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体育播报 体育播报

柏林历史演变过程_柏林历史演变

tamoadmin 2024-06-09 人已围观

简介1.柏林在何时成为德国的首都?2.柏林英文3.柏林镇的历史古韵4."柏林墙"存在的历史以及历史意义或者是后果是什么?地铁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如题 谢谢了5.现在的柏林是以前的东德还是西德?6.柏林大教堂的历史沿革7.德国首都是哪个城市8.德国首都柏林有什么历史战争背景?1、1735年至1788年 1734年起柏林建造城墙,1735年在如今勃兰登堡门的位置上竖立起了一座城门,城门外的道路通往柏林西面的

1.柏林在何时成为德国的首都?

2.柏林英文

3.柏林镇的历史古韵

4."柏林墙"存在的历史以及历史意义或者是后果是什么?地铁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如题 谢谢了

5.现在的柏林是以前的东德还是西德?

6.柏林大教堂的历史沿革

7.德国首都是哪个城市

8.德国首都柏林有什么历史战争背景?

柏林历史演变过程_柏林历史演变

1、1735年至1788年 1734年起柏林建造城墙,1735年在如今勃兰登堡门的位置上竖立起了一座城门,城门外的道路通往柏林西面的哈弗尔河畔的勃兰登堡,因此得名“勃兰登堡门”。哈弗尔河畔的勃兰登堡现在是德国勃兰登堡州的小城市,但它曾经是勃兰登堡王国和普鲁士王国的发源地。1735年建造的勃兰登堡门仅为一座用两根巨大的石柱支撑的简陋石门。它的设计者是菲利普·格拉赫。 2、1788年至20世纪初 在柏林城墙1786年至1802年间的扩建工程中,1788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重新建造勃兰登堡门,用以纪念1756年至1763年的七年战争,这场战争使得普鲁士崛起,成为英、法、奥、俄外的欧洲列强之一。而领导普鲁士获得这场战争胜利的腓特烈二世不仅赢得了“腓特烈大帝”和“军事天才”的称号,也为继任的侄子腓特烈·威廉三世留下了一个稳定的普鲁士。当时德国著名建筑学家卡尔·歌德哈尔·阆汉斯受命承担设计与建筑工作,他以雅典古希腊柱廊式城门为蓝本,设计了这座凯旋门式的城门,并于1791年竣工。重建后的城门高20米,宽65.6米,进深11米,门内有5条通道,中间的通道最宽。门内各通道之间用巨大的砂岩条石隔开,条石的两端各饰6根高达14米、底部直径为1.70米的多立克式立柱。 1793年,为使此门更辉煌壮丽,当时德国著名的雕塑家戈特弗里德·沙多夫又为此门顶端设计了一套青铜装饰雕像:四匹飞驰的骏马拉着一辆双轮战车,战车上站着一位背插双翅的女神,她一手执杖一手提辔,一只展翅欲飞的普鲁士飞鹰鹫立在女神手执的饰有月桂花环的权杖上。这尊胜利女神雕像曾被误传为是和平女神厄瑞涅,但厄瑞涅从来都没有以带翅膀的形象出现过,在历史档案中,1789年3月13日勃兰登堡门设计者朗汉斯和雕像作者沙多夫的草案也证实了雕像为胜利女神而非和平女神。 1806年,拿破仑率领法军打败普鲁士军队,同年10月23日法国军队穿过勃兰登堡门进入柏林,后拿破仑下令拆卸门顶上的女神及驷马战车作为战利品拉回巴黎。1814年欧洲同盟军在滑铁卢大败拿破仑后,普鲁士将其索回,重新安放在此门顶上,柏林人将这座失而复得的雕像称为“归来的马车”(德语:Retourkutsche)。在进行修复的同时,雕像上的橡树花环中还被添加了象征权力的铁十字勋章,这枚普鲁士铁十字勋章是申克尔在1813年根据腓特烈·威廉三世的建议设计的,如今是德国联邦国防军的标志。直至德意志末代皇帝威廉二世1918年退位前,只有皇室成员和国王邀请的客人才被允许从勃兰登堡门正中间的门孔出入。 19世纪60年代,柏林开始拆除城墙,柏林城几乎所有的城门也在当时被拆除,勃兰登堡门是至今仍存在的唯一一座柏林城门。 3、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3年1月30日,被任命为德国总理,德国纳粹冲锋队的游行队伍从勃兰登堡门通过,庆祝上台掌权,开始了纳粹的统治。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德国最后的柏林战役中,当苏联士兵在勃兰登堡门上撑起红色旗帜的时候,德国士兵用大炮轰击,雕像受到严重损毁,仅剩的一只马头如今保存在柏林市博物馆的展览厅内,而现今勃兰登堡门上的雕像是重新铸造的。 4、冷战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分裂为东德和西德,柏林也被分为东柏林和西柏林。1956年9月21日,柏林市自治政府决定重建勃兰登堡门,虽然东柏林和西柏林当时仍相互敌对,但是在勃兰登堡门的重建工程中却合作很好,东、西柏林的文物修复专家根据在二战中抢拓下来的石膏模型和档案照片重新铸造了一套驷马战车及女神雕像,1957年12月14日重建完工,而东柏林市政大会决定将雕像上的铁十字勋章和鹰鹫撤下,因为他们代表着普鲁士的军国主义。 1961年8月13日柏林墙开始建造,勃兰登堡门正好处于隔离区中央,无论从西侧还是东侧都无法通过,只有东德边境士兵才能够登上勃兰登堡门。柏林墙在勃兰登堡门后划了一道弧形并向左右两边延伸将整个柏林隔成两半。作为德意志统一象征的勃兰登堡门成了军事禁区,也成了德国分裂的标志。 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的西柏林市市长魏茨泽克曾说过:“只要勃兰登堡门还关着,德国统一问题就没有解决”(德语:Solange das Brandenburger Tor geschlossen ist, ist die Deutsche Frage offen)。1984年起魏茨泽克担任德国联邦总统,5年后又连任一届,勃兰登堡门在他的第二个任期内最终得以重新开放。 1987年6月12日,美国总统里根在访问柏林时在勃兰登堡门前说:“戈尔巴乔夫先生,打开这扇门!戈尔巴乔夫先生,拆除这堵墙!”(英语:Mr. Gorbachev, open this gate! Mr. Gorbachev, tear down this wall!)。 1989年12月31日,两德重新统一前夕,勃兰登堡门重新开放。1992年,经过彻底维修后的铜车马及女神像又重新安放在勃兰登堡门上。 5、德国统一 1989年是柏林墙建造后的第28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12月22日,在东德和平转变的框架下,在超过十万人的欢呼声中,时任西德总理的赫尔穆特·科尔走过勃兰登堡门,东德的最后一任总理汉斯·莫德罗在门的另一端迎接科尔,标志着勃兰登堡门再次开放。随后隔离区被完全拆除,德国人民在勃兰登堡门前的柏林墙上跳舞庆祝。 重新开放后的勃兰登堡门1991年整修完毕,铁十字勋章和鹰鹫也回到了胜利女神雕像上。由于勃兰登堡门的砂岩构造长年缺乏保养和受到环境损坏,其后又经历了长达22个月的修缮,2002年10月3日重新亮相,该日是德国统一12周年纪念日。 勃兰登堡门的重建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柏林遭到大面积破坏,勃兰登堡门周围的建筑均被炸毁。战后柏林分裂,东西柏林由于属于分属不同的政府管理,按照不同的城市建设规划进行了重建,而勃兰登堡门地处东西柏林的交界处,因此两侧的新建筑风格迥然不同。柏林墙建造以后,勃兰登堡门虽属于柏林市的市中心区,但被隔绝在柏林墙的隔离区内,两侧的广场因此沦为一片荒地。柏林墙被拆除后,勃兰登堡门因为其特殊的象征意义,一跃从柏林分裂的标志成为了城市统一的象征,从而成为城市建设的中心和重点。 修复过程云集了世界著名的建筑师,广场周围的重建建筑遵守了严格的城市建设规定: 新建筑的形状、大小和风格必须同以前的广场风格相一致,现代建筑与传统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13]。紧贴勃兰登堡门左右两侧的李伯曼大楼(德语:Haus Liebermann)和桑摩大楼(德语:Haus Sommer)得以重建,新建筑继承了原建筑的风格,但又比原建筑略高,以便拉近同勃兰登堡门的距离,从而更加烘托出了勃兰登堡门和巴黎广场的结构。勃兰登堡门东南方是柏林最豪华的饭店阿德隆饭店(德语:Hotel Adlon),它重建后一部分为历史风格,一部分则为现代建筑风格。法国大使馆、英国大使馆、美国大使馆和艺术学院等也纷纷搬回了它们在巴黎广场的原址,都是按二战前的图纸重建的。 勃兰登堡门西侧建造以柏林动物园为代表的大规模城市绿化带,是普鲁士皇家园林总监林奈先前对柏林城市绿化作出的出色规划,加上勃兰登堡门右侧华丽的菩提树下大街,由此构成了柏林的“东西轴线”,轴线从勃兰登堡门下经过,连接起了柏林东部政府区与西部商业和园林区。 20世纪90年代,柏林市政府曾经讨论勃兰登堡门是否应允许汽车通行,反对者认为汽车废气将导致砂岩构造的勃兰登堡门损坏,而且汽车通行将破坏勃兰登堡门前巴黎广场上的安静和秩序。如今勃兰登堡门不允许机动车通行。勃兰登堡门周边地下则有城市轨道交通和地铁通过。 象征意义 在德国历史上,勃兰登堡门象征着普鲁士的崛起和德意志帝国的第一次统一和兴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分裂为东德和西德,柏林亦划分为东柏林和西柏林,分属东德和西德管辖,勃兰登堡门位于东柏林和西柏林的分界线上,也是冷战时期华沙公约组织国家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之间的分界线,因此它曾经成为德国分裂、欧洲分裂和冷战的象征。 1990年两德统一后,勃兰登堡门又成为了德国重新统一和欧洲重新统一的象征。

柏林在何时成为德国的首都?

柏林墙的正式名称叫"反法西斯防卫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东西方冷战关系的产物。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投降。战败的德国不仅丧失了战前和战争期间吞并的别国领土,而且根据1945年美、英、苏三国克里米亚声明和波茨坦协定,东普鲁士和奥得--尼斯河以东的约11.4万平方公里的德国领土分别割让给了苏联和波兰,其余的德国领土和首都大柏林市则由美苏英法4国分区占领,建立4个占领区,并由4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的最高权力。

尽管在战后关于德国的国际文书中,有关各国都表示要保持德国的统一,使德国在清除纳粹和军国主义之后成为一个和平民主的国家,但是,由于东西方盟国的立场不同,目的和利益迥异,对各项协议都作有利于自已的解释。于是围绕着实施波茨坦协定、恢复德国统一以及西柏林问题,4大国及其占领区内的各派政治力量展开了尖锐复杂的斗争。

随着东西方冷战的加剧,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竞争对手,苏联占领区和西方占领区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德国的分裂也一步步成为现实。

1947年至1949年期间,美、英、法先后将其在德国西部的占领区合并,召开西占区立宪议会,制定临时宪法,实行货币改革,用西马克取代原来的帝国马克。1949年5月10日,西占区立宪议会决定以波恩为首都建立联邦国家,5月23日通过《基本法》,即临时宪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在苏联占领下的德国东部5个州,1946年4月举行了乡镇、区州的选举,建立了相应的各级议会和政府,由德国***和社会民主党合并而成的德国统一社会党在各级政权机构中居主导地位。

1949年10月7日,苏占区的德国人民委员会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至此,在德国土地上形成了两个德意志国家。

分裂后的德国,处在东西方政治、军事较量的漩涡之中,成为在欧洲相互对峙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前沿。1954年10月,联邦德国同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翌年该协定生效,西德结束被占领状态,成为主权国家并加入了北约。几天之后,5月14日,以苏联为盟主、包括民主德国在内的东方军事集团--华沙条约组织也宣告成立。在此后的长时期中,德国的分裂被视为战后欧洲秩序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此情况下,原德国首都柏林的东半部苏占区和西半部美英法占区形成了两套体制:两个市政府,两套警察体系,两种货币。1948年12月又出现了两个市议会。美、英、法管制下的西柏林得到马歇尔计划中的巨额援款,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被建成西方世界的“橱窗”。但它地处东德的腹地,象个孤岛。

1945年到1961年间,每年约有数十万民主德国公民通过柏林逃往联邦德国,使民德蒙受巨大损失。

柏林墙的建立

1961年8月13日凌晨2时,一道道耀眼的探照灯刺破夜空,宣告了柏林市28年东西分隔的开始。

星期天,当柏林人一觉醒来时,发现一道40公里长的带刺铁丝网沿着苏联占领区界限被匆匆布下。民主德国人民议院发布命令,用铁丝网封锁西柏林,后改为混凝土墙,建成举世瞩目的"柏林墙",切断了东西柏林间的自由往来。

柏林墙于1964年建成。1975年对柏林墙的最后一次工程竣工。柏林墙全长169.5公里,其中包括水泥板墙104.5公里、水泥墙10公里、铁丝网55公里。墙高约3.6米。沿墙修建了253个了望塔、136个碉堡、270个警犬桩、108公里长的防汽车和坦克的壕沟。此外,还有一接触使会发出信号的铁栅栏119.5公里和供边防军士兵巡逻用的巡逻道119.5公里。柏林墙设有7个过境站,供墙两边的人员来往之用。

总共有5千人越过柏林墙逃出,至少255人在越境时死亡,其中的171人是在试图越过市中心的混凝土墙时丧生的。

柏林及其混凝土屏障也成了冷战及东西德间谍战的最前沿。克格勃和中央情报局在两边分别设有大规模的谍报机构相互对敌,苏联就在连接波茨坦与西柏林的格利尼克桥(Glienicke)上与西方交换被俘间谍。

1961年10月27到28日间,美苏两军就美方进入苏占区权力一事发生争执,双方坦克在弗里德里希大街的查利检查哨正面对峙了16小时之久,这可能是东西方关系中最敏感危险的一幕。

柏林墙的推倒

柏林墙自建立之日起就一直受到西方的强烈反对和指责,边境事件层出不穷。西方常以“违反人权”为由,要求拆除柏林墙。民主德国***昂纳克就此指出,他不反对拆除,但这必须是在导致建墙的因素消失之后。进入80年代后,随着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及两德关系的改善,柏林墙一带的紧张气氛大为缓解,埋在两德边界上的自动射击装置和地雷被拆除,往来人员明显增多。

1989年,波兰和匈牙利刮起了"改革"和"自由化"的旋风, 民主德国的莱比锡等地也爆发了要求"自由化"的群众游行。民德执政的统一社会党内部斗争激烈,昂纳克被迫辞职。在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影响下,新上任的民德***克伦茨作出了突破性的决定—开放柏林墙关卡。

1989年11月9日,在宣布民德公民可以自由穿越柏林墙的那个晚上,约10万人象潮水一般从柏林墙的东边涌向西边,所有的护栏全部被挪走,28年的人为阻隔就这样消失了。

1990年6月13日,民德政府开始拆除全部柏林墙。 1990年10月3日两德实现统一,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以德国分裂为基础、苏美分治为特征的“雅尔塔格局”彻底完结。

柏林英文

柏林州位于德国东部,面积889平方公里,人口346万,下辖23个区。历史上柏林曾是一个动荡不安的世界大城市,二战后的几十年里,柏林又是德国分裂的象征和东西方“冷战”的中心。自1990年10月3日德国统一之日起,柏林才完整地、不受限制地成为联邦德国的一个州、一个统一的城市,并成为德国最大的城市。1991年6月20日,德国联邦议会通过了迁都的决议,2000年后联邦议会和有关联邦政府机构从波恩迁到柏林,柏林重新成为德国的首都。

州名: 柏林Berlin

州府: 柏林Berlin

人口: 346万

面积: 889平方公里

简介:

柏林州位于德国东部,面积889平方公里,人口346万,下辖23个区。历史上柏林曾是一个动荡不安的世界大城市,二战后的几十年里,柏林又是德国分裂的象征和东西方“冷战”的中心。自1990年10月3日德国统一之日起,柏林才完整地、不受限制地成为联邦德国的一个州、一个统一的城市,并成为德国最大的城市。1991年6月20日,德国联邦议会通过了迁都的决议,2000年后联邦议会和有关联邦政府机构从波恩迁到柏林,柏林重新成为德国的首都。

世界大都会——柏林

(一)历史悠久、动荡不安的世界大都市

柏林在世界上是一个非同一般的具有特殊魅力的城市。柏林是欧洲有名的古都之一,它的起源可追溯到12世纪末。当时以号称“大熊”的日尔曼人阿尔贝特为首的阿斯卡尼亚家族赶走了斯拉夫人。占领了这片土地。这也是柏林的城徽是大熊的由来。阿斯卡尼亚人是柏林的第一个保护者。1237年,施普雷河东岸的柏林与西岸的渔民集居区合并,从此经济贸易活跃起来,柏林逐渐成为商人、技工和艺人的汇集地。这次合并被认为是柏林的诞生。14世纪,柏林成为汉萨同盟的成员。1470年,勃兰登堡侯爵把柏林作为它的官邸。1701年,普鲁士国王迁居此地,开始建造宫殿、花园、大道。1871年1月18日,俾斯麦统一德国,柏林成为德国的首都,并发展成为德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被称之为“施普雷河上的雅典”。历史上,柏林就是欧洲文化大都市。17世纪,它因接纳从法国、波希米亚和其他地区受迫害的新教徒。而成为一个宽容的向世界开放的城市、一个在艺术和科学上开明的地方。同时它又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城市,它曾是专制与民主统治交会的地方,是恐怖与反恐怖的双重中心。二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它又成为德国分裂的象征和西方战胜国同苏联“冷战”的中心。一道柏林墙使东、西德人民经历了40年分离之苦。随着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的倒塌、1990年10月3日德国的统一,柏林才完整地、不受限制地成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个州,并重新作为统一德国的首都,翻开了它历史上新的一页。

(二)德国的首都 欧洲经济文化的中心

统一后的德国首都柏林,面积为889平方公里,人口341万人,它是德国最大的城市。今日的柏林人并非真正土生土长的柏林人。柏林人历史上主要为移民,他们来自法国、波希米亚和波兰,现在更多的来自东欧,是一个国际民族混合体。现在柏林市内的外籍人主要是土尔其人、南斯拉夫人和越南人。柏林是欧洲最大的工业中心之一,主要工业包括: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制药、纺织及电气工业等。这里有两个世界性的大企业:西门子股份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柏林是一座商业繁荣的城市,位于西柏林的库斯菲尔登大街和动物园车站附近是柏林最繁华的商业街。一千多家商店排列其间,各色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是人们理想的购物之地。柏林拥有三所高等学府,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城东的洪堡大学,这是以学者兼政治家威廉.冯.洪堡及其兄弟——周游世界的博物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名字命名的大学。其次是1948年建于城西的自由大学和工业大学。此外,柏林还有许多研究机构,从事重要的科学研究,如从事核物理及反应堆物理学研究的哈恩迈特纳尔研究所,海因里希—赫茨通讯技术研究所等。柏林虽经历了无数历史变幻,但它仍不失为欧洲的一个文化中心。作为一座文化名城,柏林全年几乎每月都有文化节。5月的戏剧年会、夏季的文化节、9月和10月的艺术节、11月的柏林爵士节,众多的文化节日使柏林的文艺舞台异彩纷呈、多姿多彩。柏林还有三大歌剧院。它们是德意志剧院、菩提树下德国国家剧院和滑稽歌剧院。此外还有数十家剧院和几支大的交响乐团,一年四季演出不断。它向人们展示了柏林这一欧洲音乐之都的风采。如今,观看文艺演出已成为现代柏林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柏林又是一座著名的博览会城市,到柏林少不了要去参观一下博物馆,柏林的博物馆是名目繁多、包罗万象的。如德意志民族学博物馆向人们展示了欧洲德语区从17世纪至今的民族文化活动物品,史前及古代历史博物馆展示了欧洲及小亚西亚史前及早期的文物珍品、旧石器及中石器时代的文化等,古文物馆展出的是希腊和罗马古代艺术作品、雅典及意大利的花瓶和绘画及古代金饰珍品等。此外,还有埃及博物馆、印度艺术博物馆、民族学博物馆、东亚艺术博物馆、邮政博物馆、乐器博物馆、国家美术博物馆以及16岁以上人才能参观的柏林犯罪科学博物馆。这些博物馆通过各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创造出一种令人身临其境的气氛。柏林人喜欢去博物馆,他们参观博物馆就像去**院一样频繁,成为柏林人吸取知识、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方式。作为游客,柏林的博物馆也是必去之地。

(三)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

柏林是一座风景秀丽的花园般旅游城市,这里溪流纵横、绿荫遍地,湖泊、林地面积占柏林全市的1/3。整个城市隐没在森林和草地的环抱中,从高空俯视全城,它就像是一座绿色的大岛。柏林比较大的森林有格鲁纳森林、杜帕尔森林、施潘道森林、泰格尔森林,它们多分布在柏林西部。在柏林,到处都可钓鱼、游泳,全市有25个露天游泳池。只有游览过这些森林、湖泊,置身于大自然的天然美景之中,游人们才能深切地体会到柏林人传统的浪漫和潇洒的生活。柏林作为欧洲的文化古都,它是旅游者向往的地方。柏林名胜古迹众多,帝国议会大厦、埃及博物馆、夏洛滕堡皇宫、奥运会会场、柏林动物园、勃兰登堡门及万湖等都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其中带有双轮四驾马车的勃兰登堡门如今已成为柏林墙倒的标志和德国统一的象征。此外,位于亚历山大广场边的洪堡大学、新岗哨、军械库、大教堂和电视塔也是游客的驻足之地。著名的尼古拉教堂建于1320年,是柏林最古老的教堂,也是城市漫游的理想出发地。作为现代化城市和旅游之城,柏林的公共交通十分发达,市区有9条地铁线、155条公共汽车线,平均不到2分钟就发出一辆公共汽车。车上很少有拥挤的现象。公共汽车、地铁、有轨电车三位一体,互相连接,既快捷,又准时,加之随叫随到的出租车,使该城的交通十分便利。柏林的公共交通费也比较便宜,地铁与电汽车通用一种票,而且全市通用。车票分普通票、一日、二日和三日票、周票和月票几种。平均每公里的票价为0.28马克,这其中61%的票价为国家补贴,个人交的还不到票价的一半。柏林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仅次于伦敦、巴黎,居欧洲第三位。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柏林每年都要接待数百万的外国和本国的游客。

(四)迎接挑战 走向新世纪

柏林人以他们的活力、创造性和高速度使柏林这座古老的城市成为世界上最生气勃勃的城市之一。柏林人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为自己是一个柏林人而感到自豪。柏林人对小摊上的咖喱香肠有一种特殊的便爱,上至市长、下至平民百姓都是那里的常客。美国总统布什也慕名而来,在当时市长、后来成为德国总统的魏茨泽克的陪同下到克特小吃店大饱口福。柏林还是一个名人辈出的城市。在数任柏林市长中,仅战后短短的几十年中,就出现了三位其影响远远超越了城市界限、并参与塑造德国战后历史的著名人物,他们是恩斯特.罗伊特、维利.勃兰特、里夏德.冯.魏茨泽克。同西方许多著名的大城市一样,柏林也是一座不夜城,柏林人的夜生活非常活跃、丰富。一到晚上,街上灯火辉煌,酒店、咖啡屋座无虚席。但有几个地方是人们不愿或不敢涉足的。一是原东柏林市中心亚历山大广场和普伦茨劳贝格两地,这里是新纳粹和排外势力的活动场地。一到晚上,此处行人稀少、冷冷清清,不光是外籍人,就是德国人也很少去那里。二是西柏林的克伦茨——贝格,被称为“自治”地区,在这里衣冠楚楚的人被视为“敌人”,是会受到攻击的。由此可见,作为世界大都会的柏林,它的不安定因素也是显而易见的。德国的统一在给这座古老的城市带来了显著的繁荣的同时,也使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经济困难、失业人数居高不下、难民大量涌入、急剧扩张的人口引起的住房紧张、新纳粹势力掀起的排外浪潮等等都是摆在统一后柏林新政府面前急待解决的难题。为了拉平东西部的经济差距,政府要花大力量改善东部居民的生活状况,目前有几十万套住宅正在柏林东部修茸中。到2000年,联邦德国议会和有关的联邦机构将迁到柏林,柏林将重新恢复它作为德国首都的历史地位。为此,处于施普雷河拐弯处未来政府区的规划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由于德国的重新统一,使休闲已久的波茨坦广场旁辽阔的土地成为投资的热点。总之,柏林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世纪新纪元的到来。

1994年4月,柏林与北京结为友好城市。

州名: 柏林Berlin

州府: 柏林Berlin

州徽:

此主题相关如下:

地理位置:

此主题相关如下:

人口: 346万

面积: 889平方公里

简介:

柏林州位于德国东部,面积889平方公里,人口346万,下辖23个区。历史上柏林曾是一个动荡不安的世界大城市,二战后的几十年里,柏林又是德国分裂的象征和东西方“冷战”的中心。自1990年10月3日德国统一之日起,柏林才完整地、不受限制地成为联邦德国的一个州、一个统一的城市,并成为德国最大的城市。1991年6月20日,德国联邦议会通过了迁都的决议,2000年后联邦议会和有关联邦政府机构从波恩迁到柏林,柏林重新成为德国的首都。

世界大都会——柏林

(一)历史悠久、动荡不安的世界大都市

柏林在世界上是一个非同一般的具有特殊魅力的城市。柏林是欧洲有名的古都之一,它的起源可追溯到12世纪末。当时以号称“大熊”的日尔曼人阿尔贝特为首的阿斯卡尼亚家族赶走了斯拉夫人。占领了这片土地。这也是柏林的城徽是大熊的由来。阿斯卡尼亚人是柏林的第一个保护者。1237年,施普雷河东岸的柏林与西岸的渔民集居区合并,从此经济贸易活跃起来,柏林逐渐成为商人、技工和艺人的汇集地。这次合并被认为是柏林的诞生。14世纪,柏林成为汉萨同盟的成员。1470年,勃兰登堡侯爵把柏林作为它的官邸。1701年,普鲁士国王迁居此地,开始建造宫殿、花园、大道。1871年1月18日,俾斯麦统一德国,柏林成为德国的首都,并发展成为德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被称之为“施普雷河上的雅典”。历史上,柏林就是欧洲文化大都市。17世纪,它因接纳从法国、波希米亚和其他地区受迫害的新教徒。而成为一个宽容的向世界开放的城市、一个在艺术和科学上开明的地方。同时它又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城市,它曾是专制与民主统治交会的地方,是恐怖与反恐怖的双重中心。二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它又成为德国分裂的象征和西方战胜国同苏联“冷战”的中心。一道柏林墙使东、西德人民经历了40年分离之苦。随着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的倒塌、1990年10月3日德国的统一,柏林才完整地、不受限制地成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个州,并重新作为统一德国的首都,翻开了它历史上新的一页。

(二)德国的首都 欧洲经济文化的中心

统一后的德国首都柏林,面积为889平方公里,人口341万人,它是德国最大的城市。今日的柏林人并非真正土生土长的柏林人。柏林人历史上主要为移民,他们来自法国、波希米亚和波兰,现在更多的来自东欧,是一个国际民族混合体。现在柏林市内的外籍人主要是土尔其人、南斯拉夫人和越南人。柏林是欧洲最大的工业中心之一,主要工业包括: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制药、纺织及电气工业等。这里有两个世界性的大企业:西门子股份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柏林是一座商业繁荣的城市,位于西柏林的库斯菲尔登大街和动物园车站附近是柏林最繁华的商业街。一千多家商店排列其间,各色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是人们理想的购物之地。柏林拥有三所高等学府,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城东的洪堡大学,这是以学者兼政治家威廉.冯.洪堡及其兄弟——周游世界的博物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名字命名的大学。其次是1948年建于城西的自由大学和工业大学。此外,柏林还有许多研究机构,从事重要的科学研究,如从事核物理及反应堆物理学研究的哈恩迈特纳尔研究所,海因里希—赫茨通讯技术研究所等。柏林虽经历了无数历史变幻,但它仍不失为欧洲的一个文化中心。作为一座文化名城,柏林全年几乎每月都有文化节。5月的戏剧年会、夏季的文化节、9月和10月的艺术节、11月的柏林爵士节,众多的文化节日使柏林的文艺舞台异彩纷呈、多姿多彩。柏林还有三大歌剧院。它们是德意志剧院、菩提树下德国国家剧院和滑稽歌剧院。此外还有数十家剧院和几支大的交响乐团,一年四季演出不断。它向人们展示了柏林这一欧洲音乐之都的风采。如今,观看文艺演出已成为现代柏林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柏林又是一座著名的博览会城市,到柏林少不了要去参观一下博物馆,柏林的博物馆是名目繁多、包罗万象的。如德意志民族学博物馆向人们展示了欧洲德语区从17世纪至今的民族文化活动物品,史前及古代历史博物馆展示了欧洲及小亚西亚史前及早期的文物珍品、旧石器及中石器时代的文化等,古文物馆展出的是希腊和罗马古代艺术作品、雅典及意大利的花瓶和绘画及古代金饰珍品等。此外,还有埃及博物馆、印度艺术博物馆、民族学博物馆、东亚艺术博物馆、邮政博物馆、乐器博物馆、国家美术博物馆以及16岁以上人才能参观的柏林犯罪科学博物馆。这些博物馆通过各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创造出一种令人身临其境的气氛。柏林人喜欢去博物馆,他们参观博物馆就像去**院一样频繁,成为柏林人吸取知识、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方式。作为游客,柏林的博物馆也是必去之地。

(三)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

柏林是一座风景秀丽的花园般旅游城市,这里溪流纵横、绿荫遍地,湖泊、林地面积占柏林全市的1/3。整个城市隐没在森林和草地的环抱中,从高空俯视全城,它就像是一座绿色的大岛。柏林比较大的森林有格鲁纳森林、杜帕尔森林、施潘道森林、泰格尔森林,它们多分布在柏林西部。在柏林,到处都可钓鱼、游泳,全市有25个露天游泳池。只有游览过这些森林、湖泊,置身于大自然的天然美景之中,游人们才能深切地体会到柏林人传统的浪漫和潇洒的生活。柏林作为欧洲的文化古都,它是旅游者向往的地方。柏林名胜古迹众多,帝国议会大厦、埃及博物馆、夏洛滕堡皇宫、奥运会会场、柏林动物园、勃兰登堡门及万湖等都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其中带有双轮四驾马车的勃兰登堡门如今已成为柏林墙倒的标志和德国统一的象征。此外,位于亚历山大广场边的洪堡大学、新岗哨、军械库、大教堂和电视塔也是游客的驻足之地。著名的尼古拉教堂建于1320年,是柏林最古老的教堂,也是城市漫游的理想出发地。作为现代化城市和旅游之城,柏林的公共交通十分发达,市区有9条地铁线、155条公共汽车线,平均不到2分钟就发出一辆公共汽车。车上很少有拥挤的现象。公共汽车、地铁、有轨电车三位一体,互相连接,既快捷,又准时,加之随叫随到的出租车,使该城的交通十分便利。柏林的公共交通费也比较便宜,地铁与电汽车通用一种票,而且全市通用。车票分普通票、一日、二日和三日票、周票和月票几种。平均每公里的票价为0.28马克,这其中61%的票价为国家补贴,个人交的还不到票价的一半。柏林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仅次于伦敦、巴黎,居欧洲第三位。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柏林每年都要接待数百万的外国和本国的游客。

(四)迎接挑战 走向新世纪

柏林人以他们的活力、创造性和高速度使柏林这座古老的城市成为世界上最生气勃勃的城市之一。柏林人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为自己是一个柏林人而感到自豪。柏林人对小摊上的咖喱香肠有一种特殊的便爱,上至市长、下至平民百姓都是那里的常客。美国总统布什也慕名而来,在当时市长、后来成为德国总统的魏茨泽克的陪同下到克特小吃店大饱口福。柏林还是一个名人辈出的城市。在数任柏林市长中,仅战后短短的几十年中,就出现了三位其影响远远超越了城市界限、并参与塑造德国战后历史的著名人物,他们是恩斯特.罗伊特、维利.勃兰特、里夏德.冯.魏茨泽克。同西方许多著名的大城市一样,柏林也是一座不夜城,柏林人的夜生活非常活跃、丰富。一到晚上,街上灯火辉煌,酒店、咖啡屋座无虚席。但有几个地方是人们不愿或不敢涉足的。一是原东柏林市中心亚历山大广场和普伦茨劳贝格两地,这里是新纳粹和排外势力的活动场地。一到晚上,此处行人稀少、冷冷清清,不光是外籍人,就是德国人也很少去那里。二是西柏林的克伦茨——贝格,被称为“自治”地区,在这里衣冠楚楚的人被视为“敌人”,是会受到攻击的。由此可见,作为世界大都会的柏林,它的不安定因素也是显而易见的。德国的统一在给这座古老的城市带来了显著的繁荣的同时,也使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经济困难、失业人数居高不下、难民大量涌入、急剧扩张的人口引起的住房紧张、新纳粹势力掀起的排外浪潮等等都是摆在统一后柏林新政府面前急待解决的难题。为了拉平东西部的经济差距,政府要花大力量改善东部居民的生活状况,目前有几十万套住宅正在柏林东部修茸中。到2000年,联邦德国议会和有关的联邦机构将迁到柏林,柏林将重新恢复它作为德国首都的历史地位。为此,处于施普雷河拐弯处未来政府区的规划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由于德国的重新统一,使休闲已久的波茨坦广场旁辽阔的土地成为投资的热点。总之,柏林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世纪新纪元的到来。

1994年4月,柏林与北京结为友好城市。

柏林镇的历史古韵

柏林的英文为:Berlin

柏林(德文:Berlin),位于德国东北部,是德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德国的政治、文化、交通及经济中心,人口约363.4万(2018年9月30日)。?

柏林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弗尔河流经该市,城市中心坐标为52°31′,东经13°2′。柏林是德国十六个联邦州之一,和汉堡、不来梅同为德国仅有的三个城市州。2016年,柏林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89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被分割为两个区域,东柏林成为了东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实上成为了西德在东德的一块飞地,被柏林墙围住。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柏林重新获得了德国首都的地位,并驻有147个外国大使馆。?

柏林与世界上的许多城市都有友城关系,如洛杉矶、巴黎、伦敦和马德里等。?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七名。? 2023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柏林举行。

历史沿革

草创时期

柏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世纪末。它是由施普雷河畔北岸的柏林和博物馆岛现今所在地的集居区组成的。此两个集居区在13世纪就已经存在了,1237年10月28日Coelln被首次提出。1307年人们将此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由此诞生了柏林。此一天也就是柏林的诞生日。

经过多年的动荡不安,选帝侯弗里德里希二世(Friedrich II)于1451年将波茨坦和柏林两座城市宣布为其治下之国都。此后,接连不断的自然灾害、瘟疫和战争一直阻碍着柏林的发展。

直到Friedrich Wilhelm的统治时期,柏林的各个方面才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柏林被改建为城市要塞,首次建成了最具普鲁士典型风格的建筑,即现存“菩提树下大街”两旁的宏伟建筑群。

1701年选帝侯弗里德里希三世(Friedrich III)在普鲁士自封为FriedrichI国王,柏林自然而然被选为首府。如雨后春笋般的建成了很多著名的建筑物。在FriedrichWilhelmI.(der"Soldatenk?nig")和FriedrichII.("DerGro?e")的统治下,柏林(1740—1786)发展成了普鲁士的一座工业城市。

1806至1808年是拿破仑统治着此座城市。在莱比锡大会战拿破仑战败后,他又把他掳走的、原本矗立于勃兰登堡门上的胜利战车雕像送回。在随后的十年间,此里出现了由Schinkel设计,具有古典风格、宏伟壮丽的建筑群和由Lenné设计的富有艺术风格的公园。

19世纪中期以来,柏林不但在经济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且人口也呈急遽上升的趋势

"柏林墙"存在的历史以及历史意义或者是后果是什么?地铁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如题 谢谢了

追索历史,柏林镇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春秋之前为麇(jun)子国领地。麇子国是一个产生于夏代的古老王国。

商周时代,国势强盛,曾参加周武王的盟军灭了商朝,后来威胁过荆楚,到春秋时为楚国所灭,从此沉寂于世。

三国的战火燃过于此,名将关羽曾路过此地。于是后人在关公曾经拴马歇脚的两棵柏树旁,建起一座寺庙,名为柏林寺,寺中塑有高大威严、彰显忠义的关帝神像。非常遗憾的是,承载柏林悠久历史的柏林寺,在遭受“破四旧”和文革浩劫等毁灭性破环后,寺庙被损毁,关帝像被推倒,残留的“后寺”被改造成一所学校。当时留下两棵千年古柏,树大参天,树体粗大,六七个大人才能合抱一棵。可惜这两棵千年古柏,最终被碎尸万段,做成普通的门窗桌椅,令人痛惜。

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率部从陕西南渡汉江,同张献忠于老营“双雄会”,该地曾是李自成部队的重要军备仓库,因此得名“老营仓”。

相传,当年真武大帝上武当山之前,路过老营仓,见此风水宝地,松柏葱郁,山泉清清,鸟语花香,景色宜人,便留于境内的一座山中,潜心修炼。一日,真武练功之余,骑着心爱的白马向深山之处探寻,不料路遇一只猛虎,白马受惊险些跌落山下,真武跳下白马打死猛虎,扔下山沟。白马因受惊吓刺激,不久也死于山上,此山被后人称为白马山,山下的沟壑被叫做虎威沟。白马死后,真武深感伤悲,无心在此修炼,几经周折才上了武当山,最终修成正果,留下千古传说。后来,人们在白马所葬之处建起一座庙宇,命名为“武仙庙”,此庙至今香火很旺。站在白马山顶,可以俯瞰柏林全镇。

1946年,李先念率领中原军区六万官兵,由鄂豫根据地向陕南突围。部队经过鄂西北,与敌人一路浴血奋战,终于杀出重围,其中就有老营仓的战士光荣牺牲。

解放后,老营仓更名为柏林,沿用至今。

当年的老营仓,地处鄂、豫、陕交界处,是一个百家姓氏融合群居的地方。按照家族与人口规模看,比较突出的有黄、陈、张、梁、叶、杨六大姓,分别居住于柏林的黄家湾、陈家庄、张家湾、粱家湾、叶家湾、杨兰沟等,像这种具有姓氏特征的地名在十堰非常普遍。

柏林六大姓氏之间多有亲缘关联,就家族规模、人口数量、影响力、渗透力而言,黄姓当先。据柏林的《黄氏族谱世系图》(1957年版)记载:黄姓始祖黄富,字少瑭,其先出自宋孝子黄山谷之后。衍至富公,系黄山谷七代孙也。黄山谷就是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曾担任国史编修官、知州等职,两次遭到贬谪。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其诗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硬涩的风格,在北宋影响颇大,其又能词,兼擅行、草书,以侧险取势,纵横奇绝,自成风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姓曾立《家训十条》,从孝行、耕田、读书、勤俭、忍耐、谦德、闺范、品行、廉耻、尊卑大小,十个方面立下家训。柏林黄氏家族能够人丁昌盛,家道兴隆,正得益于代代不忘祖宗教诲,认真恪守家训十条。黄氏家族注重勤俭、忍耐、谦德、品行等,因此清朝末期曾今一度创造老营仓商业的繁荣,创立的“三星和”、“化三千”等驰名商号,其影响力和知名度波及鄂、豫、川、陕。还出现“黄三娘子”这样富甲之家。据考证,郧县老街有一条青石条铺成的街道,半条街就是其捐资修建的。

今日柏林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襄渝铁路穿行而过,老白公路贯通全镇,乡镇经济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古老的老营仓,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

现在的柏林是以前的东德还是西德?

柏林墙的正式名称叫"反法西斯防卫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东西方冷战关系的产物。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投降。战败的德国不仅丧失了战前和战争期间吞并的别国领土,而且根据1945年美、英、苏三国克里米亚声明和波茨坦协定,东普鲁士和奥得--尼斯河以东的约11.4万平方公里的德国领土分别割让给了苏联和波兰,其余的德国领土和首都大柏林市则由美苏英法4国分区占领,建立4个占领区,并由4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的最高权力。 尽管在战后关于德国的国际文书中,有关各国都表示要保持德国的统一,使德国在清除纳粹和军国主义之后成为一个和平民主的国家,但是,由于东西方盟国的立场不同,目的和利益迥异,对各项协议都作有利于自已的解释。于是围绕着实施波茨坦协定、恢复德国统一以及西柏林问题,4大国及其占领区内的各派政治力量展开了尖锐复杂的斗争。 随着东西方冷战的加剧,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竞争对手,苏联占领区和西方占领区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德国的分裂也一步步成为现实。 1947年至1949年期间,美、英、法先后将其在德国西部的占领区合并,召开西占区立宪议会,制定临时宪法,实行货币改革,用西马克取代原来的帝国马克。1949年5月10日,西占区立宪议会决定以波恩为首都建立联邦国家,5月23日通过《基本法》,即临时宪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在苏联占领下的德国东部5个州,1946年4月举行了乡镇、区州的选举,建立了相应的各级议会和政府,由德国***和社会民主党合并而成的德国统一社会党在各级政权机构中居主导地位。 1949年10月7日,苏占区的德国人民委员会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至此,在德国土地上形成了两个德意志国家。 分裂后的德国,处在东西方政治、军事较量的漩涡之中,成为在欧洲相互对峙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前沿。1954年10月,联邦德国同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翌年该协定生效,西德结束被占领状态,成为主权国家并加入了北约。几天之后,5月14日,以苏联为盟主、包括民主德国在内的东方军事集团--华沙条约组织也宣告成立。在此后的长时期中,德国的分裂被视为战后欧洲秩序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此情况下,原德国首都柏林的东半部苏占区和西半部美英法占区形成了两套体制:两个市政府,两套警察体系,两种货币。1948年12月又出现了两个市议会。美、英、法管制下的西柏林得到马歇尔计划中的巨额援款,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被建成西方世界的“橱窗”。但它地处东德的腹地,象个孤岛。 1945年到1961年间,每年约有数十万民主德国公民通过柏林逃往联邦德国,使民德蒙受巨大损失。 柏林墙的建立 1961年8月13日凌晨2时,一道道耀眼的探照灯刺破夜空,宣告了柏林市28年东西分隔的开始。星期天,当柏林人一觉醒来时,发现一道40公里长的带刺铁丝网沿着苏联占领区界限被匆匆布下。民主德国人民议院发布命令,用铁丝网封锁西柏林,后改为混凝土墙,建成举世瞩目的"柏林墙",切断了东西柏林间的自由往来。 柏林墙于1964年建成。1975年对柏林墙的最后一次工程竣工。柏林墙全长169.5公里,其中包括水泥板墙104.5公里、水泥墙10公里、铁丝网55公里。墙高约3.6米。沿墙修建了253个了望塔、136个碉堡、270个警犬桩、108公里长的防汽车和坦克的壕沟。此外,还有一接触使会发出信号的铁栅栏119.5公里和供边防军士兵巡逻用的巡逻道119.5公里。柏林墙设有7个过境站,供墙两边的人员来往之用。 总共有5千人越过柏林墙逃出,至少255人在越境时死亡,其中的171人是在试图越过市中心的混凝土墙时丧生的。 柏林及其混凝土屏障也成了冷战及东西德间谍战的最前沿。克格勃和中央情报局在两边分别设有大规模的谍报机构相互对敌,苏联就在连接波茨坦与西柏林的格利尼克桥(Glienicke)上与西方交换被俘间谍。 1961年10月27到28日间,美苏两军就美方进入苏占区权力一事发生争执,双方坦克在弗里德里希大街的查利检查哨正面对峙了16小时之久,这可能是东西方关系中最敏感危险的一幕。 柏林墙的推倒 柏林墙自建立之日起就一直受到西方的强烈反对和指责,边境事件层出不穷。西方常以“违反人权”为由,要求拆除柏林墙。民主德国***昂纳克就此指出,他不反对拆除,但这必须是在导致建墙的因素消失之后。进入80年代后,随着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及两德关系的改善,柏林墙一带的紧张气氛大为缓解,埋在两德边界上的自动射击装置和地雷被拆除,往来人员明显增多。 1989年,波兰和匈牙利刮起了"改革"和"自由化"的旋风, 民主德国的莱比锡等地也爆发了要求"自由化"的群众游行。民德执政的统一社会党内部斗争激烈,昂纳克被迫辞职。在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影响下,新上任的民德***克伦茨作出了突破性的决定—开放柏林墙关卡。 1989年11月9日,在宣布民德公民可以自由穿越柏林墙的那个晚上,约10万人象潮水一般从柏林墙的东边涌向西边,所有的护栏全部被挪走,28年的人为阻隔就这样消失了。 1990年6月13日,民德政府开始拆除全部柏林墙。 1990年10月3日两德实现统一,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以德国分裂为基础、苏美分治为特征的“雅尔塔格局”彻底完结。 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63年诞生在英国首都伦敦。19世纪末,相继有芝加哥、布达佩斯、格拉斯哥、维也纳和巴黎5 座城市修建地铁。20世纪上半叶,柏林、纽约、东京、莫斯科等12座城市也先后修建地铁。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世界地铁营运里程总计超过3000千米。中国于1965年开始修建北京地下铁道。天津和上海也分别于70年代初和80年代初开始修建地铁。

柏林大教堂的历史沿革

东德

以前西德的首都是波恩

1)柏林是著名的欧洲古都,始建于1237年。1415年,柏林—科恩成为勃兰登堡邦国的首府。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国后定都柏林。

2)1990年10月3日,两个德国统一,东、西柏林也再次合并为一个城市。1991年6月20日德国联邦议院做出决定,柏林为德国统一后的首都和政府所在地,并将议会和政府由波恩逐步迁往柏林。

3)1949年到1990年波恩是联邦德国(西德)首都,直到1999年仍是政府所在地。当前波恩还驻有6个联邦部门,是德国第二大政治中心

4)因而,有人把柏林称作政治首都,波恩称为行政首都。

德国首都是哪个城市

早在1465年,柏林大教堂的现址附近已经有一座教堂,当时是霍恩措伦(Haus Hohenzollern)王宫的一部分。1747年,在此基础上,约翰·鲍曼(Johann Boumann)又设计建造了一座巴罗克式风格的大教堂做为普鲁士王室的宫廷教堂。

1822年它被卡尔·申克尔(Karl Friedrich Schinkel)改造成古典主义风格。

1894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下令拆毁这座教堂,并由尤利乌斯·拉什多夫(Julius Raschdorff)重新设计建造了带有文艺复兴式风格的柏林大教堂,作为基督教新教(路德教宗)的大教堂与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相抗衡。这座教堂始建于1894年,1905年建成。 威廉二世皇帝非常重视这座教堂的建造,亲自参加了该教堂的开幕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柏林大教堂遭到严重破坏。战后人们搭起临时的棚子来保护大教堂。修复工作从1975年开始直到1993年。

1993年教堂重新开放。重建后教堂原先的很多设计和装饰被简化了。

2005年2月10日,为纪念柏林大教堂建成100周年,德国邮政发行了一枚面值0.95欧元的纪念邮票。

德国首都柏林有什么历史战争背景?

德国的首都是柏林。

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是德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德国的政治、文化、交通及经济中心,有人口约350万。1990年,柏林重新获得了德国首都的地位,并驻有147个外国大使馆。柏林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弗尔河流经该市,城市中心坐标为52°31′,东经13°2′。柏林是德国十六个联邦州之一,和汉堡、不来梅同为德国仅有的三个的城市州。

柏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世纪末。它是由施普雷河畔北岸的柏林和博物馆岛现今所在地的集居区组成的。此两个集居区在13世纪就已经存在了,1237年10月28日Coelln被首次提出。1307年人们将此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由此诞生了柏林。此一天也就是柏林的诞生日。

柏林的历史文化

从建筑方面能够清楚地看出整座城市的演变,比如首屈一指的波茨坦广场设计大胆、规模宏大,是一座后现代主义的丰碑。环境塑造了柏林富有创造力的氛围、推动了独创性思想的发展、促进了快速且永不停歇的创作意志,从而最好地刻画出新柏林的形象。

无论是在普鲁士帝国时期还是在“黄金二十年代”,柏林始终充满了蓬勃的创造力,戏剧、舞蹈、文学、小型歌舞、音乐、绘画,每种艺术形式和每种形式的艺术都对此座城市产生过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影响。柏林还有很多古老的博物馆,其中大部分位于城市东部,与繁华的菩提树下大街比邻,展示着此座城市辉煌灿烂的艺术和文化。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柏林市

如果有人问?二战哪座城市被炸的次数最多被炸得最惨,答案不是日本东京,也不是英国伦敦,这座城市以?在二战中被多国超千万吨炸药炸达363次,全市超90%建筑被毁坏?等数据位居榜首。难以想象这座被炸药炸得千疮百孔甚至可以说是一度夷为平地的城市,如今竟发展成60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名副其实成?最抗揍城市?。

柏林,作为德国最大城市也是德国的首都,不到1000平方千米的市区生活着370万人,如今在整个欧盟的城市圈里它的人口仅次于伦敦。在19世纪初,柏林作为欧洲平原最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地带进而发展成世界第3大城市,工业革命后柏林人口增加了数十倍,城市面积也增加了许多。

然而二战时期,柏林却由人间变身一个被多国轰炸达363次的?地狱?:仅1940年至1945年这5年间,英美法盟军就以地面火炮和空投等方式,在柏林共投下约500万吨炸药,其中最大的航空炸药单枚达250千克就投了几百枚,近1000公里外的伦敦不考虑轰炸机的极限距离对柏林也是一波轰炸,仅半年时间内就投下4.55万吨和炸药。

二战结束后,举世闻名的柏林墙也被一分为二,德国全国呈观四分五裂的状态。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柏林都处于?缝补?城市面孔中,终于在?马歇尔计划?的援建下,德国仅花了10余年时间就达到战前水平。1973年东西德同期进入联合国全力翻建,在此后的20年时间里竟原样恢复了大比例的建筑,虽然此前拆除柏林墙,东德所主导的?迪斯尼乐园?式建筑被讽刺为?两大阵营竞争的产物?,但毋庸置疑的是,合并后的德国依旧以最美的姿态展现在德国人眼前。

柏林的历史背景也最终致使这座城市成为多元化又多中心的建筑风格,无论是古典红砖风格的市政厅还是连体式庞大建筑分立道旁,就连位于米特亚历山大广场的欧盟最高电视塔,都能看出柏林设计师和作为柏林人的艺术品味。这座全球?最抗揍?的城市,也是连续15年房租不断上涨的城市。

文章标签: # 柏林 # 德国 #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