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球队专区 球队专区

东京奥运会节能环保-奥运会主动式节能

tamoadmin 2024-11-11 人已围观

简介1.科学健身的注意事项2.求一篇关于企业责任的论文3.节能建筑详细资料大全科学健身的注意事项1卧推 和大多数人的直观想象不同,受伤概率最高的动作不是深蹲,也不是直立推举一而是卧推。卧推时被器械砸伤和肌肉撕裂的危险都很大,必须加倍小心。 每年都有很多人卧推时被杠铃砸伤面部或颈部。这有时是因为训练时脱手,有时是因为取下和放回杠铃时和搭档配合失误。这个后果非常严重。卧推前必须擦去手上的汗水,最好涂抹镁粉

1.科学健身的注意事项

2.求一篇关于企业责任的论文

3.节能建筑详细资料大全

科学健身的注意事项

东京奥运会节能环保-奥运会主动式节能

1卧推

和大多数人的直观想象不同,受伤概率最高的动作不是深蹲,也不是直立推举一而是卧推。卧推时被器械砸伤和肌肉撕裂的危险都很大,必须加倍小心。

每年都有很多人卧推时被杠铃砸伤面部或颈部。这有时是因为训练时脱手,有时是因为取下和放回杠铃时和搭档配合失误。这个后果非常严重。卧推前必须擦去手上的汗水,最好涂抹镁粉。

很多人卧推时将杠铃下降到胸部,这可是受伤的催化剂。这样做可能会对胸肌和肩带造成毁灭性的影响。正确的做法,是将杠铃降至距离胸部大约5厘米的位置。

卧推最大的危险性还是来自过大的重量。如果重量超过6RM,过大的压力就会从肌肉转移到关节上,脱手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为了满足虚荣心而和助手两个人一起气喘吁吁地卧推大重量是健身房里最危险的事情。 

2直立推举

直立推举对于上肢所有关节来说都是很危险的。因为训练时重量不可避免地会偏离身体重心线,腰部和肩、肘,腕关节都会因此承受很大的压力。奥运会挺举和抓举采取腿部发力的方式,部分原因就在于此。

可能有人告诉你,用自由重量练习的效果好于器械。旦是在这里,情况正好相反。器械推举是最安全的方式,其次是哑铃推举。杠铃推举,无论是胸前 推举还是颈后推举,都是相当危险的,我建议用器械或哑铃推举代替它们。有人建议推举时采取坐姿,这对于孤立肩部确实有好处,但却大大增加了腰部和肩关节承 受的压力,得不偿!失。因此,哑铃推举时应该采取站立姿势。 

3颈后臂屈伸 

颈后臂屈伸是训练肱三头肌的常见动作,有站立、坐姿和仰卧三种方式。但是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说,只有仰卧臂屈伸是可取的。站立和坐姿颈后臂屈伸,肩关节都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很容易过度拉伸。长时间练习这两个动作,肩部受伤的几率大大增加。

大多数健美明星都采用10RM以下的重量练习颈后臂屈伸,这不是偶然的。颈后臂屈伸在所有健美动作中是关节伸展幅度最大的,大重量很容易损伤关节。在这里精确的动作才是刺激肌肉的关键。 

4下拉

下拉有胸前器械下拉颈后器械下拉和引体向上三种方式。当你饱受肩肘关节伤痛之苦时,会不会想到这是下拉训练不当的结果呢?

很多人喜欢颈后器械下拉,因为它能更大幅度地挤压斜方肌。不幸的是,这同时也意味着大幅度地挤压肩关节和肘关节。我认识一个健身者,他每次练习颈后下拉都感到肩部疼痛,但他并没有停止练习。可惜对于健美运动的执著没能给他带来好运,前不久他刚接受了肩关节手术。

如果让我对三种下拉方式分别作个评价,我会说胸前下拉,尽管练吧,引体向上,要小心练习,颈后下拉,最好离它远些。 

5弯举

弯举是健身者最喜欢的练习之一,但它也是健身者普遍动作最不规范的动作之一,因此练习弯举时受伤的人总是很多。

虽然匀速动作是健美训练的关键,但还是有很多人在弯举时使用爆发力。练习弯举这种单关节动作时,使用爆发力相当危险。它既容易撕裂肱二头肌,也容易损伤肘关节。匀速动作,对于弯举格外重要。

很多人弯举时使用的重量过大,导致必须晃动腰部和将上体后仰才能完成动作。这样做会使肘关节受力过重。我曾经见过两个健身者在借力弯举时当场折断了肘关节。也许你认为这样的厄运不会恰好发生在自己身上,但只要你使用过大的重量,这种危险就会存在。 

6仰卧飞鸟

一般来说,仰卧飞鸟和侧平举的训练重量不应该低于10RM。由于力臂很长,仰卧飞鸟不需要很大的重量就能深入刺激胸肌。但如果使用很大的重量,肩、肘、腕关节都会承受很大的压力,就像一组铰链的转轴处所承受的那样。

仰卧飞鸟的另一个安全隐患是将哑铃下放得过低。这样很容易撕裂胸大肌,哑铃绝不应该下放到比身体还低,在上臂下降到水平位置后即可。 

7侧平举

和仰卧飞鸟相似,侧平举也不应使用大重量。事实上,肩部是全身最不能承受大重量的部位。发达的肩部来自于精确的动作,而不是大重量。

侧平举的动作要领是肘部放松,手臂不能伸直。这既是压力集中在肩部的要求,也是避免肘关节受伤的关节。但是练习时刻意追求肘部高于手腕也是危险的,这同样会使压力转移到肘关节。

侧平举的另一个常见错误是依靠弯腰和屈臂借力举起哑铃,这可能导致肩关节损伤和三角肌撕裂。并非危言耸听,这样弄伤肩关节的健身者我可见过不少。匀速动作在这里也是绝对必要的。 

8硬拉

硬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腰伤,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为此我们应该控制训练重量,使用举重腰带,硬拉太重量时脚跟垫上铃片缩短运动距离,避免使用爆发力快速拉起杠铃。还有一点也同样重要,拉起杠铃后不要刻意将身体后仰,这可是最容易导致腰伤的环节。

很多人可能忽略了,硬拉也是导致肱二头肌撕裂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主要是发力错误造成的。硬拉时应该以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主动发力,腰部、斜方肌和肱二头肌辅助发力。如果颠倒发力任务,肱二头肌撕裂的危险性就会大大增加 

9双杠臂屈伸

双杠臂屈伸看起来似乎是个相当安全的动作,但每年练习这个动作时受伤的人比练习深蹲时受伤的还多。其原因主要有两条:负重和快速动作

有些人为了增加训练强度,在练习双杠臂屈伸时使用负重。从运动力学角度讲,这样做很不安全,因为负重在运动时会产生摆动,重心的微小变化也会产生很大的倾覆力矩,导致肩关节损伤。下降到底部时超过自身重量的压力也很容易导致肩肘关节压力过大

快速动作在练习双杠臂屈伸时也是应避免的。由于双臂在体侧夹紧,肩肘关节伸展幅度很大,快速动作会增大关节的压力 

10深蹲

与其他动作相反,深蹲的危险性被大为夸大了。事实上,深蹲训练中受伤的概率在健美动作中只排在第十位。但了解一些安全深蹲的要点,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大重量深蹲比大重量卧推或硬拉安全得多,但仍然有人抱怨它使得腰部不适。这主要是因为一些人在深蹲时上体前倾,导致过多的压力从大腿转移到腰 部,而腰部的承受能力比大腿弱得多。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就犯了这个错误,因为他们的腿部力量不足,自然地就向腰部借力。因此,避免在深蹲中受伤的重要原则 就是增强腿部力量

个流传甚广的错误观点是下蹲到底会增大受伤的危险,其实正好相反。如果没有下蹲到底部就制动站起,加在膝盖上的压力会增大。深蹲到最低点是最自然,也是最安全的做法

求一篇关于企业责任的论文

呵呵,我就是南方电网的,电网的社会责任够重了吧,这是我从办公室那里找来的一篇简报,看看是否对你有帮助。

广西电网确保抗洪救灾用电

今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持续的雷暴雨天气袭击广西大部分地区,导致郁江发生超警洪水,洪水量级达到历史同期最大。由于广西电网公司提前作了周密部署,此次强降雨天气没有造成大的停电事故和电力设施损毁事故。截至11月4日18时,广西电网所有受损线路已全部恢复,确保了抗洪救灾用电和居民正常用电。

广东电网完满完成迎峰度夏供电工作 压力最大、任务最重、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投入最多、要求最高,广东电网公司在迎峰度夏暨奥运保供电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提出的六个“最”,一举概括了广东电网今年迎峰度夏暨奥运保供电工作的非同寻常。

压力最大体现在北京奥运会适逢迎峰度夏关键时期,确保安全供电责任重大,特别是广东电网联结奥运分赛场香港,保电工作事关全局。任务最重是指在电网安全风险不断加大、电力负荷多次创新高、频繁自然灾害袭击和国内外社会政治环境极为复杂的情况下,既要确保电网安全运行万无一失,又要确保电力供应有序有效,还要确保员工队伍和谐稳定。时间最长是指今年的迎峰度夏历时5个多月,其中奥运保供电时间长达41天,前所未有。范围最广是包括广东省21个地市、79个县区的重点城市、重大活动、重要用户和城乡居民全部纳入保供电范围。投入最多指21个地市供电局、17个直属单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全系统7万多名员工全线作战,其中生产一线员工有4万多人,规模之大为历年之最。要求最高体现在从8月1日起,广东电网进入特殊时期保供电状态,“涉奥”重要电力设施实施特级保供电方案。正是在六个“最”的困难和挑战之下,广东电网经受住了重重考验。

迎峰度夏期间,广东电网统调负荷11次创历史新高,最高达6027.4万千瓦,同比增长14.16%,历史上首次突破六千万大关;西电送广东最大电力达1815.5万千瓦,同比增长19.7%,首次突破1800万千瓦,西电东送主通道长时间压极限运行,交直流混合电网主通道的部分设备带缺陷运行,供电形势非常严峻。

圆满完成奥运保供电任务

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以及有关部委关于做好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各项工作的要求,自8月1日至9月20日全面进入奥运保电警戒状态期间,圆满完成了奥运保供电的各项任务。

期间,南方电网保持了安全稳定运行,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保证了电力有序供应;与香港联网线路运行正常,为香港成功举办马术比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安全保卫严密有效,未发生电力设施破坏事件;职工队伍稳定,未发生进京上访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据统计,全网统调最高负荷8887万千瓦,同比增长13.7%。西电送广东最大电力达到1816万千瓦,同比增长19.7%。

为深山居民点亮希望之灯——广西电网公司实施户户通电工程

为了让边远深山的居民能享受到现代文明的成果,广西电网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不计成本,实施了户户通电工程,两年来共投入2.7亿元,解决了广西电网供电区域内4.7万无电户的通电问题。为早日实现无电户的通电梦想,今年初,广西电网公司向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作出承诺:今年11月底要全面完成户户通电工程,为自治区成立50周年献礼。

“户户通电”工程让深山里没有电的村民看到的不仅仅是光明,更看到了希望。永福县百寿镇九落屯地处偏远、人口少,常年依靠自发小水电解决照明问题,供电可靠性及电压质量极差,灯光昏暗,甚至连彩色电视机都不能播放。一到冬天,山沟里水源枯竭,无法发电,只能点煤油灯或蜡烛照明。今年4月,工程技术人员多次深入九落屯进行实地勘察、测量、设计,6月10日正式进场施工。6月26日,九落屯终于用上了广西电网的放心电、舒心电。

广西电网公司“金秋助学”助贫困学子圆梦大学

又是一年金秋助学时,8月20日、22日,广西电网公司分别在柳州、南宁召开该公司2008年“金秋助学” 柳州片区、南宁片区座谈会,首批资助今年刚考上大学本科院校的40名困难职工子女,每人获得1000元至3000元,顺利圆了大学梦。

心系困难职工,情牵贫困学子。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帮助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子弟 继续完成学业,是广西电网公司为困难职工子女入学排忧解难的实际举措,是倡导奉献爱心、接受爱心、传递爱心、共享爱心的实践。据悉,该公司自2005年8月正式启动 “金秋助学”献爱心活动以来,每年都举行帮扶活动,采取多种措施帮扶困难职工子女就学。广大职工也纷纷加入到资助贫困学子的队伍中,给贫困学子送去关爱和希望。据统计,2005年至2007年,该公司职工共捐款资助困难职工子女424人,资助金90多万元,解决了 困难职工子女入学读书的后顾之忧,营造了和谐南网、温暖大家庭的浓厚氛围。

南方电网公司出台十项节油节电规定

公司召开办公会议,传达常务会议关于加强节油节电工作和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要求,对公司节油节电工作和开展全民节能行动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公司作为中央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带头节能,对增进全社会节能意识具有重要的引导和示范意义,为此,特出台节油节电十项规定:

加强汽车节油管理。加强节能照明管理。开展节能办公。严格控制会议开支。加强空调节能管理。加强线损管理。抓好“上大压小”工作。积极推进节能发电调度工作。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强节能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贵州电网着力提高抗灾能力 52亿元加固和新建电网

今年年初的冰灾,使贵州电网遭受重创,77%的线路受到损坏,给贵州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影响。痛定思痛,在灾后反思中,贵州电网公司把加强电网建设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计划今年投资52亿元用于电网加固和新建电网。其中9.2亿元用于电网加固,43亿元用于新的输变电工程建设。

公司和员工为地震灾区捐款捐物逾亿元

“灾区同胞,你们一定要挺住!我们来了!”连日来,带着南方电网21万员工的深切关爱,数十辆载满311台柴油发电机,4995顶帐篷,590套应急灯,500套雨衣雨鞋,260顶安全帽和2000套防护服的物资车辆分别从贵州、广东、云南等地发车,日夜兼程奔往灾区。一路上,为了节省时间,那些负责运送抗灾物资的南网员工根本顾不上吃饭、睡觉。

就在几个月前,南方电网刚刚经历了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冰雪凝冻灾害,依靠党和政府、人民军队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公司取得了抗冰救灾抢修复电的全面胜利。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令公司员工感同身受,想尽一切办法支援抗震救灾,共克时艰。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袁懋振要求21万员工弘扬抗灾精神,一方面要全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工作,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抓好本职工作,保障好南方五省区的电力供应。

公司发布首份社会责任报告

5月9日,公司在广州对外发布了《中国南方电网公司2007年社会责任报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实践和成果,这是公司首次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努力建设一个规划科学、安全可靠的南方电网,服务优质、公众满意的南方电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南方电网,以人为本、充满活力的南方电网,促进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和谐统一

●今后公司将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常态化,建立更加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并按年度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南方电网打造西电东送节能服务品牌

超高压公司认真开展以“金牌服务迎奥运”为主题的优质服务提升活动,明确提出要着力打造节能降耗、优质高效的西电东送输电服务品牌。随后,该公司又下发2008年度节能降耗工作计划和公司2008年度站用电量考核标准,以指导、保证公司节能降耗工作的顺利开展。

超高压公司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去年积极参与南方电网“绿色行动”,深入开展主网架线损科技研究,在送电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实现了主网架全年平均线损率5.97%,低于考核指标0.03个百分点。

望采纳!

节能建筑详细资料大全

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

基本介绍 中文名 :节能建筑 外文名 :Energy-efficient buildings 特征 :5个 问题 :9个 简介,节能体系,节能建筑现状,特征,问题,设计原则,建筑节能,设计对策,能源保护, 简介 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其主要指标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风,绿化率不低于35%;建筑间距应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在大寒日能获得满窗日照2小时等。 节能体系 针对传统设计模式很难适应生态节能建筑设计要求的现状,结合国际借鉴国外经验,引入了“整合设计”(IDP)理念,即在设计最初方案阶段生态节能的专业人员就开始介入,提出初步的生态节能方案,并在后续的设计中综合建筑、规划景观、结构、暖通空调、给排水、建筑电气与楼宇控制、室内设计等各个专业,通过有机整合和密切协作,综合采用成熟的高新技术及产品,形成一整套生态节能体系。 在这一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建筑整体能量平衡系统的设计,设计人员用计算机软体系统对未来建筑的室内外热工环境、能量平衡进行模拟计算,为下一步各专业的深化设计提供依据。 四方面入手提高住宅舒适度 合适的热工环境、空气品质、声环境与光环境是人们对住宅舒适度的基本要求。因此,提高住宅的室内环境舒适度就要从以上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室内热环境的改善,主要通过控制空气温度、室内物体表面温度、相对湿度以及空气流动速度来实现。这不仅需要采用现代构造技术与材料,精心推敲细部构造设计,同时需采用高性能门窗,特别是高性能玻璃产品。 充足的新鲜空气原本是住宅最基本的要求,并不是高舒度指标,但由于城市环境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住宅通风成为居住生活舒适度的标准之一。如何满足健康的新风换气量、过滤风沙尘埃成为住宅通风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噪声的隔绝,需要针对不同噪声特点,采用多种技术构造解决。如可以采用高质量融声墙体系统或建筑构造上设定绝缘层的方法。 随着居住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工照明光环境的舒适性、个性化、艺术品位及安全、节能等要求也日益突出。影响光环境的因素不仅是照明强度,还包括日光比例、采光方向、光源显色性、色温以及避免色眩光等。因此提高住宅光环境的舒适性,需要对住宅光环境进行综合评价。 室内舒适环境研究新动态 在全球范围内,住宅产品生态节能有两大发展趋势,一是调动一切技术构造手段,达到低能耗、减少污染并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二是在深入研究室内热工环境(光、声、热、气流等)和人体工程学的基础上(人体对环境生理、心理的反映),创造健康舒适而高效的居住环境。 传统的中央空调系统,主要致力于控制室内温度、湿度、噪声等物理指标。为达到室内一定的供暖和制冷要求,以空气为介质,需将新风量3-4倍的室内空气循环使用,重新加热或制冷并与新风混合再送回室内。不仅导致能耗的增加,同时易产生噪声、风感等不适感觉,也增加了疾病交叉感染的可能。 当前,欧洲新型生态空调系统则采用室内调温与新风系统分离的方式,即楼板辐射与置换式新风系统。技术的研究和套用最初源于大型办公建筑,而将公建中成熟的技术系统套用于住宅之中,需要解决住宅设计中一些特殊的问题。 节能建筑现状 高耗能建筑比例大,加剧能源危机。 直到2002年末,我国节能建筑面积只有2.3亿平方米。我国已建房屋有400亿平方米以上属于高耗能建筑,总量庞大,潜伏巨大能源危机。正如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仅到2000年末,我国建筑年消耗商品能源总计3.76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终端能耗总量的27.6%,而建筑用能的增加对全国的温室气体排放“贡献率”已经达到了25%。因高耗能建筑比例大,单北方采暖地区每年就多耗标准煤18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70亿元,多排二氧化碳52万吨。如果任由这种状况继续发展,到2020年,我国建筑耗能将达到1089亿吨标准;到2020年,空调夏季高峰负荷将相当于10个三峡电站满负荷能力,这将会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量。 据分析,我国处于建设鼎旺期,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亿至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已开发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而97%以上是高能耗建筑。以如此建设增速,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平方米。因此,如果不开始注重建筑节能设计,将直接加剧能源危机。 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10%,上升到27.45%。而国际上已开发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以此推断,国家建设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建筑耗能比例最终还将上升至35%左右。如此庞大的比重,建筑耗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 我国建筑节能状况落后,亟待改善 在70年代能源危机后,已开发国家开始致力于研究与推行建筑节能技术,而我国却忽视了这一方面的问题。时至今日,我国建筑节能水平远远落后于已开发国家。举例说明,国内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已开发国家差许多。外墙的传热系数是他们的3.5至4.5倍,外窗为2至3倍,屋面为3至6倍,门窗的空气渗透为3至6倍。欧洲国家住宅的实际年采暖能耗已普遍达到每平方米6升油,大约相当于每平方米8.57公斤标准煤,而在我国,达到节能50%的建筑,它的采暖耗能每平方米也要达到12.5公斤,约为欧洲国家的1.5倍。例如与北京气候条件大体上接近的德国,1984年以前建筑采暖能耗标准和北京水平差不多,每平方米每年消耗24.6至30.8公斤标准煤,但到了2001年,德国的这一数字却降低至每平方米3.7至8.6公斤标准煤,其建筑能耗降低至原有的1/3左右,而北京却一直是22.45。 特征 一、少消耗资源。设计、建造、使用要减少资源消耗; 二、高性能品质。结构用材要足够强度、耐久性、围护结构、保温、防水…… 三、减少环境污染。采用低污染材料,利用清洁能源; 四、长生命用期; 五、多回收利用。 问题 建筑的环境问题,包括地形、地貌利用问题,绿化问题,水体问题,环境小品问题。 建筑的朝向问题。 建筑的体型问题,包括体型系数,空间利用,构架与飘板等。 建筑的面积问题,应倡导适度的消费观念。 建筑的物理环境问题,声、光、热、日照与通风等问题,应尽量采用自然采光与通风。 建筑的节水问题,应选择节水型器具,还有中水利用问题。 建筑的节地问题,尽可能加大住宅进深,缩小面宽;尽可能采用条形住宅;选择合适的建筑层数。 建筑的太阳能利用问题,主动式太阳能住宅,被动式太阳能住宅。 建筑的装修问题,以简约为主,能够体现家的感觉 设计原则 节能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各类建筑应按照相应的节能设计标准设计,设计档案应符合相应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如:居住建筑应按照湖北省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42/301—2005设计并符合其规定;旅游旅馆建筑应按照《旅游旅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93设计并符合其规定;公共建筑应遵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设计并符合其规定;设有集中采暖与空调系统的建筑,应遵照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设计并符合其规定等。 节能建筑 1、节能建筑设计应贯彻“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 这里所指的“地”主要是指建筑物所在地的气候待征。武汉属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其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夏季闷热,冬季湿冷。因此,武汉地区的节能建筑,必须适应武汉地区的气候特征,既不能照搬严寒地区的建筑型式,也不能照搬夏热冬暖及海洋性气候地区的建筑型式,更不能照搬四季如春的温和气候地区的建筑型式。 适应武汉地区气候特征的节能建筑,其基本要求是: ①建筑物尽量采用南北朝向布置。否则,须加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而需增大建筑成本。 ②建筑群之间和建筑物室内,夏季要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建筑群不应采用周边式布局型式。低层建筑应置于夏季主导风向的迎风面(南向);多屋建筑置于中间;高层建筑布置在最后面(北向),否则,高层建筑的底层应局部架空并组织好建筑群间的自然通风。 ③按相关设计标准的规定,尽量加大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尽量减少建筑群间的硬化地面,推广植草砖地面,提高绿地率,加强由落叶乔木、常绿灌木及地面植被组成的空间立体绿化体系,以便由树冠和地面植被阻档、吸收大部分的太阳直射辐射,减小地面对建筑物的反射辐射,降低区域的夏季环境温度,减轻区域的热岛现象。 ④应控制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超过节能设计设标准的规定。即尽量减少外墙的凸凹面和架空楼板,不应设定外墙洞口处无窗户的凸(飘)窗,坡屋顶宜设定结构平顶棚或降低坡度,应采用封闭式楼梯间等。当体形系数超过标准的规定时,应加强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计算建筑物的采暖空调能耗并不得超过标准的规定。 ⑤不应设定大窗户,窗户大小以满足采光要求为限。门窗玻璃应采用普通透明玻璃或淡色低辐射镀膜玻璃的中空玻璃,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不应采用可见光透光率低的深色镀膜玻璃或着色玻璃。门窗型材应采用塑胶型材、断热彩钢及断热铝合金型材,不得采用非断热铝合金及彩钢型材。还要求外门外窗具有良好的气密性、水密性、不小于30分贝的隔声性能和不小于2.5kPa的抗风压性能。 万科工业化住宅预制梁就位前钢筋调整 ⑥屋顶和外墙既要保温又要隔热,其保温隔热性能应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还要防止保温层渗水、内部结露和发霉。屋顶和外墙,不能采用单一的轻质材料和空心砌块材料(保温好,隔热很差),最适合采用厚实材料加轻质材料的复合构造做法。 ⑦屋顶和外墙的外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层,不宜采用黑色、深绿、深红等深色饰面层,否则应加大屋顶和外墙保温隔热层的厚度,计算其夏季的内表面计算温度并不超过36.9℃,宜低于35℃。 ⑧加强分户墙和楼地面的保温性能,使其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居室及办公室楼地面面层的吸热指数还应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的规定。 ⑨设有集中采暖、空调的节能建筑,应选用高效、低能耗的设备与系统,不得采用直接电热式采暖设备和装置,应设定分室温度控制装置,住宅建筑必须设定分户热(冷)量计量设施。除上述9点之外,节能建筑还应具备设计规范所要求的隔声性能等适用性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和环境性能。 2、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应贯彻超前性原则 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建筑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规定性指标,水平较低,仅仅是实现现阶段节能 50%目标的需要,距离舒适性建筑的要求甚远,与已开发国家的差距很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分阶段予以修改,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会逐步提高。由于建筑的使用年限长,到时按新标准再对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是很困难的,因此应贯彻超前性原则,特别是夏季酷热地区,建筑外围护结构(屋顶、外墙、外门外窗)的热工性能指标应突破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最低要求,予以适当加强,应控制屋顶和外墙的夏季内表面计算温度。 3、建筑设计者要有社会责任感 社会上的人每做一件事,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社会承担了一份社会责任,工程设计更是如此。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设计一项工程,工程自施工建设开始,设计者就开始对它承担起终身的社会责任。工程责任的范围广,且责任重大,所负责任的时间长(直至设计使用周期止)。因为能源是我国的战略物质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又是后代人生存的必要条件,建筑节能是贯彻国家节约能源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事,所以节能建筑的设计者又实际上承担了一份牵涉到国家发展战略和后代人生存条件的社会责任。 建筑节能 21世纪建设科技的主旋律 中国的建筑节能,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建筑业在墙体改革及新型墙体材料方面有了发展。与此同时,一批高能耗的高档旅馆、公寓和商场出现了。如何在发展中降低建筑能耗,使之与当时能源供应较紧缺的现状相协调,成为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为此,建筑节能工作首先从减少采暖能耗开始,1986年建设部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新建居住建筑,在1980年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基础上节能30%,《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我国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它的颁布,开启了我国建筑节能新阶段。以它提出的指标为目标,建筑节能的设计、节能技术纷纷发展起来,一系列的标准和法规先后制定。 绿色节能建筑:未来科技住宅建设的主旋律 20世纪90年代,建筑节能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节能工作有效开展。1990年,建设部提出“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的战略目标。1994年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建筑节能作为项目之一被郑重提出;从1994年起,国家对北方节能建筑实施免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一批节能小区相继建成。1995年《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修订并于次年执行,修订后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第二阶段建筑节能指标提高到50%%。同年,建设部发布《建筑节能“九五”计画和2010年规划》,这个专门的规划以及1996年9月建设部发布的《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和《市政公用事业节能技术政策》,为其后建筑节能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同时也表明建筑节能地位的空前提高。建筑节能的地位最终由199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确定下来,建筑节能成为这部法律中明确规定的内容。 21世纪的到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建设领域明确了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科技工作将“四节一环保”作为科技攻关的主要方向,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以节能50%%为目标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部分地区执行更高的65%节能标准。2008年《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施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基本实现对民用建筑领域的全面覆盖。 在办公厅《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中规定,2009年底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提高到90%以上。除新建建筑外,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也有效开展起来,并取得了一批成果和经验。而兼顾土地资源节约、室内环境最佳化、居住人的健康、节能节水节材等方面的目标绿色建筑,成为新世纪建筑节能发展的亮点。 绿色建筑 绿色节能建筑:未来科技住宅建设的主旋律 绿色建筑是生态环境与建筑有机结合,在建筑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人们提供高效、舒适空间的建筑。近10几年来,绿色节能建筑成为建筑节能中的一大亮点,体现了新世纪建筑节能更高的追求目标。 进入21世纪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逐步建立,保证了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2001年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编制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2004年建设部针对北京奥运会,开展了“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课题研究,形成了我国第一套绿色建筑项目标准。同年8月建设部颁布实施《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次年,首届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揭晓,40个项目获得此项殊荣,中国在推进智慧型与绿色建筑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05年,历时5年编制完成的《绿色建筑技术导则》颁布施行,自此,绿色建筑的评定有了明确依据。“十五”期间,重点攻关计画“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导则和评估体系研究”项目完成。 2006年,建设部组织编制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7年8月,《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出台,2008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进一步规范和细化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根据评价标识工作实际情况,编制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制定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使用规定》,进一步完善了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的申报评价程式。 一系列工作,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有力地推动了绿色建筑技术发展。经过多年的攻关和研究,绿色建筑形成了六大技术体系评价标准: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及运营管理。通过对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室内环境的具体性能进行实测,给出数据,实现定量化检测标准,达到标准的即为绿色建筑。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执行节能65%的标准,但是与相同气候特点的欧洲相比,还是落后了一个阶段,建筑的单位面积采暖能耗是国际上气候条件相近的已开发国家的2~3倍,需要进一步提高节能标准适应未来发展的趋势。 中国要在能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寻求快速发展,赶超已开发国家,能源的瓶颈愈发显得凸出,一方面要积极的寻找更有效的能源和可以支持持续发展的能源,另一面,必须进一步节能降耗,以低于已开发国家的单位能耗标准发展经济,才能支持中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设计对策 绿色建筑是一个巨观的概念,材料的循环再利用,新能源开发等很多问题都不应停留在个体建筑上,建筑师应该着眼大局,将其放在城市整体规划中进行思考;绿色建筑中出现的许多技术问题,比如污水处理、太阳能的采集和利用,不仅仅是建筑专业范围内的问题,还需要建筑师和其他专业的工程师相互配合,共同解决。 绿色建筑 从设计目标上看,绿色建筑在满足功能和空间需求的前提下,还应该强调集约资源、减少污染。设计师在工作中应该遵循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尊重自然,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应该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加对自然环境的理解,使人们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协调统一起来。 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正确处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及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建筑师在建筑过程中,应当注意结合公众需要,按照当地的气候采取相应的设计策略、利用简单的实用技术、使用节能的建筑材料。 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减轻环境负荷,营造舒适与健康的环境。避免使用易破坏环境、产生废物的建筑材料;完善建筑空间的灵活性,坚持越小越好,将建设运行的资源和不利因素降到最少;减少建筑过程中对环境的损害,为所有人提供舒适的空间环境。 发展绿色建筑,应注重地域性,尊重民族习俗,依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状况、气候特点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绿色建筑。尊重当地的历史,加强对已建成环境和历史文脉的保护和再利用,尽量在建筑中融入当地独特的人文风情。 技术的选择决定绿色建筑的设计水平,一般绿色技术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传统的技术基础上,按照资源和环境的要求,共同改造重组所做成的新技术,第二种是把其他领域的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按照要求移植过来。一般来讲,简单技术和常规技术属于普及推广型,高新技术属于研究开发型,从我国的实际来看,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技术和材料不太完善,还不能把整个生态技术发展建立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在建设中还应该以常规技术为主体。 由于绿色建筑不同于一般建筑的绿色特性,它的目标是使建筑得到充分利用和适应气候条件。因此,建设者在工作中应当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环境资源,以规划、设计、环境配置的建筑手法来改善和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建筑有效地成为环境的过滤器和调节器,创造出健康舒适的室内外环境。 能源保护 环境绿色建筑应当在有效使用能源和资源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的市政基础设施,多采用有益于环境的材料,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废料和家庭废料。 绿色建筑 尽可能少用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科学地利用废弃的土地、原料、植被、土壤、砖石等材料,变废为宝,产生循环经济效益。 绿色建筑还应注重生态环保。生态环保是指建筑本身,都要适应地域的气候特征,充分利用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从建造、运行到拆除再利用,各个环节都对环境不构成威胁,在建筑中力争做到“取于自然,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强调建筑运营和使用全过程的少废、少污,要求建筑系统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垃圾等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最终达到维系一个人类与自然生物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绿色建筑要对物理环境加以控制,通过各种绿色技术手段合理地提高建筑室内的舒适性,同时保障人的健康生活,给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质量。

文章标签: # 建筑 # 节能 # 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