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体育播报 体育播报

福建省篮球体工队-福建省篮球体工大队队员

tamoadmin 2024-08-13 人已围观

简介1.林丹刻苦训练的故事?2.国家队的那些篮球运动员都是体校毕业的么?有不是的么?国家篮球队中有没有自学成才的?3.今年cuba和大学生参赛队伍介绍林丹刻苦训练的故事?林丹5岁开始练习羽毛球,9岁进福建体校,12岁入八一队,18岁入选国家队。林丹左手握拍,以拉吊突击为主打法,进攻意识强,场上速度快,进攻落点好,攻击犀利,步伐灵活,扣杀较具有威胁。林丹有一股与生俱来的霸气,长期占据着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

1.林丹刻苦训练的故事?

2.国家队的那些篮球运动员都是体校毕业的么?有不是的么?国家篮球队中有没有自学成才的?

3.今年cuba和大学生参赛队伍介绍

林丹刻苦训练的故事?

福建省篮球体工队-福建省篮球体工大队队员

林丹5岁开始练习羽毛球,9岁进福建体校,12岁入八一队,18岁入选国家队。

林丹左手握拍,以拉吊突击为主打法,进攻意识强,场上速度快,进攻落点好,攻击犀利,步伐灵活,扣杀较具有威胁。

林丹有一股与生俱来的霸气,长期占据着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

2000年亚洲青年锦标赛男团、男单冠军,世青赛男团冠军,男单第三名;

2001年荷兰、德国青年公开赛男单冠军,九运会男单亚军,亚洲锦标赛男团冠军、男单亚军,丹麦公开赛男单亚军;

2002年全英公开赛男单第三名,韩国公开赛男单冠军;

2003年日本公开赛男单亚军,新加坡公开赛四强,丹麦、德国、中国香港、中国公开赛冠军;

2004年瑞士、全英、中国公开赛冠军、日本公开赛四强、汤姆斯杯冠军;

2005年美国阿纳海姆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男单亚军;

2006年汤姆斯杯男团冠军成员。

谢杏芳和林丹的故事

[07-15 17:55:24]作者:责任编辑:zhongyurong

刚柔相济“姐弟恋”,含泪崛起“超级丹”new!

2005年5月15日,举世瞩目的苏迪曼杯羽毛球混合团体赛在北京举行,羽坛“神雕侠侣”林丹和谢杏芳双双代表中国队披挂上阵。当林丹干净利落地以2:0将雅典奥运冠军、印尼名将陶菲克斩于马下后,体育馆顿时成了一片沸腾的海洋。这样,中国队就以3:0战胜印尼队夺冠,成为世界上唯一包揽羽毛球比赛三大杯的超级强队!谢杏芳兴奋地走上前去,眼含热泪地说:“我太高兴了,你终于彻底走出了奥运失利的阴影,站到了世界羽坛的巅峰!”林丹也忍不住泪流满面,与女友一起走过的风风雨雨,一幕幕在他眼前浮现……

“超级丹”霸气示爱:我没有六尺高,我却会待你好!

林丹来自福建龙岩,从小进入解放军运动大队。谢杏芳的老家在广州,1998年入选国家羽毛球青年队。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中国羽毛球队进行调整,17岁的林丹和19岁的谢杏芳同时进入国家一队。

林丹身高1.76米,外表俊朗,球风凶悍,一头爆炸式的头发使他显得有些另类。凭借威力巨大的前场高吊和后场劈杀,他迅速在一队站稳脚跟,被认为是未来中国羽坛的****。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大院里,不少女运动员都暗恋林丹,成千上万的女球迷更是给他写来热辣辣的求爱信。心高气傲的林丹却公开表示:“不拿世界冠军,我绝不谈恋爱!”

与林丹一样,聪明勤奋的谢杏芳也很快脱颖而出,她与张宁、龚睿娜和周蜜一起,被称为中国女队的“四朵金花”,而她是最小也是最漂亮的一朵“小花”。

2002年羽毛球队一次混合训练,教练将林丹和谢杏芳分在一组。林丹和谢杏芳隔网相望,他一下子就被对方独特优雅的气质迷住了。谢杏芳身高比林丹还高3厘米,皮肤白皙,笑起来脸上露出两湾浅浅的酒窝,特别是她柔情似水的大眼睛,好像会说话。林丹的方寸一下子乱了:“羽毛球队竟然藏着这么一位仙女般的姑娘,我以前怎么就没发现呢?”

在那次实战对抗中,林丹竟然直落两局以0:2输给了谢杏芳!一旁的教练气得直骂:“你连个女队员都打不过,还想当什么世界冠军?”林丹没有辩解,他知道自己被丘比特之箭射中了。

回到宿舍,林丹魂不守舍。同屋的队友鲍春来知道他的心事后打趣道:“你比人家矮一截,‘视觉’条件都不够,人家怎么能看上你?”见林丹是来真的,鲍春来便向他建议:“你要是不好意思,我来当这个媒婆怎样?”林丹马上犯了倔脾气:“是我爱她,你帮什么忙?我要主动向她表白!”

此后,林丹便经常主动找谢杏芳练球。谢杏芳很快就看出了端倪,她问林丹:“你们男队那么多队友,为什么总找我练呀?”林丹的脸红了:“我和男队友之间有合作更有竞争,我想练点绝活,不想让他们知道,所以才找你的。”谢杏芳戳穿他的谎言:“你那些绝活,怎么连我都打不过呢?”说完转身就要走。林丹急了,一把拉住谢杏芳的手说:“我其实不单是为了练球,更是为了和你呆在一起……”

谢杏芳羞得脸颊绯红,她马上把手从林丹的手中抽出来。在她看来,林丹比自己还矮、年龄又比自己小两岁,如果谈恋爱,外界的压力也太大了!她认真地对林丹说:“谢谢你喜欢我,但我们俩不合适。况且我们什么成绩也没有,哪有时间谈恋爱呀?”

林丹是一个要强的人,认准的事从不放弃。第二天训练时,林丹又要求与谢杏芳分在一组。在劈杀高球训练时,林丹每扣一个球,他都要大声高喊:“谢杏芳!谢杏芳!”弄得队友们都惊奇地看着他,谢杏芳生气地警告林丹:“你再喊,我就不陪你练了!”没想到林丹“变本加厉”,他继续高喊:“小芳,我爱你!”在大家目瞪口呆的注视下,谢杏芳难堪极了,她委屈地把球拍一甩,哭着跑出了训练馆……

从那以后,谢杏芳总故意躲着林丹。然而,多年的运动经历告诉林丹:坚持就是胜利。

谢杏芳身体偏瘦,上肢力量不足,这对羽毛球女运动员来说是致命弱点。为了让谢杏芳“长胖”,林丹煞费苦心。每次在食堂吃饭,林丹总是挑一大盘高热量高脂肪的菜肴让林丹吃,其他女队员看到后“嫉妒”地问林丹:“你把好东西都给小芳吃,我们吃什么呀?”林丹笑着说:“你们在赛场上总欺负小芳,我早就看不过去了;等小芳吃胖了,就能打败你们了!”谢杏芳被他的话一下子给逗乐了,她的内心也渐渐发生了变化。

一天,羽毛球队又进行男女对抗赛,比赛结束已经晚上6点多了,谢杏芳正准备和队友回去,只见林丹远远地走了过来,说给她写了一封信,让她看看。谢杏芳连连摆手说:“我不看我不看。”林丹的倔劲上来了:“那我就念给你听!”

谢杏芳对他的这种霸道哭笑不得,她对林丹说:“我要找的可是那种高高大大的白马王子。”林丹一本正经地对她说:“我虽然没有六尺高,我却会待你好!”

谢杏芳知道,林丹是认真的,她终于被打动了,成功“俘获”小芳后,但林丹还必须通过教练这一关。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起初并不同意“丹芳恋”,他找林丹谈话:“谢杏芳将来能成大器,你和她谈恋爱,影响人家前途怎么办?”林丹拍着胸脯说:“教练你放心,我谈恋爱肯定不会影响训练和比赛。我除了自己拿世界冠军之外,还保证帮助小芳拿世界冠军!”

面对这个“狂傲”的小将,李永波将信将疑,却不忍心棒打鸳鸯。

小芳的心痛:“超级丹”你不能沦为“菜鸟”

林丹和谢杏芳上进心都很强,他们约定,低调处理感情,不能让感情成为事业发展的障碍。正是基于心同的目标和对彼此的深爱,林丹和谢杏芳的球技突飞猛进,林丹一跃而成为世界排名第一,谢杏芳也跃居世界排名第五。

2004年5月中旬,两年一届的汤姆斯杯和尤伯杯羽毛球团体赛在印尼雅加达举行。当中国夺回了阔别12年之久的汤姆斯杯那一刻,林丹忘情地偷吻了一下谢杏芳。没想到这个镜头竟然通过电视转播了,铁证如山之下,两人也只好默认并公开了他们的恋情。

和谢杏芳相比,林丹的性格非常张扬,每次胜利后,军人出身的林丹都要脱去上衣双手握拳,然后向观众敬军礼。谢杏芳看出了他的缺点,几次对他说:“你的球风太张扬了,恨不得一下就把对手打死,你要想保住世界第一的位置,就必须磨磨性格,比赛时更有耐性。”林丹嘴上称是,内心却不以为然。

林丹成长故事:左撇子成敲门砖 脾气大经常挨罚

中国网 china.cn 时间: 2008-08-20 发表评论>>

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那时离奥运会开幕不到一个月时间,林丹的母亲本来挺强硬地要拒绝我们访。但出乎记者意料的是,见面后林丹家人非常配合。林妈妈边招待记者,边招呼医生进门来给林丹的外婆打针,又忙着给婆婆端水送药。

记者有些不好意思这个时候来打扰,但林妈妈却挥挥手,“算了,你们工作也不容易。

”对于记者的问题,林妈妈是有问必答,连听到林丹准备什么时候迎娶谢杏芳也没有生气,“我们林丹还小嘛,我不着急,看他们自己决定了。”访快结束时,林妈妈有些感慨地说:“林丹曾经受过媒体不少伤害,所以我们家对媒体很低调,不想过多接受访。北京奥运会,本来我和他爸爸准备‘躲’到北京去,不接受任何访,安心给林丹加油。但现在他婆婆这样,肯定不能去了……”这些,让记者有些感动。林妈妈是刀子嘴,豆腐心。似乎林丹也遗传了一些这样的脾气,看起来酷劲十足,心里对人却非常好。

“左撇子”成“敲门砖”

林妈妈切菜和洗衣服就都用左手,因为“右手没力气”,而林丹也曾是个标准的“左撇子”,干什么都喜欢用左手。福建省体校的张青松教练一眼就看中了身高块头都不起眼的林丹。事后一聊才知道,原来一个左撇子在30多个人的集体训练中尤其显眼,而且张教练自己也是个“左撇子”球员。张青松在盯上小林丹后,经常来到龙岩看他的比赛,并在1992年把林丹带到了福州省体育学校。

训练苦 每天都要哭

乍看起来,正是由于有了“左撇子”这样的优势,小林丹才走上了职业的道路。但我们并不能就此抹杀小林丹勤奋刻苦的个人努力。“林丹练习羽毛球时,没少哭过鼻子。”林妈妈清楚地记得,在上杭体校时,每到星期日,她都会在清晨5点叫醒睡梦中的林丹,然后沿着上杭县城一跑就是三圈。在寒冷的冬天,小林丹也不会耽误,他只有一个特殊的小要求:“妈妈,你4点半先叫醒我,然后让我再睡半小时再叫我……”此时林妈妈的眼睛有些湿润,“才5岁的孩子啊!”那时让林丹感到恐惧的是压腿。韧带没拉开,腿压不下去,教练帮他压,小林丹疼得直哭。到了福州训练后,8岁的林丹哪里受得了离家的痛苦,爸妈一离开福州回上杭,他就开始哭,几乎每天都要哭上一场。

“林团长”脾气大 挨罚是常事

12岁的林丹意外落选福建省体工队,在启蒙教练陈伟华的引荐下他来到了八一队。现在,林丹的军衔已经光荣地升到了团级干部。有时候他回家,大家会亲切地叫他“林团长”。

在八一队训练时,年少的林丹缺点就是不擅控制脾气,容易冲动,那时他球打得不好有时会摔拍子,口吐脏字。八一队教练很重视这种情况,“要是再犯你就给我停训,去操场上跑步!”

林丹成长故事:左撇子成敲门砖 脾气大经常挨罚

中国网 china.cn 时间: 2008-08-20 发表评论>>

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那时离奥运会开幕不到一个月时间,林丹的母亲本来挺强硬地要拒绝我们访。但出乎记者意料的是,见面后林丹家人非常配合。林妈妈边招待记者,边招呼医生进门来给林丹的外婆打针,又忙着给婆婆端水送药。

记者有些不好意思这个时候来打扰,但林妈妈却挥挥手,“算了,你们工作也不容易。

”对于记者的问题,林妈妈是有问必答,连听到林丹准备什么时候迎娶谢杏芳也没有生气,“我们林丹还小嘛,我不着急,看他们自己决定了。”访快结束时,林妈妈有些感慨地说:“林丹曾经受过媒体不少伤害,所以我们家对媒体很低调,不想过多接受访。北京奥运会,本来我和他爸爸准备‘躲’到北京去,不接受任何访,安心给林丹加油。但现在他婆婆这样,肯定不能去了……”这些,让记者有些感动。林妈妈是刀子嘴,豆腐心。似乎林丹也遗传了一些这样的脾气,看起来酷劲十足,心里对人却非常好。

“左撇子”成“敲门砖”

林妈妈切菜和洗衣服就都用左手,因为“右手没力气”,而林丹也曾是个标准的“左撇子”,干什么都喜欢用左手。福建省体校的张青松教练一眼就看中了身高块头都不起眼的林丹。事后一聊才知道,原来一个左撇子在30多个人的集体训练中尤其显眼,而且张教练自己也是个“左撇子”球员。张青松在盯上小林丹后,经常来到龙岩看他的比赛,并在1992年把林丹带到了福州省体育学校。

训练苦 每天都要哭

乍看起来,正是由于有了“左撇子”这样的优势,小林丹才走上了职业的道路。但我们并不能就此抹杀小林丹勤奋刻苦的个人努力。“林丹练习羽毛球时,没少哭过鼻子。”林妈妈清楚地记得,在上杭体校时,每到星期日,她都会在清晨5点叫醒睡梦中的林丹,然后沿着上杭县城一跑就是三圈。在寒冷的冬天,小林丹也不会耽误,他只有一个特殊的小要求:“妈妈,你4点半先叫醒我,然后让我再睡半小时再叫我……”此时林妈妈的眼睛有些湿润,“才5岁的孩子啊!”那时让林丹感到恐惧的是压腿。韧带没拉开,腿压不下去,教练帮他压,小林丹疼得直哭。到了福州训练后,8岁的林丹哪里受得了离家的痛苦,爸妈一离开福州回上杭,他就开始哭,几乎每天都要哭上一场。

“林团长”脾气大 挨罚是常事

12岁的林丹意外落选福建省体工队,在启蒙教练陈伟华的引荐下他来到了八一队。现在,林丹的军衔已经光荣地升到了团级干部。有时候他回家,大家会亲切地叫他“林团长”。

在八一队训练时,年少的林丹缺点就是不擅控制脾气,容易冲动,那时他球打得不好有时会摔拍子,口吐脏字。八一队教练很重视这种情况,“要是再犯你就给我停训,去操场上跑步!”

我现在很激动,难以用语言表达我现在的心情,因为对手很强大。我付出多少对手一样付出了很多,谁来都不会白给你这块金牌,所以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不管怎么样,拼就好了。自从上届雅典奥运会我就一直很想得到一块金牌,今天我得到了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超越,也是对自己实力的一种肯定。今年有很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有很多的阻力,但是今天的金牌让我证明了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运动员。在赛前我承受了很多--关注、压力……好在现在一切都过去了。

对于这场决赛,我觉得 “顶住就是胜利”,战术、策略什么的都可以暂且不去考虑了,“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能拿到金牌,很开心,我做到了。竞技体育是残酷的,所以我很庆幸拿到了今天金牌,我觉得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我会和我的队友和教练继续并肩战斗!其实赛前我就想好了,我会尽力去比,但如果真的输了,那就和谢杏芳一起拿银牌,也挺好!我觉得我今天发挥得非常好,打出了一场高水平的比赛。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打一场漂亮的比赛,把所有拥有的都发挥出来就好了。这一枚金牌我等了四年了,不仅我自己很不容易,而且这四年我得到了很多人鼓励,收到了很多球迷的来信,很多朋友在博客上支持和鼓励我,这枚金牌对支持我的大家是最好的回报!

坦率的说我现在还没有认真的去考虑将来的打算,我想我会做一个认真的选择,现在我最想的是好好休息一下。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我会继续打下去,像陶菲克那样,多拿奖牌,在亚运会上,在各种世界性的比赛上!因为我只有25岁,还很年轻,而且支持我的人太多了,我会为了他们而战!

国家队的那些篮球运动员都是体校毕业的么?有不是的么?国家篮球队中有没有自学成才的?

国家队的水平肯定是专业运动员,专业运动员肯定是从小在区体校,市体校,省体工队,CBA,在CBA打出名堂才能入选国家队,在中国只有体校和体工队才能接受系统的篮球训练,所以队员的水平都比较高,谁让人家是专业篮球运动员那。其他的像大学生等等那些都是业余的,水平自然会低一些。在中国还没有自学成才的篮球运动员打到国家队,肯定都是专业的。也许以后会有吧,但是中国体制不变的话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今年cuba和大学生参赛队伍介绍

联赛从每年9月份开始,至翌年6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预选赛(每年9月—11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分别组织预选赛,具体时间、地点和比赛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大体协或在CUBA联赛组委会指导下成立的预赛领导小组确定。预选赛男、女冠军队直接晋级分区赛。

第二阶段:分区赛(翌年3月)

按照地域关系,全国共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赛区,划分方法如下:

东南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海南;

西南区: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重庆、西藏;

西北区:山西、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河南、香港;

东北区: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东、澳门。

分区赛保持64支参赛队的规模,每赛区有16支参赛队(男女各8支)。

各赛区男、女组比赛均用先分组循环后交叉淘汰的形式,决出赛区冠军。各分区男女组冠亚军晋级全国决赛(八强赛)

第三阶段:全国决赛(4月—6月)

(1)女子八强赛

取赛会制,先通过单场淘汰决出两支进入总决赛的队伍,总决赛取主客场两回合制。如赛会承办单位进入总决赛,则第二场决赛移师客队所在地,否则第二场比赛主场权由进入总决赛的双方队伍抽签决定。

(2)男子八强赛

每一轮次均取主客场两回合制,直至决出总冠军。

比赛用《1998—2002年篮球竞赛规则》(今后国家体育总局若下发新的竞赛规则,则用新规则),所有比赛时间用四节制,每节10分钟,同时第二节、第四节比赛中各增加一次技术暂停。

四、创始之路

一项事业的成功,需要远见和机遇,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志同道合的盟友。从1985年到1996年,靠着每年几千元的活动经费和时有时无的外部援助,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为推动篮球运动在高校的普及和发展进行了十一年的奋斗和探索。这个时期所形成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为大篮协日后创建CUBA联赛做好了组织准备。从90年代初期开始,时任大篮协副兼秘书长的龚培山教授开始酝酿一个宏图大计:创建一个规模更大、影响更广、水平更高、更加纯净的全国性大学生篮球联赛,充分释放出大学生篮球运动的活力和能量。龚教授已经感觉到时代变化的脉搏,看到了社会转型和体制变革给各个行业带来的巨大变化,但在当时,中国的体育市场刚刚开始发育,在管理体制、市场环境、商业模式等方面都存在无法预知的风险,除了算不上慷慨的解囊相助,很少有人如龚教授期望的那样,对创办和运营一个全国性的大学生篮球联赛产生兴趣。

和大多数成功的江浙商人一样,张宁飞具有强烈的开拓精神和敏锐的商业直觉:1988年从浙江大学材料系毕业,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两年后投身商海,进入上海一家进出口公司从事国际贸易,1993年走上创业之路,担任杭州可艾可服饰有限公司(恒华集团前身)总经理,并很快在美国市场打下一片天空。而在挣得第一桶金之后,张宁飞并没有专注于扩大经营规模、占领市场份额,他开始认真思考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自己的人生规划。从小生长在一个教师之家,以及在高校求学、任教的经历使他产生了投资教育事业的冲动。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大学时代对张宁飞有“知遇之恩”的浙大男篮主教练陈南生向他透露了龚培山教授创办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构想,张宁飞闻之怦然心动,他隐约觉得,这是一个支持教育、回报社会的途径,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投资领域。

张宁飞曾经代表浙江大学打了四年篮球,在他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篮球情结。因为业务关系,张宁飞常年往返于中美之间,对于两国篮球体制的巨大反差,他有着比一般人更深刻的体会。尤其是对NCAA全美大学生篮球联赛这项在美国家喻户晓、在中国却鲜为人知的赛事,他的兴趣并不止于了解,“让CUBA成为中国的NCAA。”这是张宁飞最初的想法和目标。

恒华集团是一个中等规模的民营企业,资金实力算不上雄厚,主要市场在美国,也不需要在国内开展大规模营销活动提升知名度,张宁飞投资CUBA联赛,让很多人觉得困惑和不解。而张宁飞本人则坚信只要经过精心的雕琢,CUBA联赛一定会发出钻石般璀璨的光芒,因此从一开始他就做好了长线投资的打算。

1996年4月10日,在浙江大学男篮主教练、大篮协副秘书长陈南生的促成下,67岁的龚培山与30岁的张宁飞首次见面,就合作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一事进行磋商并达成共识。

6月6日,“发展高校篮球,培养篮球人才”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来自教育、体育、新闻界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商大计。张宁飞在会上表示愿为大学生篮球运动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11月28日,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与恒华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合作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浙江厅举行,正式确定了CUBA联赛的名称和办赛宗旨。

19年1月27日,“可艾可”杯全国高校篮球赛在杭州举办,标志着CUBA联赛进入“试运行”阶段。

2月1日,国家体委将CUBA联赛纳入98年度全国竞赛。

3月14日,恒华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正式启动CUBA联赛的包装、推广和市场开发工作。

4月11日,国家教委正式批准CUBA联赛组织办法。

11月30日,CUBA联赛组委会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香港厅举行。

1998年3月19日,首届CUBA联赛开幕式在中央电视台举行,来自教育界、篮球界、文艺界的许多名人济济一堂,在著名歌手刘欢热情奔放的“CUBA之歌”声中,CUBA扬帆启程。首届CUBA联赛正式打响。

3月25日,CUBA联赛组委会组团赴美,专程考察NCAA联赛的组织经验五、发展历程

首届CUBA联赛的火爆场面可用“井喷”来形容,共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17支高校代表队、9130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参加了各个阶段的比赛,比赛场次达到2600多场,现场观众146万人次,中央电视台对决赛阶段的20场比赛进行了现场直播,一百多家中央和地方媒体对联赛进行了密集报道。从“空谷幽兰”到“山花烂漫”,高校篮球界被压抑已久的热情如雪崩般迸发出来,在很多地区,CUBA成为当地篮坛的一大盛事,大学校园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篮球热”。“CUBA现象”给当时正处于历史低谷的中国篮球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许多关心中国体育改革进程和发展方向的人们因此倍感振奋。

在首届联赛达到预期效果的基础上,第二届CUBA联赛对赛制进行了调整,原来的A、B级联赛“双轨制”实现“并轨”,自然年度比赛改为学年度比赛,南北两个赛区进一步划分为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赛区。改制后联赛的整体水平和激烈程度都有大幅度的提高。针对本届联赛中出现的一股来势猛烈的“作风”,组委会坚决果断地取措施,对涉及的9支球队进行了严厉处罚,一时间CUBA“打风暴”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在高校和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震动和反响。

从第三届联赛开始,CUBA确立了稳定的全国联赛制度。推出以“不变的参赛条件、固定的比赛时间和有利于参赛队系统训练的赛制”为特点的CUBA竞赛规程。联赛的规模和影响力稳步提升,参赛院校的知名度更高、区域分布更广, 一些多年不组织球队的知名院校,如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均加强了队伍建设,并凭借自身实力打进了分区赛,西部边远省份的不少院校也加入了CUBA大家庭,整个CUBA联赛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

进入第四届,CUBA联赛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在赛事组织和推广方面开始尝试一些新的思路和做法。如东南区比赛由江西省体育局竞赛管理中心承办,通过利用、开发校园和社会两种、两个市场,CUBA联赛的社会化程度得以提高;西北区比赛由新疆大学承办,CUBA联赛开始有地向高等教育规模不大的边远省份进行辐射。鉴于前三届联赛因作受到禁赛处罚的12支球队均做了深刻检讨并取了积极的纠正措施,常委会在长春召开工作会议,通过了解除处分、恢复其参赛资格的决议。这使得整个联赛的格局更加完整。

第五届CUBA联赛进一步体现出CUBA以东部大城市为根据地、大举“西进”的战略。组委会有意识地选择西部区域中心城市进行赛事推广,如西南区放到因运动项目布局和结构调整、多年不组织篮球竞赛的广西桂林,西北区放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西宁,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群众喜闻乐见的热点赛事。尽管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打乱了第五届CUBA男八强、女四强赛的组织,但联赛组委会并没有偃旗息鼓,消极应对,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周密的部署和扎实的工作,第五届CUBA联赛最终圆满收尾。这一事实既证明了联赛的凝聚力和组委会的组织协调能力,也标志着CUBA联赛运行机制的基本成熟。

即将揭幕的第六届联赛把CUBA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全面加强与中央电视台的战略合作关系,扩大电视转播规模,成为本届联赛的一条主线。为此组委会再次对赛程和赛制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将地区选拔赛的截止时间由11月上旬延长到12月15日,分区赛开赛日期则由原来的11月15日调整到翌年的2月底或3月初。赛制方面,男子八强赛由单场淘汰制改为主客场双淘汰制,女子四强赛扩编为女子八强赛,取先分组循环后交叉淘汰、冠亚军决赛打主客场的混合赛制。调整后的赛程更加紧凑,比赛更加密集,为电视台全程转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经过七年五届的快速发展,CUBA联赛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普及范围更广。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CUBA联赛在提升学校知名度、促进校际体育文化交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实施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在代表队建设方面提高了重视程度,加大了投入力度,基层比赛的规模、影响力、队伍质量和运作水平持续提高。以第六届CUBA联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预选赛为例,参赛队总数达到了700余支,比赛总场次达2700多场,现场观众达190万人次,其中河南省预选赛参赛队覆盖了全省17个地级市中的14个,河南电视台对部分场次进行了实况转播,浙江省预选赛参赛队数达到50余支,平均每场比赛观众人数达1000多人,安徽省选拔赛有34支队伍参加,规模创历届之最。总体来看,大部分地区的CUBA预选赛得到了当地教育、体育行政部门的有力支持,高校体育组织的大力协助和广大院校的积极响应,并在赛事包装、新闻宣传、活动推广、市场运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运动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表现在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球队的战术运用和配合质量、比赛的对抗程度和精彩程度都有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水平较高的球队已经形成相对固定的打法风格。经高校多年的培养和CUBA联赛多场次的锤炼,部分拔尖球员已经具备了进入体工队或职业俱乐部的实力。以第五届CUBA男八强、女四强赛为例,男队平均身高1.92米,最高达到2.04米,女队平均身高1.80米,最高达到1.89米,各队之间的实力差距明显缩小,80%的场次分差在10分之内,从技术统计情况来看,全队得分和投篮命中率明显上升、犯规和失误次数有所减少,一些难度较高的攻防技术如扣篮和盖帽得到了更多的运用。总体来看,CUBA男子八强队已经全面达到或超过了青年队的水平,如华侨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两队在与本省青年队的正式比赛中能够胜出20分以上,武汉理工队多次战胜乙级联赛的中游球队湖北男篮;女子冠亚军队已经达到准专业队水平,如天津财经大学女篮曾在正式比赛中以十几分的优势战胜了乙级联赛前五名的黑龙江女篮。此外,在去年的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湖南大学男篮和青海师范大学女篮分别代表长沙和西宁参加了篮球项目的比赛,其中未能进入第五届CUBA八强的湖大男篮先后战胜三支专业队,在12支参赛队中名列第六。经高校多年的培养和CUBA联赛多场次的锤炼,部分拔尖球员已经具备了进入体工队或职业俱乐部的实力,如武汉理工男篮队员王晶去年正式加盟广东新世纪男篮,今年有望以主力身份征战全国男篮甲B联赛。

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除了在校大中学生,各个年龄段和知识背景的人群对赛事表现出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CUBA联赛的影响力已经辐射到各个社会领域,其积极健康的社会形象和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产业化运作初见成效。经过五年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造,CUBA先后吸引了摩托罗拉、万事达卡、一汽—大众、中国电信、铁通、达盛电子、CECT手机、FILA、李宁、康威、双星、红牛、南华利生、WILSON、兰华、飞鹿、洪都、康恩贝、正大福瑞达等公司的加盟合作,成为一个社会团体和民营企业联手打造的知名赛事品牌。从第五届CUBA联赛开始,联赛组织者开始把无形资产开发列为主攻方向,力争“把蛋糕做大”。目前正在推行的市场拓展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和国内体育用品业“龙头”之一安踏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品牌联盟的方式推广CUBA联赛,开发系列标志产品,全面进军篮球市场;二是开通“CUBA短信乐园”,以网络为平台,发展无线增值业务,提高产业化运作水平。从“小打小闹”到“大蹦大跳”,创立仅有五年的CUBA联赛正在逐步加大市场开发力度。

六、规模影响

在中国篮坛,CUBA堪称地域覆盖最广、参赛人数最多、文化层次最高的赛事。她的背后是1000多所高校、1300多万在校大学生和200万教职员工,以及一个更加庞大的连带群体,其中包括2000多万梦想上大学的高中生和数不清的大学校友及学生亲属。如此广泛的社会基础决定了CUBA不可能寂寞。

从1998年创立至今,CUBA联赛保持着每届600—700支参赛队,近万名运动员和教练员,2400多场基层选拔比赛,160场分区比赛和15场男八强、女四强赛的赛事规模,在全国高校产生了广泛、深入、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树立起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形象,竞赛体系日趋完善、竞技水平稳步提高、社会影响迅速扩大、优秀人才崭露头角、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造初见成效,被誉为中国篮球的“希望工程”。

以第五届CUBA联赛为例。根据权威机构的测算,第五届CUBA联赛男八强、女四强赛受众总量达到了22亿人次,不仅在各类业余体育竞赛中首屈一指,在社会认知度方面可比肩职业联赛。

CUBA的影响力还可以用权威媒体的监测数据加以说明。从1998年创立至今,CUBA联赛一直是中央电视台固定转播的赛事之一,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机构提供的收视率调查结果,第五届CUBA男八强、女四强赛9场转播的平均收视率达到0.8,最高达到1.3。超过了“末代甲A”。央视因此对节目做出调整,决定以CUBA为突破口,培育学生体育竞赛领域的精品赛事。 七、系统建设

CUBA联赛在短时间内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与组织者坚持“发展高校篮球、培养篮球人才”的宗旨和社会化、产业化的运作方式密不可分,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育人是宗旨,文化是特色,品牌是优势”。

1、CUBA的核心理念——育人

(1)以建立全新的篮球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建立和完善竞赛制度

建立一个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首先要有一套合理的赛制。早在联赛酝酿阶段,CUBA组委会就专程赴美国考察全美大学生篮球联赛,将赛制草案和世界上开展时间最长、组织经验最丰富、竞赛体系最完备的大学生联赛进行验证比较,经过反复论证和小范围试行后确立了1998年首届联赛的基本赛制框架,在推行过程中,对于一些意见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组委会不断地集思广益、酝酿和提出修改方案,如建立顺位补缺机制、取消总决赛五分钟决胜期等,体现了联赛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使CUBA赛制更符合高校篮球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有利于在普及基础上实现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快出人才,多出人才。

(2)有地组织教练员、裁判员培训,为联赛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从首届联赛开始,组委会每年定期组织一次教练员、裁判员培训活动,聘请执教经历丰富、在篮球训练理论和方法领域造诣较深的专业教练或专家授课,促进高校教练员更新思想、了解和学习先进的篮球理念和训练理论,改进训练方法和手段,提高科学训练水平;同时本着自愿原则组织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和在校大学生参加裁判员培训及技术等级考试,针对我国篮球裁判员英语水平普遍不高、难以适应国际比赛要求的现状,组委会通过组织裁判员英语学习、尝试现场英语宣告等方式,提高裁判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实际应用能力。自1998年至今,CUBA累计培训教练员380人次;培养篮球一级裁判员300余人,其中60%是在校大学生,对于学生裁判当中条件和水平较为突出者,组委会坚持放手大胆地使用,如华中科技大学水利工程系博士研究生曾宏涛曾执法第四届CUBA联赛总决赛。通过有的组织培训,CUBA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文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的教练员、裁判员队伍。

(1)以篮球人才培训基地和选秀营为基础,建立后备人才选拔培养机制

为了使大量的优秀篮球苗子能够及早被发现,并在中学阶段接受正规、系统的训练,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为进入大学做好充分准备,CUBA联赛组委会自1998年起,着手在全国范围内依托篮球训练和文化学习条件较为优越的中学建立篮球人才培训基地,至今正式挂牌的已达到30几所,在短短六年内为各高校代表队输送了大批优秀选手。同时,为进一步扩大高校选材范围,使更多有篮球天赋的青少年能够实现上大学的梦想,CUBA还推出了一年一度的选秀夏令营,为高校教练和优秀中学生篮球运动员提供了一个双向交流的机会。六年来CUBA共组织了四届选秀夏令营和一届选秀冬令营,190多名营员被各高校代表队选中,。通过这两项措施,CUBA在开发上游、建立后备人才培养选拔机制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4)严厉打击在运动员资格问题上弄虚作的行为,防范和杜绝裁判员执法不公的现象,坚决维护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

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生态系统,必须有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措施和手段。“打”、“扫黑”本来是和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社会治安紧密联系的字眼,近年来却成了人们谈论体育比赛时的热门话题,一部“体坛厚黑学”折射出的是“圈子文化”和“潜规则”的流毒。在这方面,CUBA联赛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CUBA严禁已经失去培养价值的超龄或专业队退役运动员参加联赛,为了根除高校体育竞赛中长期存在的弄虚作现象,维护CUBA联赛的纯洁性和体育竞赛“公平、公正”的原则,从首届联赛开始,联赛组委会排除一切干扰,广泛发动群众,本着“发现一起、核实一起、处理一起”的态度,对“违规操作”的球队和个人进行了严厉的处罚。前五届CUBA联赛共有15支球队因“作”受到取消比赛成绩或禁赛处罚。同时,为了杜绝比赛中的“黑哨”现象,CUBA非常重视裁判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文章标签: # 林丹 # 联赛 # 谢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