那里主要是英、法、比三国军队对德军作战;从波罗的海南岸直到罗马尼亚构成了东线,那里是俄国军队对德奥军队作战;沿多瑙河和萨瓦河构成了巴尔干战线,那里是奥匈军队对塞尔维亚军队作战。此外,在亚洲的南高加索,有俄、土军队交战;在两河流域和巴勒斯坦,有英土军队交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主战场在欧洲。
1914年8月4日,德军右翼首先发动突然袭击,侵入中立的比利时。德军统帅部原来以为攻占比利时是轻而易举的事,只要一个星期就可以通过比利时攻入法国。不料遇到比军的坚决抵抗,德军在列日要塞被阻3天,到20日才占领布鲁塞尔。在此期间,英国远征军迅速赶到了法国,22日进入了阵地。德军在占领布鲁塞尔后,分五路向法国北部挺进。22日~24日,德军在沙勒罗瓦和蒙斯战役中击败英法军队,法军全线溃退,德军继续向巴黎推进。9月3日,德军前锋距法国首都仅15公里,心惶惶,法国政府迁往波尔多。
9月5日到10日,法、德两国军队在马恩河进行大战,双方投入兵力共达152万人。战斗十分激烈,法军伤亡14万余人,德军伤亡近21万多人。10日,德军被迫撤退,据守艾讷河,两军形成对峙的局面。
在东线方面,俄军为了配合协约国军作战,牵制德军,于8月中旬派莱宁堪普和萨松诺夫两个集团军向东普鲁士发动进攻。东普鲁士的德军约有30万人,而俄军的数量几乎两倍于德军。最初,俄国的两个集团军都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由于指挥官的无能和参谋工作的缺陷,两个集团军没有密切地配合。中间留有110公里的空隙。德军从截获的俄军电报中,得知俄军的调动情况,迅速进行反击。8月末,在坦能堡地区,萨松诺夫集团军首先被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指挥的德军包围、击溃。近3万士兵被打死和淹死于湖泊中,9万人被俘,萨松诺夫自杀。德军转过头来又包围了莱宁堪普集团军,这个集团军损失也达14.5万人。俄军被迫退守涅曼河,德军侵入俄国领土。
在东线的西南战场上,俄军击败了奥匈军队;德军从西线抽调部队支援奥匈,亦被俄军击退。俄军包围普热密斯耳要塞,进抵喀尔巴阡山麓。从9月下旬到12月中旬,双方军队曾多次发动进攻,但彼此进展不大。到12月底,在东线也呈现出近似阵地战的状态。在巴尔干战线上,装备很差但士气昂扬的塞尔维亚军队英勇抗击奥匈军队。从8月到12月,奥匈军队曾三次侵入塞尔维亚,两度占领贝尔格莱德,但均被塞尔维亚军队击退。到12月,奥匈军队已被全部逐出塞尔维亚。除上述欧洲大陆上的三条战线外,战争也在西亚、非洲和远东地区进行。土耳其于1914年11月14日正式向协约国宣战后,英国乘机于18日宣布埃及脱离土耳其,成为自己的“保护国”。以后几年内,英国又攻入美索不达米亚,占领巴格达,进军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地。在非洲,英军乘机攻占了德国的非洲殖民地:多哥、喀麦隆、德属西南非和德属东南非等地。在远东,日本在英军的协助下,占领中国山东,于11月攻占了青岛。在这个期间,日军还相继占领了太平洋上的马绍尔、马里亚纳和加罗林等德属诸群岛。
1915年1月至3月,在东线发生了几次大规模的战斗。俄军占领了喀尔巴阡山隘口,驻守普热密斯尔要塞的12万奥匈军队向俄军投降,但俄军再次进攻东普鲁士时却被德军击败。
5月,德奥集中了18个师和2000门大炮的强大兵力,由德国将军麦根逊指挥,在俄军西南战线长达30公里的地方发动进攻,突破俄军战线。俄军被迫全线退却,到9月中,俄军阵线才稳定下来。5个月当中,俄国丧失了波兰、立陶宛、波罗的海沿岸的部分地区,俄军伤亡达85万人,被俘达90万人。沙皇尼古拉二世撤了尼古拉耶维奇大公最高统帅的职务,自任最高统帅。到9月底,东线进入了阵地战。
同年4月间,英、法还派遣一支8万人的远征军在达达尼尔海峡的最南端登陆,占领了加利波利半岛的南端,但在德国将领指挥下的土耳其军队阻止了英法军队的前进。8月,英国又派了10万军队登陆,在占领了17公里宽、4公里深的狭长地带后,进路又为土耳其军队所阻。1915年底,英军不得不放弃占领达达尼尔海峡的计划,将部队撤走。
意大利于1915年5月底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它原是同盟国的成员之一,战争爆发后宣布中立。意大利统治阶级向交战双方讨价还价,经过谈判,协约国答应了意大利的要求。1915年4月26日,英、法、俄、意四国在伦敦签订了秘密协定。根据这个协定,战后,意大利可以得到蒂罗尔南部、特伦的诺、的里雅斯特、伊斯特里亚、达尔马提亚和小亚细亚的部分领土。5月23日,意大利向奥匈宣战。
意大利参战,对整个战局并没有发生重大影响。从6月6日到12月23日,意大利出动了39个师,在依崇佐河畔举行了4次进攻,损失了几十万人,但未取得什么成果。
1915年,交战国双方都在继续进行争取保加利亚的斗争。保加利亚统治阶级也乘机向双方讨价还价,它要求得到马其顿和多布鲁查,同盟国同意了它的领土要求。保加利亚看到同盟国在东线的胜利,以为德、奥必胜,于是在1915年9月3日,同德、奥、土签订了军事协定,决定参加同盟国方面与协约国作战。
保加利亚参战后,9月底,同盟国在奥塞边境集中了35万德、奥军队,在保塞边境集中了30万保加利亚军队,准备给塞尔维亚以致命的打击。塞尔维亚只有25万军队在抵抗德、奥、保三国军队。10月5日,德奥军队从北面进攻,占领了贝尔格莱德,把塞军压向南方。12日,保军从东面进攻,切断塞军退往希腊的道路。
1915年初,英法联军按照法军总司令霞飞的计划,进行了若干次进攻,企图突破德军阵线,迫使德军退到马斯河对岸来结束战争。结果,损失了几十万士兵的生命,却无进展。在4月间的伊普尔战役中,德军第一次使用了毒气,英法军队遭到巨大损失。之后,英法也使用了化学武器。这一年,德国齐伯林飞艇开始轰炸英国,这是历史上远距离对敌人大后方的第一次轰炸。战争初期,双方已把飞机用在军事上,主要是用于侦察和指挥炮兵射击,以后才较大规模地用在战争中。
德国为了进攻凡尔登,从各个战场调了17个师27万人的兵力和1400多门大炮。法国在凡尔登只有10万名守军和600多门大炮。1916年2月21日,战斗开始。德军以空前强大的火力向凡尔登附近的狭窄的三角地带猛烈攻击,整整一天,密集的炮弹和不停地轰击,还施放了毒气。德军炮击以后,21日黄昏和22日,步兵主力就向法军冲击,两军展开肉搏战。25日,德军占领了控制凡尔登要塞和整个地区的都蒙高地。法军阵线被切成数段,与后方的交通线也全被断绝。6月中,德军已进逼到距凡尔登只有6公里的地方,法军拼死抵抗,战斗一直持续到年底。法国全国军队70个师当中有66个师先后参加过这次战斗;德国则投入了46个师。由于法军的坚决抵抗,以及其他战线的配合,减轻了法军的压力,德军始终未能攻占凡尔登,这场大规模的流血厮杀,双方伤亡总数达百万余人。
协约国于7月1日在索姆河畔发动大规模攻势,由英军担任主攻。这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双方伤亡达120万人。这次战役中,英国研制的新式武器——坦克首次投入战斗。凡尔登和索姆河两个战役一直持续到1916年底,双方伤亡已近200万人。
当凡尔登战役还在激烈进行的时候,德军指挥部命令海军出击,于5月31日至6月1日,英、德海军在北欧日德兰半岛的斯卡格拉克海峡展开了一场恶战,这就是日德兰海战。英国出动151艘军舰,德国出动了101艘,激战结果,英舰损失14艘,德舰损失11艘。德国海军未能打破被动局面,只得退回海军基地,不敢出海了。
在南部战线上,奥匈军队于5月15日开始向意大利军队进攻。意军损失惨重;奥匈军突入威尼斯平原,从后方威胁着依崇佐河意军的防线。意大利向俄国紧急求助,俄国统帅部命令布鲁西诺夫指挥俄军从6月4日起在西南战线展开全面进攻。俄军突破奥匈战线,占领布柯维纳和加里西亚的一部分,并重新占领了喀尔巴阡山山隘,俘虏了奥匈军40余万人。
俄军在西南战线的胜利,吸引了罗马尼亚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8月17日,英、法、俄、意和罗马尼亚签订秘密条约,承认罗马尼亚战后合并特兰西瓦尼亚和巴纳特。28日,罗马尼亚正式对同盟国宣战。9月,保加利亚军队和德军分别攻入罗马尼亚;12月,德军占领了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被击溃。德奥集团占领罗马尼亚后,夺取了它们所急需的粮食和石油。罗马尼亚的溃败,使协约国东部战线又延长了500公里。
1917年,俄国各地发生了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示威和政治罢工。3月12日(俄历2月27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号召下,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统治俄国达300年之久的罗曼诺夫王朝。武装的工人和士兵在起义中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12月,美国又对奥匈帝国宣战。
美国的参战,加强了协约国的实力。由于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触犯了许多中立国,引起举世义愤。美国抓住这一时机参战,政治上的影响也很大。许多中立国纷纷倒向协约国一边,古巴和巴拿马紧随美国之后对德宣战。接着,中国、希腊、巴西、利比里亚和暹罗(泰国)也对德国宣战。
俄国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胜利后,在列宁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号召人民乘着国内的大好革命形势,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进到社会主义革命。经过重新组织和积聚力量,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工人和革命的士兵成功地发动了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的第二天,即1917年11月8日,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提出立即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协定的建议。
1917年12月,协约国拒绝了苏维埃政府的和平建议。于是,苏维埃政府就同德国单独进行谈判,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
1918年3月,德军在西线开始进攻。德军投入兵力197个师。英法投入167个师。双方都有近1万门轻型炮和6000门重炮。德军有3000架飞机,英、法有3800架。德国有200辆坦克,英法有800多辆。
德国共举行了4次大规模的进攻。第一次从3月21日持续到4月4日,德军进攻的主要目标是亚眠。50万德军在长达90公里的战线上发动进攻,突破了英、法防线,并使英、法军队失去了联系。德军在一些地方向前推进了60公里。但英军一边退却,一边增援,终于堵塞了缺口,把战线稳定了下来,德国的战略目标没有达到。
经过这次战斗,协约国为了加强统一指挥,组成了联军指挥部。4月4日,法国福煦将军被任命为联军总司令,英国远征军司令海格、美军司令潘兴都受他的指挥。
9日,德军开始了第二次攻势。德军以44个师的兵力向英军左翼进攻,战斗一直延续到30日。德军向前推进了15至20公里,并俘虏了一些英军,缴获了许多战利品,但德军也伤亡了14万人。
从5月27日到6月4日,德军发动了第三次攻势,占领了苏瓦松,渡过马恩河,距巴黎仅37公里。德军虽然可用远程大炮轰击巴黎,但仍然没有达到歼灭英、法联军的目的。
7月15日,德军发动了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攻势,战线延伸到兰凯斯两侧长达100公里的地方,德军向南进攻。战斗仅两天,德军就遭到惨败,损失了16万人。
在这为时4个月的4次攻势中,德军损失70万人,德军兵源枯竭,匮乏。
8月8日,联军总司令福煦下令反攻,在亚眠一带就消灭了德军16个师。9月,协约国军队全线出击,迅速突破兴登堡防线。
同盟国的困难越来越大。首先是保加利亚支持不下去了。1918年9月29日宣布投降。土耳其也于10月31日宣布退出战争,与协约国签订了投降协定。曾经是中欧庞然大物、多民族监狱的奥匈帝国也开始土崩瓦解,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相继宣布独立,前线士兵拒绝继续作战,奥匈帝国也打不下去了,于11月3日宣布投降。至此,同盟国只剩下德国了。它在战场上的败局,已无法挽回;国内的革命烈火,已成燎原之势。1918年11月9日,柏林的工人、士兵在李卜克内西、卢森堡等人的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霍亨索伦王朝的统治,德皇威廉二世逃往荷兰。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容克地主为了保存政权,加紧与协约国帝国主义集团勾结,希望尽快订立停战协定,以便保存武装,镇压革命运动。协约国集团也认为,如果德国人民革命成功,协约国利用德国势力来扼杀苏维埃俄国的企图就无法实现,革命将危及它们自己的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出于以上共同的目的,双方都需要停止战争。1918年11月11日凌晨5时,双方签订协定,德国宣布投降。根据协定的条款,德国必须于15天内把在法国、比利时、卢森堡、阿尔萨斯和洛林以及莱茵河左岸地区的德军撤退完毕;德军还必须全部撤出土耳其、罗马尼亚、奥匈帝国以及非洲殖民地。协定规定:德国必须交出5000门大炮、3万挺机枪、3000门迫击炮、2000架飞机、5000台火车头、15万节车厢和1万辆卡车;德国还必须交出160艘潜水艇以及70多艘各种战舰。
贡比涅停战协定的签订,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正式结束。
二战期间的著名军事行动
十次打击的打法,基本上贯彻了战前苏军的军事理论。其中,大纵深,宽正面的理论被各方面军司令员用得炉火纯青;纯突破口则根据实际,弃置不用,不过纯突破口理论当中的由步兵部队作为第一梯队打开突破口,装甲兵、快速集群作为第二梯队加入后续交战发展胜利倒是深深的影响了很大一批苏军将领,这也是德国和苏联在装甲兵运用上的不同(德国是将装甲兵作为第一梯队,直接投入进行突破)。到后期,各方面军司令员对何时投入第二梯队通过突破口加入纵深交战已经达到了纯熟的地步(这个需要在实战中学习......)。
要说到影响,苏联的军事理论在战前就已经开始影响德国。当然,两军还是有很大不同。就客观的说,苏联和德国在装甲兵运用上的不同理论构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东线战场的胜负。在战争初期,比如波兰战役、法国战役期间,因为盟军防线上反坦克兵力兵器的密度并不大,于是乎,德国的理论起到了很好的战术效果。反之,到战争中后期,因为盟军、苏军部队中反坦克力量的增强,德国的理论就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装甲兵力在突破阶段(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军的装甲部队甚至没有完成突破苏军防线的任务......)。苏联和德国的军事理论在装甲兵战术运用上的区别,也证明了苏联军队战前军事理论的前瞻性。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德国军队战争理论的相对局限性。至于这十次打击中对德军的军事理论影响并不深,主要原因还是德军当时主要立足于防御,研究进攻战役理论并不具备实际性。但是在其他方面的影响却相当深刻,这十次打击使得德军的有生力量被进一步的消耗掉,有力的配合了西线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并且迫使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退出了战争,加入到了反法西斯的一方。
在二战中,德军的精锐真的全部消耗殆尽了吗?
但泽计划——1939年1月德国制定的进攻西方的作战计划。
白色方案——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的行动。
威塞演——1940年德国征服丹麦和挪威的行动。
海狮计划——1940年德国在英国实施登陆的计划。
发电机行动——1940年5-6月英军从敦刻尔克的撤退行动。
雕日行动——1940年8月13日,德国开始对英国实施大规模空袭行动。
巴巴罗莎计划——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的计划。
**行动——1940年5月德国在西线发动的进攻。
秋季旅行——1940年秋德国为实施“海狮”行动而制定的佯攻计划。
红色方案——1940年德国进攻法国的计划。
朱诺行动——1941年6月德国舰队攻击挪威的行动。
精灵行动——1941年4月英军撤离希腊的行动。
丘必特计划——盟军在挪威北部的作战计划。
玛丽塔行动——1941年4月德军进攻希腊和南斯拉夫的行动。
惩罚行动——1941年4月德国轰炸贝尔格莱德的行动。
莱茵河演习——1941年5月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重型巡洋舰在大西洋的作战行动。
向日葵行动——1941年2月德国的北非派遣军队的行动。
十字军战士——1941年11月盟军在西部沙漠的作战计划。
阿伊达行动——1942年6月德军进攻埃及的行动。
蓝色行动——1942年6月28日德军在东线发动的夏季攻势。
奖金计划(铁甲舰计划)——1942年盟军进攻马达加斯加的作战计划。
克劳塞维茨行动——1942年德军夏季攻势第二阶段作战行动。
马歇尔计划——美国防部长史汀生和总参谋长马歇尔1942年3月制定的在法国北部登陆作战计划。
汽锤计划——1942年德军夏季攻势第三阶段作战计划。
霹雳行动——德军第6集团军1942年12月从斯大林格勒突围行动。
北极光计划——1942年德军进攻列宁格勒计划。
击鼓行动——1942年1月德国潜艇首次在美国东海岸的行动。
非洲旅行——1942年8月德国拟制的对丹麦进行海陆作战计划。
锻锤计划——1942年4月同盟国为应付苏联战败而准备的应急措施。
轴心计划——1943年9月意大利退出战争时德国采取的紧急措施。
雪崩行动——1943年9月美军在意大利实施的登陆作战。
食人者计划——1943年1月同盟国制定的攻占缅甸的作战计划。
橡树计划——1943年夏德国扶植墨索里尼重掌政权的计划。
春风行动——1943年2月德军在北非发动的最后一次进攻作战。
厄摩拉行动——1943年7月24日~30日英国空袭德国汉堡的行动。
球形闪电——1943年12月德军在南斯拉夫清剿游击队的行动。
豹行动——1943年11月德军在希腊莱罗斯岛的登陆行动。
霸王行动——1943年盟军进攻法国的作战计划。
爱斯基摩人行动——1943年7月盟军攻占意大利西西里岛的作战行动。
阿登攻势一1944年12月16日德军在比利时对美第1集团军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反攻;于1945年1月失利。
桦树行动——1944年8月德军从芬兰撤退的行动。
鲜花行动——1944年同盟国军队在法国登陆行动。
鹰计划——1944年盟军在挪威实施大规模登陆计划。
狂人行动——1944年6月美空军利用“梭子战术”空袭匈牙利、罗马尼亚目标的行动。
汉娜计划——1944年盟军在丹麦实施大规模登陆的计划。
霸王(尼普顿)行动——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作战行动。
摩羯星座——1944年1~5月德国对英国实施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空袭。
黑山鸡计划——1945年德军从挪威北部撤退计划。
狼人行动——1945年4月7日德国出动百余架歼击机对英国庞大机群的作战行动。
沙俄都不敢招惹的奥匈帝国,为何一战过后一蹶不起?
精锐部队确实损耗殆尽了!但是德军的很多王牌还活着!比较著名的精锐部队有第2装甲师、第4装甲师、李尔装甲教导师等;党卫军也有第9霍亨斯陶芬师、第12青年团师、第7山地师等;步兵师有第3师、第7巴伐利亚师、第352师(海滩美军的噩梦)等;伞兵部队有赫尔曼.戈林师、第2伞兵师等。其精锐中的精锐基本上都在苏联战场上被歼灭,只有少数残部逃入西线想盟军投降。帝国之花"帝国师 (星级指数:五星,超一流的王牌师)
号称为“帝国之花”。“帝国”师也是二战中武装党卫队表现最出众的王牌部队。是党卫军中第一个成为师级规模的部队。该师标志是北欧古文字中的“狼之钩”,据说可以赐予持有者神秘的力量以吓跑荒野中的狼群。帝国师由三个最基本的团(旗队)组成,“德意志”旗队即德国团)是由一个纯雅利安人种的摹尼黑党卫队演变而来;“日耳曼”团(旗队)由汉堡的党卫队组成、“元首”团(旗队)在维也纳组建。二级突击队大队长菲利克斯.施坦因纳是一个把帝国师打造成一支王牌劲旅的关键性人物。波兰战役时,帝国师尚未建师,3个团各自参战,均有上佳表现。1939年10月10日正式组建为摩托化步兵师,保罗.豪赛尔任首任师长。
1940年6月-1941年4月,该师参加了西线作战和巴尔干战役,转战千里,从荷兰比利时到法国;从保加利亚到南斯拉夫,是首批攻入贝尔格莱德的军队之一。1941年6月,又踏上了入侵苏联的征程。初期隶属于第2坦克集群第46装甲军,担任中央集团军群的主攻和尖刀。横扫苏联西部,歼灭苏军的重兵集团,直捣斯摩陵斯克,在罗斯拉弗尔、叶利尼亚突出部迭经恶战。转战乌克兰,参加基辅合围战。战役中德军实施双层包围,外层的包围锁底边是莫德尔将军的装3师;内层包围锁底边是帝国师。元首团端掉苏军一个师司令部,抢渡杰斯纳河,攻占了马科斯欣城。9月16日,打退苏军的一次次的反扑,成功地实施了内层包围。德军共消灭60多万苏军。帝国师再转战罗斯拉弗尔,10月,参加进攻莫斯科。12月份,转入艰苦的防御战。在尔热夫,在零下52度与数倍于己的苏军激战,击退一次又一次进攻,最后元首团只剩下36个人。
随后该师调到后方休整,改编为装甲师,编入统帅部预备队。6月,调往法国。12月返回东线,在西南战场作战。1943年2月,参加了著名的哈尔科夫战役。7月,参加库尔斯克会战和哈尔科夫防御战。值得一提的是从7月5日到16日,帝国师以损失46辆坦克和突击炮的代价击毁448辆俄国坦克和SU歼击车。9月,参加弟聂伯河会战、在基辅防御战中元首团第8装甲大队第2小队长汉斯.索内茨指挥的虎氏坦克击取得的帝国师击毁的第2000辆战车的战绩。该师装甲团包揽了其中的大约1100辆的战绩,自身损失了250余辆坦克。在1944年4月退到罗马尼亚以前。帝国师的装甲团在与俄军作战中总共击毁了1200个装甲目标,自己损失大约300辆坦克。5月帝国师调往西线,清剿游击队。6月又参加了诺曼底战役;12月,帝国师参加阿登反击战。1945年2月调回东线。在匈牙利参加“冬季春醒”行动,一个叫哈根的一级突击队大队长率部孤军深入,一直冲到距多瑙河30公里的地方。4天中,德军就损失了4万人,500辆左右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在匈牙利围歼苏军的计划化为泡影。在维也纳的防御中,该师出现了最后一个坦克王牌19岁的吉森,单车击毁苏军14辆坦克。1945年4月,帝国师在德国东部被苏军消灭,其残部部分地逃到西线投降。
"大德意志师 (星级指数:五星,超一流的王牌师)
其前身是首都卫戍团,曾负责柏林奥运会的安保工作。1939年4月12日,亲自下令将柏林卫戍团改名为“大德意志”步兵团”,其成员的制服上绣有“GD” 字样的肩章。它首次在战场上亮相是1940年5月的西线,进攻英法,隶属于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一路所向披靡,在敦克尔克以南粉碎了远征军和法军的顽抗。29日,攻陷贝格尼斯。然后挺进法国中南部,进驻里昂。后参加进攻南斯拉夫,攻打贝尔格莱德。1941年参加对苏联的入侵。属于中央集团军群第2装甲集群的第24摩托化军节制,与第3、第4装甲师等王牌并肩战斗,莫斯科会战中它是最靠近莫斯科的部队之一。在图拉和廖奥尔遭到重创并数次重组。1942年4月,整编为摩托化步兵师。
大德意志师参加了1942年的一系列重要战役,年底在莫斯科以西的阿哲维和卢特斯切斯萨村蒙受重大损失。1943年在贝尔科洛地区再遭重创,重组为装甲掷弹兵师。虽然名为装甲掷弹兵师,其配置着一个坦克团(第一营装备豹式坦克;第二营装备四号;第三营装备虎I),每个掷弹团配备Sdkfw251半履带营,侦察营、工兵营全部装甲化,可以类比一个装甲师。大德意志师是德国陆军中配虎式坦克的唯一的两个单位之一,另一个是装甲教导师。随后该师参加了库尔斯克会战以及紧接着的库图佐夫战役(即廖奥尔防御战)。1943年9月,大德意志师随德军退过顿内茨河。激战中被进一步削弱,该师调回法国休整。1944年再次返回东线,在南部战场和罗马尼亚作战。7月底,转战到北部,在波兰和东普卢士作战。12月,其装甲团第3营全部换装新型的Tiger I Ausf E重型坦克。1945年5月,大德意志师被强大的苏军消灭,仅有少量的士兵逃到西线向英军投降。(特别说明:从一个掷弹步兵师以及其承载繁重的作战任务的角度考虑,该师5万人的伤亡中不存在不熟悉军事技能战法而造成伤亡额偏高的情况。)
"北欧军魂"维京师 (星级指数:五星,超一流的王牌师)
该师组建于1940年12月,基干是一个主要以被占领国家的志愿兵组成的“德国”团。1941年1月,重新命名为“维京”,又被编入两个团即294名挪威志愿者的“诺德兰”团、216名丹麦志愿者的“维斯特兰”团,另外还有一个由荷兰、芬兰志愿兵组成的“诺德斯特”营。“维京”师首任的指挥官是菲利克斯.斯坦因纳上将。首次参战是在1941年6月入侵苏联,隶属于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维京师总兵力约为19000人。维京师越过勒姆博格,塔纳普,7月的时候已经进抵日托米尔,参与了乌曼合围战。推进至第聂伯河畔,在罗斯托夫附近与苏军激战。进入罗斯托夫,库班以及特拉克河。1942年8月,维京师攻克麦科普油田。1943年维京师一直在高加索地区作战。1943年10月,维京师被正式编为满员的装甲师。1943年夏秋季,维京师参与了哈尔科夫以及第聂伯河的一系列防御战斗。当苏联红军在1944年6月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发起大规模进攻的时,维京师被苏军包围在“切尔卡瑟口袋”,维京师最终冲出了包围圈,损失了所有的装备,人员蒙受惨重伤亡。在切尔卡瑟包围圈内被围的56000德军只有35000人得以突围,撤到波兰休整补充。1944年12月,维京师从华沙撤离至匈牙利布达佩斯,企图为被围困在布达佩斯的45000德军解围,失败。1945年5月,该师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向苏军投降。
,"黑色闪电"近卫师 (星级指数:四星半,一流的王牌师)
肯定会有LAH师的军迷对"黑色闪电"排名靠后表示不满,这样排主要是基于LAH师太过惨重的伤亡(虽然这与LAH师承担的任务有关)。
最早的近卫师只是规模不大的一支准军事的政治化部队,称为“阿道夫·旗队”,参加了占领苏台德地区、合并奥地利、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等行动,而它的第一次战斗却是在1939年的波兰战役。随南方集团军群一路打到华沙城下,战役胜利后,1940年3月旗队在德国本土休整得到了新型的四号坦克,完全实现了摩托化。参加了荷兰、法兰西、敦刻尔克等战役,一直开进到西班牙边界。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海狮计划”,旗队刻苦训练两栖作战。1941年3月,旗队参加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腊的行动,是德国第一个攻入南斯拉夫的部队。穿过南斯拉夫及保加利亚,攻入希腊,俘虏了大批的希腊部队。
战役后升格为武装党卫队机械化步兵师,跟随南部集团军群,参加“巴巴罗萨行动”突袭苏联。参加了著名的乌曼合围战。1941年11月,该师一度突入苏联西南部重镇罗斯托夫市区。1942年夏,返回德国重组为装甲掷弹师(装备两个装甲掷弹兵团),驻扎在法国。1943年,重返东线参加了哈尔科夫争夺战,伤亡了4500人。1943年7月5日,在曼斯坦因指挥下开始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的作战。 参与了普罗霍洛夫卡坦克会战,德军虽胜但失去了战场的控制权,库尔斯克会战以德军失败告终。近卫师被调往意大利,后又重返东线,因为蒙受了太大的损失,撤到法国休整。1944年3月,近卫师被升格为武装党卫队装甲师。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该师从比利时紧急开赴法国卡昂参战,在法莱斯口袋遭受了重大损失。1944年12月,近卫师参加了阿登反击战,后又转战到匈牙利的“冬季春醒”,3月中旬,进攻失败,让大失所望。5月7日,在得知柏林已投降的消息时,近卫师只剩下1千多人,根据上级的命令,破坏了所有装备后,官兵们烧掉身上的制服,往西逃亡以远离伺机报复的苏军向美军投降,从此近卫师再也不存在了。
"骷髅师 (星级指数:四星半,一流的王牌师)
俗称为“死人头师”,其师徽骷髅图案的含义是“我们在我们的黑色帽子上佩带骷髅标志,借以警告我们的敌人,并向我们的领袖表示,我们随时准备用自己的生命去实现他的理想。”其前身是党卫队集中营的看守部队,首任师长西奥多。艾克。1936年3月29日起,正式命名为“骷髅队”,有3500人,1939年11月1日,正式组建骷髅师。参加法兰西战役,抢渡墨纳河,战斗非常狂热,不顾牺牲。在西线制造了屠杀事件。参谋长于特纳主张用专业军官来指挥军队。1941年骷髅师参加入侵苏联,在北方集团军群,进攻列宁格勒,在杰米扬斯克骷髅师一战成名,1942年换装为装甲师,编入党卫军第1装甲军,参加哈尔科夫防御战。师长党卫队副总指挥艾克阵亡。1943年,夺回哈尔科夫。1943年参加库尔斯克会战。再战哈尔科夫失利后撤退。1944年6月,调到法国作战,之后参加阿登战役。1945年,调回东线,进驻匈牙利,3月,被苏军击败。一直在布达佩斯以西进行防御作战,退到维也纳附近。该师于1945年5月9日向美军投降,但作为战俘被移交给了苏军。
第三装甲师(星级指数:四星半,一流的王牌师)
德国最早的装甲师之一。成立于1935年10月,首任师长依内斯特.菲森斯玛上校,驻扎在柏林。师下辖一个装甲旅,装甲旅拥有2个装甲团的编制。1938年上半年,由施韦彭堡上校担任师长。1939年3月,德军出动第3装甲师于13日上午8点20分向捷克斯洛伐克发起进攻,至下午,第3装甲师全部越过了边境,3月15日,德军坦克开进了布拉格。隶属于古德里安坦克集群,先后参加了波兰战役、法兰西战役等战役。1941年进攻苏联,该师由莫德尔中将指挥,一路狂飙,所向披靡。参加了比亚威斯托克、明斯克、斯摩棱斯克等战役,在基辅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后继续向苏联腹地推进,最快时一天推进了136英里,占领了寥奥尔,打开了莫斯科的门户。1942年5月,第3装甲师被从东线的中部战场,调往南部战场,参加了向高加索地区进军的行动以及哈尔科夫之战,之后一路退至波兰。该师被调往匈牙利作战,并在那战斗至1945年4月,为了逃离苏联的报复逃到奥地利,向美军投降。
"第七装甲师 (星级指数:四星,一流的王牌师)
前身为第2轻装甲师。1939年9月1日,该师出现在波兰战场上,指挥官斯图姆中将。1939年10月18日第2轻装甲师正式更名为第7装甲师。1940年2月12日,埃尔温·隆美尔少将接过了第7装甲师指挥权。1940年5月10日,“**方案”开始实施。第7装甲师隶属于A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第15摩托化军,该师越过德-比边境向阿登前进。5月12日抵达芒斯,并花费了两天时间巩固桥头堡,隆美尔开始了一场向英吉利海峡进军的赛跑。在5月30日完成了对敦刻尔克盟军的合围。随后,该部撤出前线,短暂休整至1940年6月5日。战役的第二阶段,6月7日该师进抵佛戈斯-莱斯-奥克斯,于次日抵达柔恩,完成了合围法国第9和第10集团军。到6月25日停战时第7装甲师已经打到法国西南部。该师仅有2624人阵亡、受伤和失踪,损失坦克42辆,获得“魔鬼师”的称号。1941年6月,巴巴罗萨行动中,第7装甲师隶属于中央集团军群第3装甲集群第39装甲军,以损失了半数坦克的代价全歼苏军第5坦克师。又迭经激战,1942年5月返回法国进行休整。1943年2月,该师返回东线,这次前往的是南方集团军群。该部参加了库尔斯克、基辅、日托米尔、哈尔科夫以及随后的穿越乌克兰的撤退作战。1944年8月第7装甲师被调往波罗的海的东普鲁士,防守至1944年11月。兵力不断消耗,得不到补充,1945年4月辗转从海上撤离,此时其兵力已经消耗殆尽,只有一个空架子,隶属于第3坦克集团军。1945年5月3日第7装甲师向美英军队投降。
第一山地步兵师 (星级指数:三星,王牌师)
该师组建于1938年4月,前身为1935年德军重建时唯一的山地部队山地步兵旅,辖有第98、99、100三个山地步兵团和第79山地炮兵团。1939年9月,第1山地步兵师作为南方集团军群地第18军的一部参加了波兰战役。攻取了喀尔巴阡山的杜克拉山口,然后快速前进,经过激烈的战斗,攻占150英里以外的波兰的重镇莱蒙伯格。在波兰战役后,第1山地步兵师调往西线参加了法兰西战役。在法国,该师以穿过马斯河、埃纳河和卢瓦尔河的战斗而著名。在法国投降后,第1山地师原本将参加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后又计划占领直布罗陀,但这些行动最后都被取消了。然后被调往奥地利,1941年4月,该师穿越南斯拉夫军队的防线,在其腹地作战。巴尔干战役之后,第1山地步兵师又入侵苏,隶属于南方集团军群第49山地军一部,参加了乌曼合围战。1942年5月被调往顿涅茨地区的第11军。1942年的夏季攻势中,第1山地步兵师进展到高加索地区。在德军作战史中最高的阵地上作战。在4300米高的厄尔布卢斯山顶上,升起了德国国旗。该师又频繁调动,辗转在南斯拉夫、希腊等地作战。1944年12月,该师在匈牙利与苏军作战。1945年撤至奥地利在那里向美军投降。
第一伞兵师 (星级指数:三星,王牌师)
1936年,在斯图登特将军的竭力主张下,德国建立了第一个伞兵团,二战开始后,德国伞兵奇兵天降,夺取了埃马尔要塞。第1伞兵师的前身是著名的第7伞兵师,曾经历经了称为“德国伞兵的坟墓”的克里特岛空降战的洗礼,第1伞兵师组建于1943年5月1日。初次在战场上亮相是1944年的西西里战役,曾与赫尔曼.戈林装甲师并肩战斗,而第1伞兵师是德军最后撤出西西里岛的部队。然后在意大利继续与占优势的盟军战斗。在凯塞林元帅的指挥下在以卡西诺为中心的古斯塔夫防线,坚守着罗马以南的地区。1943年年12月-1944年3月,将盟军阻击在卡西诺山地,重创了英、加和新西兰军队,赢得了“卡西诺的绿鬼”的称号,该师在之后则撤退到凯撒防线、哥特防线与盟军作战一直持续到1945年。该师的历任指挥官:理查德.海因里希(1943.5/1-1944.11/17)冯.寇特(1944.1/4-1944.2/21)卡尔.舒尔茨(1944.11/18-1945.5/2)第十一装甲师 (星级指数:三星,王牌师)
1940年,法兰西战役结束后,由第11摩托化旅加上来自第5装甲师的第15装甲团组建了第11装甲师,1941年4月参加巴尔干战役,6月参加入侵苏联。隶属于南方集团军群,在基辅作战,然后调入中央集团军群,进攻莫斯科。1942年,加入顿河集团军群为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解围,失败。又在罗斯托夫作战,使A集团军群免被苏军切断在高加索地区。1943年7月第11装甲师参加了库尔斯克会战。1944年2月陷入了切尔卡西包围圈。突围后撤往法国南部重建。清剿法国抵抗组织。1944年7月第11装甲师与盟军在法国作战。1944年冬,第11装甲师作为预备队,参加了突出部战役。第11装甲师占据雷马根桥头堡,挡住了美军通过这条重要的道路渡过莱茵河。陷入鲁尔包围圈。1945年5月4日向美军第3军投降。
纳粹维京师:由被占领国志愿兵组成的精锐部队
奥匈帝国那么强大的帝国为何在一战后一蹶不起?在此之前,它的面积在欧洲排行第二大,仅次于俄国。人口排欧洲第三,略逊于俄国和德国。军工业虽然不是顶尖,却稳定的徘徊在世界中上游水平。可谁也无法预料,帝国在战争中的走向,在1914年8月总动员完成前,奥匈帝国参谋部已经制订了相应的作战计划。
看似强大的奥地利陆军,在1916年的布鲁西洛夫攻势中被俄军打的兵败如山倒。不仅伤亡超过50万人,更有约40万人投降。他们引以为傲的联合力量级战列舰—“圣?伊斯特万”号与“联合力量”号,竟然分别被MAS鱼雷艇和蛙人击沉,成就了萨尔瓦托雷?托达罗艇长与蛙人的传奇。
在1914年8月总动员完成前,奥匈帝国参谋部已经制订了相应的作战计划。这份计划有两个方案: 第一是将两个主力集团军部署在加利西亚,配合德军东线的一个集团军,横扫俄属前波兰立陶宛的领地。在巴尔干以一个集团军结合地方防卫军压制塞尔维亚。
第二个方案,是把主力的两个集团军用于塞尔维亚,在加利西亚仅用一个集团军进行防御。开战后,奥匈帝国急匆匆地执行了第二个方案。他们满心地以为,在俄国人完成总动员前就可以歼灭塞尔维亚。然而奥军占领了贝尔格莱德后却无法跨过多瑙河。而此时的俄国已经完成集结,120万俄军兵锋直指加利西亚,那里的奥军兵力只有100万。在1914年的林堡战役中,俄军轻松粉碎了加利西亚半数的奥军,自己的伤亡不过是奥军的2分之1。17世纪初期,奥地利、西班牙双双遭受重大的挫折,其内部出现了严重叛乱。新兴国家相继加入战争。三十年战争爆发,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全球范围的战争,从北美到乌克兰、从加勒比海到太平洋,从墨西哥到台湾,均发生了直接冲突。 三十年战争以哈布斯堡同盟为一方,反哈布斯堡同盟为另一方。从欧洲角度来说,战争是针对奥地利和西班牙霸权的挑战;从全球角度来看,是列强对殖民地的再分配;从宗教角度来看,是新教争取与天主教同等权利的冲突;从政治角度来看,是法国、瑞典、英国等国对哈布斯堡超然地位不满,试图争取国家间平等关系的战争。
哈布斯堡同盟主要有奥地利、西班牙、波兰立陶宛联邦、教宗国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支持天主教的国家。 反哈布斯堡同盟主要有瑞典、法国、英国、俄罗斯、荷兰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支持新教的国家。 战争一共持续了三十年,反哈布斯堡同盟一共结成四次,前三次均告失利,第四次反哈布斯堡同盟中,信奉天主教的法国则在著名的红衣主教黎塞留的领导下加入新教一方。西班牙和奥地利军队从东、南两方攻入法国,但在巴黎近郊的战争中惨遭失利。 1638年,法国海军打败举世闻名的西班牙海军。 1639年,西班牙海军的主力被荷兰海军歼灭。 1643年,在罗克鲁瓦战役中,西班牙陆军的主力被击溃,双方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战争结束。 三十年战争摧毁了哈布斯堡的霸权,西班牙衰落,神圣罗马帝国彻底分裂,境内的意大利诸国、瑞士、荷兰独立,奥地利的皇帝之位被架空,从此法国称霸欧洲达半个世纪之久。
1918年夏,战事对同盟国越来越不利,帝国已经无法将这众多民族联合在一起了。其它成员也对帝国丧失了信心:经济发展已经停止,新的经济发展的希望也消失了,战时许多战前在奥地利部分引入的开放政策被取消,这使民族主义者非常气愤。 奥匈帝国 在这些条件下民族主义者获得了许多支持者。1918年9月和10月,一系列地区宣布独立。
1918年11月3日奥匈帝国与协约国达成停火协议。战争的结束也是奥匈帝国的终止。 1918年10月28日捷克首先宣布独立,匈牙利其次。特兰西瓦尼亚大多数地区加入罗马尼亚,其中还包括了很多匈牙利少数民族。南部的斯拉夫地区联合组成了后来的南斯拉夫。战后战胜国承认这些新的边界,大大地改变了当地的政治地图。一系列条约保障这些边界的合法性。 霍尔蒂 奥地利和匈牙利成为共和国,哈布斯堡王朝被驱逐。在匈牙利首先成立了一个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但1919年罗马尼亚入侵后保皇势力又开始抬头。 1920年匈牙利恢复为一个王国,但没有国王。卡尔一世企图占据这个王位没有成功(1921年3月至10月),他被放逐到葡萄牙属马德拉群岛,后来在那里逝世。霍尔蒂·米克洛什成为执政者。 从奥匈帝国分裂出的国家有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等,此外波兰、罗马尼亚、意大利也获得部分前奥匈帝国的领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匈帝国四分五裂。对战胜国来说,按照美国总统伍德鲁·威尔逊宣布的十四点和平原则,奥匈帝国被肢解为多个民族国家是必然发生的事。值得注意的是,肢解奥匈帝国并非协约国的最初目的,这个建议一直到战争后期才获得支持。因为当初不少人认为奥匈帝国的解体,不但无助解决当地的民族问题、反而只会使这个地区的局势更不稳定,实际上,这些不稳定的局势成为了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渗入的源头。
虽然奥匈分裂出的国家表面上遵从民族自决,但实际民族疆界的划分极其混乱不堪(例如匈牙利、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而且有些直到战前都拥有过完整历史疆界国家(例如匈牙利)惨遭肢解,而有些组成民族不同、本不应草率合并的国家(例如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却占有了很多原本不属于他们领土。这些民族和历史疆域的划分非但没有使得东欧和巴尔干人民过上自给自足的新生活,反而招致这些小国在互相攻击,以至于很多国家走上法西斯主义的道路,给了东欧人民带来了重大灾难。
这些国家中大部份的基础工农建设、财政贸易结构、教育军事体系基本沿用奥匈的老路,却又因为国内市场迅速萎缩、原料人力严重不足而不能像在原奥匈时代那样各司其职的进行产业分工。虽有相同的交通和通讯设施这些便利条件,但因为政治上的敌对和高额的关税壁垒而不能发挥原本的作用。事实上,很多国家虽然从奥匈帝国获得了独立,但无论从国际地位、经济状况(这一点除捷克以外)、和军队实力都无法再与之前的奥匈相提并论,有些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甚至远远低于奥匈还存在时候。加之很多国家刚独立,民族主义的气焰正浓,为本争取利益而不惜手段,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奥匈帝国还是民族太多吧,再加上不团结所以四分五裂,导致一个强国覆灭。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剧情简介
维京师成立于日1940年12月,起先被称为「日耳曼尼亚师」,基干是一个主要以被占领国家的志愿兵组成的「德国」团。1941年1月,重新命名为「维京师」,又被编入两个团即294名挪威志愿者的「诺德兰」团、216名丹麦志愿者的「维斯特兰」团,另外还有一个由荷兰、芬兰志愿兵组成的「诺德斯特」营。在Truppen-Ubungsplatz Heuberg进行的训练持续到4月,这个师完成了出击准备。「维京」师首任的指挥官是菲利克斯。斯坦因纳上将。
战局诡僪
「维京师」第一次作战是在1941年6月29日作为南方集团军群的一部分在加里西亚(Galacia)附近向特洛普(Tarnopol)进攻。1941年8月,「维京师」在第聂伯河Dnieper River为夺取桥头堡而战。非常快,他们穿过了第聂伯罗夫斯克(Dnepropetrovsk),奔向罗斯托夫(Rostov)。1941年冬天,这个师撤至米乌斯河Mius River一线并在那里渡过了冬天的几个月。
当1942年春天和夏天德军发起攻势时,「维京师」推进至高加索地区,是到过德军推进极限的部队之一。他们在高加索一直战斗到1943年春天,由于斯大林格勒的惨败,不得不回撤。
「维京师」和其他师一样,编成部队常常发生变动。「诺德兰」(Nordland)步兵团被撤编,以和其他一些包含有斯堪的那位亚(Scandinavian)人员的单位一起组成一个新的武装党卫队师。同样,「纳瓦」(Narwa),一个爱沙尼亚(Estonian)单位,在1944年加入维京师,但又在同年撤编。
1943年10月,「维京师」的名称变为第5武装党卫队「维京」装甲师,成为又一个武装党卫队的装甲师。在1943年夏秋期间,这个师在哈尔科夫(Kharkov)和第聂伯河地区进行防御作战,参加了库尔斯克会战。当苏军在1944年6月发起他们旨在冲向德国边界、消灭中央集团军群的大攻势时,「维京师」是非常多被包围师团中的一个。他们被包围在「切卡西口袋(Cherkassy Pockets)」,而且是包围圈中唯一的装甲部队,担当起了突围时的「装甲矛头」。那时,另一个外籍部队单位「沃伦涅」(Wallonien)(说法语的比利时人)也划归该师指挥。尽管整个部队最后还是设法冲出了包围圈,但损失了全部装甲部队和大量的人员和装备。
残存的人员和装备被临时编成一个战斗群,非常快被送到波兰以组建新的第5武装党卫队「维京」装甲师。在整编的同时,苏军已推进到维斯瓦河畔(Vistula River)和波兰的华沙地区。「维京师」和第3武装党卫队「骷髅」装甲师以及陆军第19装甲师一起进行了阻止苏军前进的拼死努力,将苏军制止在华沙城下,使其回撤过维斯瓦河,并将战线的僵持一直维持到了1945年1月。
末路之声
战争进行到最后这个阶段,苏军在东线已掌握了绝对的主动权。某些德军部队虽然能够在区域性暂时遏制苏军攻势,拥有兵力绝对优势的苏军只需要更换进攻点,就能够从千疮百孔的德军防线找到突破口。苏军第二坦克集团军在距离华沙十几公里的地方突然遭到德军迎头痛击,阵亡3千人,被俘6千,损失坦克百余辆。苏联战后出版的《伟大的卫国战争》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述:「在华沙城下我军的攻势骤然停止。德国统帅部投入了一批最优秀的部队阻止我们的攻势,敌人的防守不正常顽强。要晓得我们的步兵和坦克部队在此前的战役里损失非常重,部队缺乏和汽油,炮火的准备也不足. . . 」 击退苏军第二坦克集团军的德军部队就是党卫军维京师。此时华沙附近集中了一批德军最精锐的部队,包括装备了新型「虎王」坦克的党卫军维京师、骷髅师,「赫尔曼 ? 戈林」伞兵师,和国防军第4、19装甲师。
面对德军沿维斯图拉河(Vistula River)建立的坚固防线,苏军停滞不前,战况在此胶着一直到1945年春天。10月间,波兰抵抗力量在华沙发动起义,期望城外的苏军能够里应外合。但斯大林命令苏军按兵不动,坐视波兰抵抗力量的覆灭。起义失败后大约两万波兰游击队员阵亡,平民死亡20万人,华沙成为一片废墟,波兰抵抗运动领导层几乎被消灭殆尽。波兰战局僵持不下之时,苏军将攻击方向转到南面。1944年8月底,苏军攻入罗马尼亚,9月底攻入保加利亚,10月初铁托的南共游击队胜利进入贝尔格莱德。到圣诞节,布达佩斯7万德国、匈牙利守军被苏军包围,危在旦夕。对匈牙利的油田念念不忘,又在地图上策划了一次攻势,企图把苏军从匈牙利赶出去。1945年1月1日,跳过参谋总长古德里安,直接命令华沙附近的党卫军第4装甲军南进700公里,解救布达佩斯守军。
维京师的日尔曼尼亚团和西欧团组成两个战斗集团(Kampfgruppe),向布达佩斯外围苏军发动正面强攻。面对数倍于己的苏军,维京师再一次展现出超强的战斗力,向苏军防线不同地段发动一次又一次试探性进攻,终于找到一个薄弱点突破进去。1月11日,党卫军第4装甲军攻至布达佩斯机场,离市区仅仅21公里,城内德军欣喜如果狂。正在此时,又有了新的打算。布达佩斯西南方100公里的巴拉顿湖地区有苏军10个师正和德军僵持,立刻命令第4装甲军折向西南,配合第2装甲集团军围歼这些苏军部队。这个异想天开彻底断送了布达佩斯守军的生机。苏军立刻向巴拉顿湖地区集结大批装甲部队,德军的围歼计划非常快流产。党卫军第4装甲军在伤亡7千人(包括51名校级以上军官)以后,不得不向奥地利撤退。2月13日,布达佩斯7万守军全军覆没,仅仅700余人逃生。
1945年3月25日,苏军攻入奥地利。维京师、卫队师和国防军第17步兵师担负起保卫维也纳的任务。虽然此时只有几千人的兵力,维京师官兵依旧斗志旺盛,炸毁桥梁,埋设地雷,利用地形以反坦克火箭筒频繁伏击苏军装甲部队。维京师的顽强抵抗使苏军第6近卫坦克军损失惨重,每个坦克团都只剩下不足10辆坦克。这些区域性胜利都于事无补,第三帝国气数已尽。党卫军北欧师参加了柏林保卫战,这些外籍士兵忠实履行了对的誓言,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因为他们晓得落到俄国人手里也是死路一条。
纳粹德国投降以后,维京师最后一任师长乌尔里希(Karl Ullrich)解除了外籍官兵的入伍誓言,允许他们自谋生路。绝大多数官兵结伴西行,向美军投降,在巴伐利亚的战俘营里得到礼遇。1945年9月,巴伐利亚战俘营解散,维京师官兵都回到了各自的故乡。瓦罗尼恩师坚守奥得河一线,忠实地执行了「战至最后一人」的命令,全师仅有35人活了下来。德盖尔率领这些人逃到丹麦哥本哈根,企图召集他的雷克斯党徒组织地下抵抗运动。不久盟军解放丹麦,德盖尔驾驶飞机逃到西班牙,在弗朗哥的庇护下安度余生。比利时缺席审判德盖尔死刑,并几次试图引渡他回国未果。德盖尔1994年去世,享年87岁。德盖尔死不改悔,生前常常身穿党卫军上校军服,佩戴骑士铁十字勋章出现今公共场合。有人问他此生有何遗憾,他答道:「只可惜我们输掉了战争。」
1944年,德国法西斯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苏军和盟军越战越勇,战火正在向德国纵深蔓延。为迟滞同盟国的攻势,德军总参谋部决定撤回驻扎在巴尔干的“A军团”,集中兵力迎战。但是贝尔格莱德的丢失及苏联红军从北方压过来,而南斯拉夫的全国各地到处是游击队。致使德军在战略上处于游击队的重重包围之中,处境很危急,且只有多瑙河以南的公路还在他们的控制之下,如果这条通道被切断,那整个“A军团”共20个师近百万大军就会被围歼。用德军的话说,保卫德国,就指望这20个师。
柏林命令“A兵团”从希腊和南斯拉夫火速撤退,可问题的关键是燃料只能让庞大的装甲部队维持到维谢格拉特,现在只有从萨拉热窝的燃料基地把油运送到维谢格拉特。
为此,德军拟定了一个秘密的“劳费尔行动”计划,萨拉热窝位于南斯拉夫中部,是一座英雄城市;人民抵抗运动沉重打击了法西斯强盗。领导这个运动的是久经考验、机智老练的游击队长瓦尔特。他的名字使敌人胆颤心惊。为逮捕瓦尔特,阴险的比肖夫上尉花了一年的时间,审讯了一百多名“”,仍一无所获 ——而且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瓦尔特的样子和身份。
为了扫清这一障碍,确保“劳费尔行动”能够顺利实施,党卫军的冯·迪特里施上校被从挪威派遣到萨拉热窝,负责燃料秘密运输的“劳费尔行动”。德国人派党卫军上尉康德尔在游击队里的叛徒肖特的帮助下,以瓦尔特的身份打入抵抗运动组织内部,多次造成游击队和抵抗运动的重大损失,并几乎抓捕到了瓦尔特。
游击队的皮劳特和战友们在获得德国间谍假瓦尔特打入组织内部的情报后,施计铲除了叛徒和假瓦尔特,并且擒获了试图混入解放区的德国特工团伙,通过窃听德军的电话终于搞清了——德军用火车把伤员运到油库外卸车,同时派卡车接伤员,再把火车开到油库装运油料,最后把油运送到维谢格拉特去支援撤退中已经油料耗尽的“A兵团”的装甲部队就是所谓的“劳费尔行动”。
皮劳特和战友吉斯、苏里带队化妆截住一辆去油库运伤员的卡车,之后混进德军,解决了火车司机后控制了机车。等火车装完油料开出油库,被打晕的德国火车司机苏醒过来打开了水阀,惊动了守军。德军知道上当了,立即在沿途布置军队拦截火车,押车的德军也发现了异常,向皮劳特等人进攻,均被击退。当火车爬坡时,皮劳特摘掉了列车的通风管,提开车钩,没有机车牵引的列车快速倒退,德军立即拧紧手闸刹车。但是皮劳特等人等到了安全区域,立即将机车换向倒车并跳下机车,无人驾驶的机车如脱缰野马快速的下滑向军列撞去。猛烈的碰撞引燃了油料,炸掉了运送燃料的火车;最后皮劳特的助手告诉一直想见到瓦尔特的抵抗运动成员吉斯,皮劳特就是瓦尔特。
冯·迪特里施因为“劳费尔行动”失败被调回柏林,临走时他自嘲的说自己一来就在寻找瓦尔特,但找不到。即将离开总算知道了他。他身边的盖世太保不明所以问他谁是瓦尔特,他不屑的看了这个盖世太保一眼、有气无力的说:“Sehen Sie diese Stadt? Das ist Walter!(你看到这座城市了吗?他,就是瓦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