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体育播报 体育播报

柏林的历史_柏林的历史文化和艺术

tamoadmin 2024-06-13 人已围观

简介1.柏林镇的历史古韵2.现在的柏林是以前的东德还是西德?3.柏林在何时成为德国的首都?4.谁能给个德国柏林城市的详细介绍 包括经济政治旅游等5.柏林墙的历史故事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

1.柏林镇的历史古韵

2.现在的柏林是以前的东德还是西德?

3.柏林在何时成为德国的首都?

4.谁能给个德国柏林城市的详细介绍 包括经济政治旅游等

5.柏林墙的历史故事

柏林的历史_柏林的历史文化和艺术

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年建造,1989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道伤疤,这个民族那时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再次分裂。

第二次大战以后,德国和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1949年,苏联占领区包括东柏林在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首都定在东柏林,而美英法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首都设在波恩,一直到两德统一为止。美英法苏的占领协定保证西德和西柏林之间的空中走廊。西柏林在西德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规定是西德的领土,由于西柏林的领土完全在东德境内,苏联为迫使西德放弃西柏林,强迫西柏林断水断粮,此举让西方国家团结一致,每日有多班飞机把物资由西德运到西柏林,1949年4月更成立北约,而苏联于1949年5月解除封锁。然而,美英法三国认为规定和现状相牴触而推迟实施,所以西柏林一直都不是西德的领土,直至冷战结束、两德统一。最初柏林市民是能在各区之间自由活动的,但随著冷战紧张气氛的提升,为了防止东德人逃到西德,造成东德严重缺少工人,1952年东西柏林的边界开始关闭。1949年到1961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冒著被东德边防射杀的危险逃入西柏林。

柏林镇的历史古韵

柏林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首都,面积883平方千米,人口310万,是德国的最大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柏林位于德国的东部,扼东西欧交通要冲,追溯其历史,可以看出这是一座不同寻常的城市。

13世纪前,柏林是斯拉夫人的居民点。1244年,始见于记载,1307年同附近的小镇科恩合并,称柏林。据说,“柏林”的原意是“小狗熊”,现在柏林的城徽仍是黑熊的图案。公元1415年,柏林成为勃兰登堡侯国的都城,公元1701年起为普鲁士王国的首都。1871年普鲁士统一德国后,柏林成为德意志帝国的首都,从此发展速度加快,1877年人口超过100万,1905年达到204万。1920年有8座城市、59个村镇和26块领地并入柏林,组成大柏林,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三大城市。到1939年,人口达到484万,其中产业工人超过了120万。但是,不久这个城市就遭遇了巨大的不幸。

1939年,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企图称霸欧洲和世界,激起了欧洲各国和世界人民的反抗。1945年5月,盟国攻克柏林,纳粹德国投降。在二战中,柏林遭到严重破坏。城市的1/3被炮火摧毁,部分地区几乎被夷为平地。仅1945年5月盟军攻城时就有6.2万座建筑物被毁,150万幢住宅化为灰烬。据估算,如果每天用10列50节车厢的火车装运,需要16年的时间才能运完战争给柏林留下的瓦砾。

更加可悲的是,战后柏林被苏、美、法、英四国分区占领,实行共管,从而失去了作为主权国家首都的地位和尊严。1949年,苏占区成立“大柏林临时政府”,10月宣布柏林为东德首都。12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组成“西柏林市政府”。这样,柏林便被分成两个部分——东柏林和西柏林,成为后来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和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明争暗斗的前沿阵地。1961年8月13日,东德宣布封锁边界,并开始实施一项浩大的工程,用长达104.5千米,高3.5~4米的水泥和石头构筑的长墙,将西柏林团团围住,使其变成了东德内的一个孤岛。这就是世人皆知的“柏林墙”。直到1990年10月3日东西德宣布统一,这道长墙才被拆除,柏林也结束了长达40多年的一城两制的分裂状态,重新为统一后的德国的首都。

战后的柏林,虽然被分割成为东西两半,但并没有影响恢复和发展。东柏林作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首都,理所当然地要投入巨额资金,加快恢复发展速度。美、英、法三国则倾注巨款,力图把西柏林办成西方的“橱窗”,在与东方进行军事对抗的同时,展开和平竞争,仅美国的“马歇尔援欧计划”的59亿美元中,就有23亿用于重建西柏林。即使在80年代,西柏林市政府预算中的55%仍依靠西德的补助。

今天的柏林,不但从战争的瓦砾中再度站立起来,而且比战前还要丰满多姿,特别是在“柏林墙”拆除之后,变得更加美丽、和谐。

柏林是一座森林城市。从高空鸟瞰,四周森林环抱,市内街道宽阔,绿荫蔽天,绿地与公园遍布市区,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一片绿色的海洋之中。特别在城区的西半部,森林占地3150公顷,辟有泰格尔柏林森林、施潘道柏林森林、格鲁讷瓦尔德柏林森林三大森林区。两德合并前,西柏林被柏林墙围住,没有郊区,三大森林区的建立,为当年西柏林居民提供了在城内享受郊游乐趣的场所。

柏林又是一座多水的城市。它有哈韦尔湖、泰格尔湖、大米格尔湖等近20个湖泊,施普雷河、达默河等4条河流,以及哈韦尔运河、泰尔托运河等5条运河。河道把湖泊穿连在一起,如一串串明珠,镶嵌在城市和郊区。南郊的大米格尔湖,风光最为迷人,湖水清澈,波澜不兴。沿湖芦苇、林木繁茂,白鹤、野鸭以及其它各种水鸟嬉戏湖间。柏林人常到这里划船、垂钓、游泳,度过愉快的周末或假日。

柏林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二次大战中被毁的古代建筑,大部分恢复了昔日的辉煌。新兴的现代化建筑,又为城市增添新的光彩。在市中心的亚历山大广场上,屹立着365米高,带有球型旋转餐厅的柏林电视塔,登塔四望,柏林城的壮美风光尽收眼底。其周围是造型美观、气势雄伟的现代化大型建筑:柏林饭店、会议厅和教师会馆。

辟于18世纪的菩提树下大街,长1390米,宽60米,是欧洲著名的林荫大道,两侧矗立着现代化建筑和富丽堂皇的古代建筑,比较有名的有国家歌剧院、历史博物馆、法西斯和军国主义受害者纪念堂、国家图书馆。其中的国家歌剧院,始建于1743年腓特烈大帝时代,原名普鲁士歌剧院,是一座华丽的宫殿式建筑。歌剧院的门楣上装饰着音乐女神、喜剧女神、悲剧女神和欢乐女神的雕像,她们各个婷婷玉立,维妙维肖。整个建筑形体宏伟,内部装饰舒适协调,音响效果极佳。

曾作为柏林墙的组成部分的勃兰登堡门,即凯旋门,被柏林人称为德国的“命运之门”,是柏林的代表性建筑。它是1788~1791年修建的,曾是柏林的象征。门宽60余米,高11米,由6对大石柱支撑,采用白色花岗石砌成,是仿雅典城门修建的。门顶是胜利女神驾着4骏双轮战车的雕像,女神左手举起的十字架上立着展翅的雄鹰,象征着普鲁士国王统一德意志战争的胜利。这组雕塑于1807年被拿破仑军队运往巴黎,1814年拿破仑失败后重归故地。1940年曾在勃兰登堡门前发号施令,驱赶几十万德国士兵走上战场。1945年凯旋门被炮火击毁,1958年重新修复。

德皇威廉纪念教堂,建于1889~1995年,坐落在市中心,也是柏林的重要标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炮火削去顶层的塔楼,至今未加修葺,作为战争的遗迹保留下来。位于施普雷河畔的柏林大教堂,始建于18世纪中叶,重建于19世纪末,以其雄伟庄严的外观和内部精美的有机结合而闻名于世。在二次大战中,这座教堂也未能幸免于难。战后,经过能工巧匠的努力,耗费4000吨建筑材料,终于使它重现昔日的雄姿。

夏洛滕堡宫是1669~1699年为普鲁士女王夏洛特建立的一座巴罗克式宫殿。庭院呈正方形,正中有大选帝侯的乘马铜像。宫内有博物馆、历史厅、腓特烈大帝画像厅和“金厅”。宫廷花园内有皇家陵墓,以及劳赫和恩克制作的名贵的大理石雕像。夏宫附近的国家博物馆埃及部保存着世界有名的古埃及奈福提皇后的彩石雕胸像。达勒母博物馆内的美术馆,陈列着世界名画,是荷兰画家伦勃朗作品的收藏地之一,这里存有他的名画26幅。

在柏林的现代化建筑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欧洲中心大厦”。这是一座长320米,高20层的银灰色建筑,宛若一只战舰,矗立在市区公路与铁路的交汇处。这座大厦费时4年,耗资4亿美元,于1957年落成,是欧洲最大的会议中心之一。它的外壁用铝板镶成,楼顶像张开的蚌壳,闪闪发亮。最大的礼堂可容纳5000人,按动电纽,隔墙便自动滑开,扩大成7000人的会议大厅。地板、天花板和全部座位,也可以通过控制电纽,随意移动。80个厅室均可以任意改变成会议室、舞厅、影剧院、展览馆。大厦还有配套的露天公园、新闻中心、宾馆,形成了一座服务设施齐全的会议城。每年都有100多个国际会议在这里举行。

柏林的古今名胜,还有建于1861~1869年的绛色市政厅、拥有800年历史的圣母教堂、建校近200年的洪堡大学、全玻璃镶嵌的褐色水晶宫——共和国宫、拱形帝国国会大厦、位于市区东部施普雷河两河道交汇处的“博物馆岛”等,都是国内外游客向往的地方。因此,柏林又是欧洲著名的旅游城市。据报道,仅当年的西柏林每年吸引的游客即达400多万人,旅游业外汇收入居其外汇收入的第四位。 

现在的柏林是以前的东德还是西德?

追索历史,柏林镇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春秋之前为麇(jun)子国领地。麇子国是一个产生于夏代的古老王国。

商周时代,国势强盛,曾参加周武王的盟军灭了商朝,后来威胁过荆楚,到春秋时为楚国所灭,从此沉寂于世。

三国的战火燃过于此,名将关羽曾路过此地。于是后人在关公曾经拴马歇脚的两棵柏树旁,建起一座寺庙,名为柏林寺,寺中塑有高大威严、彰显忠义的关帝神像。非常遗憾的是,承载柏林悠久历史的柏林寺,在遭受“破四旧”和文革浩劫等毁灭性破环后,寺庙被损毁,关帝像被推倒,残留的“后寺”被改造成一所学校。当时留下两棵千年古柏,树大参天,树体粗大,六七个大人才能合抱一棵。可惜这两棵千年古柏,最终被碎尸万段,做成普通的门窗桌椅,令人痛惜。

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率部从陕西南渡汉江,同张献忠于老营“双雄会”,该地曾是李自成部队的重要军备仓库,因此得名“老营仓”。

相传,当年真武大帝上武当山之前,路过老营仓,见此风水宝地,松柏葱郁,山泉清清,鸟语花香,景色宜人,便留于境内的一座山中,潜心修炼。一日,真武练功之余,骑着心爱的白马向深山之处探寻,不料路遇一只猛虎,白马受惊险些跌落山下,真武跳下白马打死猛虎,扔下山沟。白马因受惊吓刺激,不久也死于山上,此山被后人称为白马山,山下的沟壑被叫做虎威沟。白马死后,真武深感伤悲,无心在此修炼,几经周折才上了武当山,最终修成正果,留下千古传说。后来,人们在白马所葬之处建起一座庙宇,命名为“武仙庙”,此庙至今香火很旺。站在白马山顶,可以俯瞰柏林全镇。

1946年,李先念率领中原军区六万官兵,由鄂豫根据地向陕南突围。部队经过鄂西北,与敌人一路浴血奋战,终于杀出重围,其中就有老营仓的战士光荣牺牲。

解放后,老营仓更名为柏林,沿用至今。

当年的老营仓,地处鄂、豫、陕交界处,是一个百家姓氏融合群居的地方。按照家族与人口规模看,比较突出的有黄、陈、张、梁、叶、杨六大姓,分别居住于柏林的黄家湾、陈家庄、张家湾、粱家湾、叶家湾、杨兰沟等,像这种具有姓氏特征的地名在十堰非常普遍。

柏林六大姓氏之间多有亲缘关联,就家族规模、人口数量、影响力、渗透力而言,黄姓当先。据柏林的《黄氏族谱世系图》(1957年版)记载:黄姓始祖黄富,字少瑭,其先出自宋孝子黄山谷之后。衍至富公,系黄山谷七代孙也。黄山谷就是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曾担任国史编修官、知州等职,两次遭到贬谪。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其诗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硬涩的风格,在北宋影响颇大,其又能词,兼擅行、草书,以侧险取势,纵横奇绝,自成风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姓曾立《家训十条》,从孝行、耕田、读书、勤俭、忍耐、谦德、闺范、品行、廉耻、尊卑大小,十个方面立下家训。柏林黄氏家族能够人丁昌盛,家道兴隆,正得益于代代不忘祖宗教诲,认真恪守家训十条。黄氏家族注重勤俭、忍耐、谦德、品行等,因此清朝末期曾今一度创造老营仓商业的繁荣,创立的“三星和”、“化三千”等驰名商号,其影响力和知名度波及鄂、豫、川、陕。还出现“黄三娘子”这样富甲之家。据考证,郧县老街有一条青石条铺成的街道,半条街就是其捐资修建的。

今日柏林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襄渝铁路穿行而过,老白公路贯通全镇,乡镇经济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古老的老营仓,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

柏林在何时成为德国的首都?

东德

以前西德的首都是波恩

1)柏林是著名的欧洲古都,始建于1237年。1415年,柏林—科恩成为勃兰登堡邦国的首府。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国后定都柏林。

2)1990年10月3日,两个德国统一,东、西柏林也再次合并为一个城市。1991年6月20日德国联邦议院做出决定,柏林为德国统一后的首都和政府所在地,并将议会和政府由波恩逐步迁往柏林。

3)1949年到1990年波恩是联邦德国(西德)首都,直到1999年仍是政府所在地。当前波恩还驻有6个联邦部门,是德国第二大政治中心

4)因而,有人把柏林称作政治首都,波恩称为行政首都。

谁能给个德国柏林城市的详细介绍 包括经济政治旅游等

柏林州位于德国东部,面积889平方公里,人口346万,下辖23个区。历史上柏林曾是一个动荡不安的世界大城市,二战后的几十年里,柏林又是德国分裂的象征和东西方“冷战”的中心。自1990年10月3日德国统一之日起,柏林才完整地、不受限制地成为联邦德国的一个州、一个统一的城市,并成为德国最大的城市。1991年6月20日,德国联邦议会通过了迁都的决议,2000年后联邦议会和有关联邦政府机构从波恩迁到柏林,柏林重新成为德国的首都。

州名: 柏林Berlin

州府: 柏林Berlin

人口: 346万

面积: 889平方公里

简介:

柏林州位于德国东部,面积889平方公里,人口346万,下辖23个区。历史上柏林曾是一个动荡不安的世界大城市,二战后的几十年里,柏林又是德国分裂的象征和东西方“冷战”的中心。自1990年10月3日德国统一之日起,柏林才完整地、不受限制地成为联邦德国的一个州、一个统一的城市,并成为德国最大的城市。1991年6月20日,德国联邦议会通过了迁都的决议,2000年后联邦议会和有关联邦政府机构从波恩迁到柏林,柏林重新成为德国的首都。

世界大都会——柏林

(一)历史悠久、动荡不安的世界大都市

柏林在世界上是一个非同一般的具有特殊魅力的城市。柏林是欧洲有名的古都之一,它的起源可追溯到12世纪末。当时以号称“大熊”的日尔曼人阿尔贝特为首的阿斯卡尼亚家族赶走了斯拉夫人。占领了这片土地。这也是柏林的城徽是大熊的由来。阿斯卡尼亚人是柏林的第一个保护者。1237年,施普雷河东岸的柏林与西岸的渔民集居区合并,从此经济贸易活跃起来,柏林逐渐成为商人、技工和艺人的汇集地。这次合并被认为是柏林的诞生。14世纪,柏林成为汉萨同盟的成员。1470年,勃兰登堡侯爵把柏林作为它的官邸。1701年,普鲁士国王迁居此地,开始建造宫殿、花园、大道。1871年1月18日,俾斯麦统一德国,柏林成为德国的首都,并发展成为德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被称之为“施普雷河上的雅典”。历史上,柏林就是欧洲文化大都市。17世纪,它因接纳从法国、波希米亚和其他地区受迫害的新教徒。而成为一个宽容的向世界开放的城市、一个在艺术和科学上开明的地方。同时它又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城市,它曾是专制与民主统治交会的地方,是恐怖与反恐怖的双重中心。二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它又成为德国分裂的象征和西方战胜国同苏联“冷战”的中心。一道柏林墙使东、西德人民经历了40年分离之苦。随着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的倒塌、1990年10月3日德国的统一,柏林才完整地、不受限制地成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个州,并重新作为统一德国的首都,翻开了它历史上新的一页。

(二)德国的首都 欧洲经济文化的中心

统一后的德国首都柏林,面积为889平方公里,人口341万人,它是德国最大的城市。今日的柏林人并非真正土生土长的柏林人。柏林人历史上主要为移民,他们来自法国、波希米亚和波兰,现在更多的来自东欧,是一个国际民族混合体。现在柏林市内的外籍人主要是土尔其人、南斯拉夫人和越南人。柏林是欧洲最大的工业中心之一,主要工业包括: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制药、纺织及电气工业等。这里有两个世界性的大企业:西门子股份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柏林是一座商业繁荣的城市,位于西柏林的库斯菲尔登大街和动物园车站附近是柏林最繁华的商业街。一千多家商店排列其间,各色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是人们理想的购物之地。柏林拥有三所高等学府,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城东的洪堡大学,这是以学者兼政治家威廉.冯.洪堡及其兄弟——周游世界的博物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名字命名的大学。其次是1948年建于城西的自由大学和工业大学。此外,柏林还有许多研究机构,从事重要的科学研究,如从事核物理及反应堆物理学研究的哈恩迈特纳尔研究所,海因里希—赫茨通讯技术研究所等。柏林虽经历了无数历史变幻,但它仍不失为欧洲的一个文化中心。作为一座文化名城,柏林全年几乎每月都有文化节。5月的戏剧年会、夏季的文化节、9月和10月的艺术节、11月的柏林爵士节,众多的文化节日使柏林的文艺舞台异彩纷呈、多姿多彩。柏林还有三大歌剧院。它们是德意志剧院、菩提树下德国国家剧院和滑稽歌剧院。此外还有数十家剧院和几支大的交响乐团,一年四季演出不断。它向人们展示了柏林这一欧洲音乐之都的风采。如今,观看文艺演出已成为现代柏林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柏林又是一座著名的博览会城市,到柏林少不了要去参观一下博物馆,柏林的博物馆是名目繁多、包罗万象的。如德意志民族学博物馆向人们展示了欧洲德语区从17世纪至今的民族文化活动物品,史前及古代历史博物馆展示了欧洲及小亚西亚史前及早期的文物珍品、旧石器及中石器时代的文化等,古文物馆展出的是希腊和罗马古代艺术作品、雅典及意大利的花瓶和绘画及古代金饰珍品等。此外,还有埃及博物馆、印度艺术博物馆、民族学博物馆、东亚艺术博物馆、邮政博物馆、乐器博物馆、国家美术博物馆以及16岁以上人才能参观的柏林犯罪科学博物馆。这些博物馆通过各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创造出一种令人身临其境的气氛。柏林人喜欢去博物馆,他们参观博物馆就像去**院一样频繁,成为柏林人吸取知识、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方式。作为游客,柏林的博物馆也是必去之地。

(三)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

柏林是一座风景秀丽的花园般旅游城市,这里溪流纵横、绿荫遍地,湖泊、林地面积占柏林全市的1/3。整个城市隐没在森林和草地的环抱中,从高空俯视全城,它就像是一座绿色的大岛。柏林比较大的森林有格鲁纳森林、杜帕尔森林、施潘道森林、泰格尔森林,它们多分布在柏林西部。在柏林,到处都可钓鱼、游泳,全市有25个露天游泳池。只有游览过这些森林、湖泊,置身于大自然的天然美景之中,游人们才能深切地体会到柏林人传统的浪漫和潇洒的生活。柏林作为欧洲的文化古都,它是旅游者向往的地方。柏林名胜古迹众多,帝国议会大厦、埃及博物馆、夏洛滕堡皇宫、奥运会会场、柏林动物园、勃兰登堡门及万湖等都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其中带有双轮四驾马车的勃兰登堡门如今已成为柏林墙倒的标志和德国统一的象征。此外,位于亚历山大广场边的洪堡大学、新岗哨、军械库、大教堂和电视塔也是游客的驻足之地。著名的尼古拉教堂建于1320年,是柏林最古老的教堂,也是城市漫游的理想出发地。作为现代化城市和旅游之城,柏林的公共交通十分发达,市区有9条地铁线、155条公共汽车线,平均不到2分钟就发出一辆公共汽车。车上很少有拥挤的现象。公共汽车、地铁、有轨电车三位一体,互相连接,既快捷,又准时,加之随叫随到的出租车,使该城的交通十分便利。柏林的公共交通费也比较便宜,地铁与电汽车通用一种票,而且全市通用。车票分普通票、一日、二日和三日票、周票和月票几种。平均每公里的票价为0.28马克,这其中61%的票价为国家补贴,个人交的还不到票价的一半。柏林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仅次于伦敦、巴黎,居欧洲第三位。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柏林每年都要接待数百万的外国和本国的游客。

(四)迎接挑战 走向新世纪

柏林人以他们的活力、创造性和高速度使柏林这座古老的城市成为世界上最生气勃勃的城市之一。柏林人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为自己是一个柏林人而感到自豪。柏林人对小摊上的咖喱香肠有一种特殊的便爱,上至市长、下至平民百姓都是那里的常客。美国总统布什也慕名而来,在当时市长、后来成为德国总统的魏茨泽克的陪同下到克特小吃店大饱口福。柏林还是一个名人辈出的城市。在数任柏林市长中,仅战后短短的几十年中,就出现了三位其影响远远超越了城市界限、并参与塑造德国战后历史的著名人物,他们是恩斯特.罗伊特、维利.勃兰特、里夏德.冯.魏茨泽克。同西方许多著名的大城市一样,柏林也是一座不夜城,柏林人的夜生活非常活跃、丰富。一到晚上,街上灯火辉煌,酒店、咖啡屋座无虚席。但有几个地方是人们不愿或不敢涉足的。一是原东柏林市中心亚历山大广场和普伦茨劳贝格两地,这里是新纳粹和排外势力的活动场地。一到晚上,此处行人稀少、冷冷清清,不光是外籍人,就是德国人也很少去那里。二是西柏林的克伦茨——贝格,被称为“自治”地区,在这里衣冠楚楚的人被视为“敌人”,是会受到攻击的。由此可见,作为世界大都会的柏林,它的不安定因素也是显而易见的。德国的统一在给这座古老的城市带来了显著的繁荣的同时,也使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经济困难、失业人数居高不下、难民大量涌入、急剧扩张的人口引起的住房紧张、新纳粹势力掀起的排外浪潮等等都是摆在统一后柏林新政府面前急待解决的难题。为了拉平东西部的经济差距,政府要花大力量改善东部居民的生活状况,目前有几十万套住宅正在柏林东部修茸中。到2000年,联邦德国议会和有关的联邦机构将迁到柏林,柏林将重新恢复它作为德国首都的历史地位。为此,处于施普雷河拐弯处未来政府区的规划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由于德国的重新统一,使休闲已久的波茨坦广场旁辽阔的土地成为投资的热点。总之,柏林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世纪新纪元的到来。

1994年4月,柏林与北京结为友好城市。

州名: 柏林Berlin

州府: 柏林Berlin

州徽:

此主题相关如下:

地理位置:

此主题相关如下:

人口: 346万

面积: 889平方公里

简介:

柏林州位于德国东部,面积889平方公里,人口346万,下辖23个区。历史上柏林曾是一个动荡不安的世界大城市,二战后的几十年里,柏林又是德国分裂的象征和东西方“冷战”的中心。自1990年10月3日德国统一之日起,柏林才完整地、不受限制地成为联邦德国的一个州、一个统一的城市,并成为德国最大的城市。1991年6月20日,德国联邦议会通过了迁都的决议,2000年后联邦议会和有关联邦政府机构从波恩迁到柏林,柏林重新成为德国的首都。

世界大都会——柏林

(一)历史悠久、动荡不安的世界大都市

柏林在世界上是一个非同一般的具有特殊魅力的城市。柏林是欧洲有名的古都之一,它的起源可追溯到12世纪末。当时以号称“大熊”的日尔曼人阿尔贝特为首的阿斯卡尼亚家族赶走了斯拉夫人。占领了这片土地。这也是柏林的城徽是大熊的由来。阿斯卡尼亚人是柏林的第一个保护者。1237年,施普雷河东岸的柏林与西岸的渔民集居区合并,从此经济贸易活跃起来,柏林逐渐成为商人、技工和艺人的汇集地。这次合并被认为是柏林的诞生。14世纪,柏林成为汉萨同盟的成员。1470年,勃兰登堡侯爵把柏林作为它的官邸。1701年,普鲁士国王迁居此地,开始建造宫殿、花园、大道。1871年1月18日,俾斯麦统一德国,柏林成为德国的首都,并发展成为德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被称之为“施普雷河上的雅典”。历史上,柏林就是欧洲文化大都市。17世纪,它因接纳从法国、波希米亚和其他地区受迫害的新教徒。而成为一个宽容的向世界开放的城市、一个在艺术和科学上开明的地方。同时它又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城市,它曾是专制与民主统治交会的地方,是恐怖与反恐怖的双重中心。二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它又成为德国分裂的象征和西方战胜国同苏联“冷战”的中心。一道柏林墙使东、西德人民经历了40年分离之苦。随着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的倒塌、1990年10月3日德国的统一,柏林才完整地、不受限制地成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个州,并重新作为统一德国的首都,翻开了它历史上新的一页。

(二)德国的首都 欧洲经济文化的中心

统一后的德国首都柏林,面积为889平方公里,人口341万人,它是德国最大的城市。今日的柏林人并非真正土生土长的柏林人。柏林人历史上主要为移民,他们来自法国、波希米亚和波兰,现在更多的来自东欧,是一个国际民族混合体。现在柏林市内的外籍人主要是土尔其人、南斯拉夫人和越南人。柏林是欧洲最大的工业中心之一,主要工业包括: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制药、纺织及电气工业等。这里有两个世界性的大企业:西门子股份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柏林是一座商业繁荣的城市,位于西柏林的库斯菲尔登大街和动物园车站附近是柏林最繁华的商业街。一千多家商店排列其间,各色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是人们理想的购物之地。柏林拥有三所高等学府,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城东的洪堡大学,这是以学者兼政治家威廉.冯.洪堡及其兄弟——周游世界的博物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名字命名的大学。其次是1948年建于城西的自由大学和工业大学。此外,柏林还有许多研究机构,从事重要的科学研究,如从事核物理及反应堆物理学研究的哈恩迈特纳尔研究所,海因里希—赫茨通讯技术研究所等。柏林虽经历了无数历史变幻,但它仍不失为欧洲的一个文化中心。作为一座文化名城,柏林全年几乎每月都有文化节。5月的戏剧年会、夏季的文化节、9月和10月的艺术节、11月的柏林爵士节,众多的文化节日使柏林的文艺舞台异彩纷呈、多姿多彩。柏林还有三大歌剧院。它们是德意志剧院、菩提树下德国国家剧院和滑稽歌剧院。此外还有数十家剧院和几支大的交响乐团,一年四季演出不断。它向人们展示了柏林这一欧洲音乐之都的风采。如今,观看文艺演出已成为现代柏林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柏林又是一座著名的博览会城市,到柏林少不了要去参观一下博物馆,柏林的博物馆是名目繁多、包罗万象的。如德意志民族学博物馆向人们展示了欧洲德语区从17世纪至今的民族文化活动物品,史前及古代历史博物馆展示了欧洲及小亚西亚史前及早期的文物珍品、旧石器及中石器时代的文化等,古文物馆展出的是希腊和罗马古代艺术作品、雅典及意大利的花瓶和绘画及古代金饰珍品等。此外,还有埃及博物馆、印度艺术博物馆、民族学博物馆、东亚艺术博物馆、邮政博物馆、乐器博物馆、国家美术博物馆以及16岁以上人才能参观的柏林犯罪科学博物馆。这些博物馆通过各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创造出一种令人身临其境的气氛。柏林人喜欢去博物馆,他们参观博物馆就像去**院一样频繁,成为柏林人吸取知识、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方式。作为游客,柏林的博物馆也是必去之地。

(三)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

柏林是一座风景秀丽的花园般旅游城市,这里溪流纵横、绿荫遍地,湖泊、林地面积占柏林全市的1/3。整个城市隐没在森林和草地的环抱中,从高空俯视全城,它就像是一座绿色的大岛。柏林比较大的森林有格鲁纳森林、杜帕尔森林、施潘道森林、泰格尔森林,它们多分布在柏林西部。在柏林,到处都可钓鱼、游泳,全市有25个露天游泳池。只有游览过这些森林、湖泊,置身于大自然的天然美景之中,游人们才能深切地体会到柏林人传统的浪漫和潇洒的生活。柏林作为欧洲的文化古都,它是旅游者向往的地方。柏林名胜古迹众多,帝国议会大厦、埃及博物馆、夏洛滕堡皇宫、奥运会会场、柏林动物园、勃兰登堡门及万湖等都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其中带有双轮四驾马车的勃兰登堡门如今已成为柏林墙倒的标志和德国统一的象征。此外,位于亚历山大广场边的洪堡大学、新岗哨、军械库、大教堂和电视塔也是游客的驻足之地。著名的尼古拉教堂建于1320年,是柏林最古老的教堂,也是城市漫游的理想出发地。作为现代化城市和旅游之城,柏林的公共交通十分发达,市区有9条地铁线、155条公共汽车线,平均不到2分钟就发出一辆公共汽车。车上很少有拥挤的现象。公共汽车、地铁、有轨电车三位一体,互相连接,既快捷,又准时,加之随叫随到的出租车,使该城的交通十分便利。柏林的公共交通费也比较便宜,地铁与电汽车通用一种票,而且全市通用。车票分普通票、一日、二日和三日票、周票和月票几种。平均每公里的票价为0.28马克,这其中61%的票价为国家补贴,个人交的还不到票价的一半。柏林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仅次于伦敦、巴黎,居欧洲第三位。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柏林每年都要接待数百万的外国和本国的游客。

(四)迎接挑战 走向新世纪

柏林人以他们的活力、创造性和高速度使柏林这座古老的城市成为世界上最生气勃勃的城市之一。柏林人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为自己是一个柏林人而感到自豪。柏林人对小摊上的咖喱香肠有一种特殊的便爱,上至市长、下至平民百姓都是那里的常客。美国总统布什也慕名而来,在当时市长、后来成为德国总统的魏茨泽克的陪同下到克特小吃店大饱口福。柏林还是一个名人辈出的城市。在数任柏林市长中,仅战后短短的几十年中,就出现了三位其影响远远超越了城市界限、并参与塑造德国战后历史的著名人物,他们是恩斯特.罗伊特、维利.勃兰特、里夏德.冯.魏茨泽克。同西方许多著名的大城市一样,柏林也是一座不夜城,柏林人的夜生活非常活跃、丰富。一到晚上,街上灯火辉煌,酒店、咖啡屋座无虚席。但有几个地方是人们不愿或不敢涉足的。一是原东柏林市中心亚历山大广场和普伦茨劳贝格两地,这里是新纳粹和排外势力的活动场地。一到晚上,此处行人稀少、冷冷清清,不光是外籍人,就是德国人也很少去那里。二是西柏林的克伦茨——贝格,被称为“自治”地区,在这里衣冠楚楚的人被视为“敌人”,是会受到攻击的。由此可见,作为世界大都会的柏林,它的不安定因素也是显而易见的。德国的统一在给这座古老的城市带来了显著的繁荣的同时,也使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经济困难、失业人数居高不下、难民大量涌入、急剧扩张的人口引起的住房紧张、新纳粹势力掀起的排外浪潮等等都是摆在统一后柏林新政府面前急待解决的难题。为了拉平东西部的经济差距,政府要花大力量改善东部居民的生活状况,目前有几十万套住宅正在柏林东部修茸中。到2000年,联邦德国议会和有关的联邦机构将迁到柏林,柏林将重新恢复它作为德国首都的历史地位。为此,处于施普雷河拐弯处未来政府区的规划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由于德国的重新统一,使休闲已久的波茨坦广场旁辽阔的土地成为投资的热点。总之,柏林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世纪新纪元的到来。

1994年4月,柏林与北京结为友好城市。

柏林墙的历史故事

柏林(德语:Berlin),德国首都, 也是德国最大的城市,现有居民约340万。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韦尔河流经该市。柏林扼东西欧交通要冲,北部距离波罗的海、南部距离捷克均不到200公里。

基本概况

柏林位于欧洲的心脏,是东西方的交汇点。城市面积883平方公里,其中公园、森林、湖泊和河流约占城市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整个城市在森林和草地的环抱之中,宛若一个绿色大岛。 人口约339万。

从十九世纪普鲁士王朝开始,柏林一直是"日耳曼帝国"的首都。柏林早在13世纪时已成为贸易集镇,17世纪发展成为地方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它是德国首都和最大城市。战后,东、西柏林分道扬镳、各自发展。1990年两德统一,柏林结束了一个城市、两种制度的局面,重新成为德国的首都。柏林扼东西欧交通要道,往北距离波罗的海、往南距离捷克均不到200千米。

柏林经济、文化事业均非常发达。鸟瞰柏林,其周围被森林、湖泊、河流环抱,城市仿佛沉浸在一片绿色海洋中。施普雷河从南面缓缓流过市区。亚历山大广场电视塔,四周环以现代化的旅馆、商店、会议厅、教师会馆等大型建筑,气魄雄伟、造型美观。库尔费斯腾达姆商业街长3千米,商店、服饰店、画廊鳞次林比。著名的菩提树街,是欧洲最著名的林荫大道。

此外,用乳白色花岗岩筑成的勃兰登堡门、有800年历史的圣母教堂、市政厅、博物馆岛上的古老建筑群、"水晶宫"共和国官、洪堡大学等亦十分著名。古老的夏洛特堡宫周围分布着埃及博物馆、古董博物馆、史前早期博物馆和应用美术馆等重要文化建筑,其内收藏着许多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古老的威廉皇帝纪念教堂直侧建有八角形的新教堂。1957年落成的银色、屋顶呈蚌壳状的会议大厅是现代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柏林还是世界重要的文化学术交流场所之一,建有现代化的国际会议中心。两年一度的柏林国际**节也吸引着世界级影星和**爱好者的关注。

自然气候

柏林市处于德国东北部的低地平原上,平均海拔在70米以下,纬度较高,因而一年四季气温较低,但柏林即使是冰冷刺骨、湖面冰封的时候,也算得上非常美丽,不过不容质疑这是个适合夏季旅游的城市。因为从5月开始,严冬般的柏林才开始转暖,而9月以后柏林又开始进入"严冬"了,所以去柏林旅游,最好避免冬季出行。

柏林气候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之间的过渡型,年平均气温9.4℃。冬季较冷,1月平均气温-1℃;夏季凉爽,7月平均气温18℃。年降水量 580毫米,年内分配较均匀,惟夏雨略多。冬季常有降雪,降雪约占年总降水量的1/4~1/5。年平均积雪期50天。

地理环境

地处北德冰碛平原上,地势低平稍有起伏 ,平均海拔35米。自然最高点位于克罗伊茨堡,海拔66米。施普雷河横贯市区,西流注入哈弗尔河。后者蜿蜒曲折,形成串状哈弗尔湖泊群,东端分布有米格尔湖等湖群,大湖泊成为城市的水源,有几大片森林分布其间。因多森林、湖泊 ,被誉为“森林与湖泊之都”。

历史沿革

勃兰登堡公国

柏林是一个很古老的城市。这里最初是易北河东北的一片沼泽地,有西斯拉夫人部落的两个聚落点,名字分别是柏林(Berlin)和科恩(C?lln)。直到12世纪,日耳曼人驱逐了定居在这里的斯拉夫人后,才在施普雷河畔建立两个村镇,并且沿用了其斯拉夫名字。柏林在1237年建成,位于施普雷河东岸,是商人的聚居区,科恩位于施普雷河西岸,是渔村。

1307年,柏林和科恩合成为一市,名字定为柏林,在阿斯卡家族的统治下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14世纪,柏林加入波罗的海和北欧的重要商业同盟——汉萨同盟。但是此时的柏林只是神圣罗马帝国边疆的一个荒蛮城镇。

1411年,来自德国西南地区的霍亨索伦家族的腓特烈出任边境总督(Markgraf),平定了该地区的战乱,并成为勃兰登堡选帝侯。从1415年起,柏林成为勃兰登堡选帝侯的首府。1640年到1688年,腓特烈·威廉一世(大选帝侯)开创了柏林在文化和艺术上的繁荣,兴建了皇宫、军械库、教堂和波茨坦离宫,为柏林赢得了"施普雷河畔的雅典"的美誉。

普鲁士王国时期

1701年,选帝侯腓特烈一世加冕为普鲁士国王,柏林成为普鲁士王国的首都。从18世纪的腓特烈·威廉一世和腓特烈大帝开始,柏林在中世纪的老城区西部修建了大量的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建筑,组成了被称为“腓特烈城”(Friedrichstadt)的新城区。其西部边界是三座广场及城门:巴黎广场和勃兰登堡门(Pariser Platz und Brandenburger Tor);莱比锡广场和波茨坦门(Leipzig Platz und Potsdam Tor);美盟广场和哈勒门(Belle-Alliance Platz und Hallesches Tor)。

柏林在七年战争中曾被奥地利和俄国军队占领,1806年被法国军队占领。虽然城市没有遭到严重的破坏,但是拿破仑下令将勃兰登堡门上的胜利女神马车拆下来运回法国,并于1814年才归还。

从19世纪初开始,柏林再次进行大规模扩建。建筑师朗汉斯(Langhans)和申克尔(Schinkel)修建了众多新古典主义纪念建筑,如国家剧院、远古博物馆、国立美术馆、勃兰登堡门、椴树下大街,以及博物馆岛的众多博物馆建筑:老博物馆、新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帕加蒙博物馆、腓特烈皇帝博物馆。柏林为此获得了“施普雷河畔的雅典”的称号。

另一方面,普鲁士皇家园林总监林奈对柏林的城市绿化作出了出色的规划,建设了以柏林动物园为中心的大规模城市绿化带,修建了由椴树下大街和夏洛滕堡大街组成的柏林“东西轴线”,连接起柏林东部政府区与西部商业和园林区。

1810年,柏林大学成立。从1837年起,普鲁士开始了工业化进程,在柏林建立起西门子等工厂。1848年革命时,柏林也发生了起义。

德意志帝国时期

1862年,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首相。1871年,柏林成为德意志帝国的首都。1894年,建筑师瓦洛特建造了国会大厦。

到20世纪初,柏林已经在工业、经济和城市建设上达到伦敦、纽约和巴黎的水准,成为又一个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期间柏林建造了大量的道路、桥梁、地铁和车站建筑,兴建了豪华的办公大楼和商业区、住宅区,在1900年,柏林人口已经达到270万。

魏玛共和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给柏林带来严重的破坏,但是在1919年柏林爆发了工人起义和内战。1920年发生了卡普。同年4月27日,柏林同其周围的8个城镇、59个村庄合并为“大柏林”,柏林的人口一夜之间增长了一倍,达到400万。在深受20年代经济危机之苦的同时,柏林也进入了新思潮、新艺术层出不穷的时期,这段时期被称为柏林的“黄金的艺术年代”。

第三帝国

1933年1月30日,成为德国总理。同年2月27日发生了国会纵火案。1936年在柏林举办了第16届奥运会,纳粹德国将其作为展示自己的橱窗。1938年的水晶之夜事件中,柏林发生了打砸抢犹太人财产的事件。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幻想在战后将柏林建设为其欧洲帝国的首都,更名为“日耳曼尼亚”(Germania)。他的御用建筑师斯佩尔为此设计了庞大的沙盘模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由于盟军的空袭和苏联红军的进攻,柏林市遭到毁灭性的破坏。1943年11月22日,英国皇家空军派出764架轰炸机,展开大规模轰炸柏林的“柏林战役”,炸毁了东起蒂尔加滕和夏洛滕堡、西至斯潘道和西门子施塔特的整片区域。从1943年11月到1944年2月,“柏林战役”一共对柏林发起13次大规模空袭,其中9次的轰炸规模在500架以上,摧毁了柏林1/4的市区,四郊和市区内的150多座电气、、通讯设备和轴承工厂,炸死1万多人,并使150万人无家可归。市区90%的建筑被摧毁,树木全部被砍光,水电系统也遭到破坏。

1945年4月16日,苏联红军调集了22000门大炮和白俄罗斯方面军的10个集团军,开始对柏林的总攻。5月1日苏联红军的旗帜插上了勃兰登堡门和国会大厦。5月8日德国投降。

冷战时期

随着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不仅仅德国,而柏林也按照战前柏林的行政区界线被分成两个部分——由苏联控制的东柏林(范围包括战前23区中的12个区),以及由美国、英国、与法国控制的西柏林。柏林变成了苏美冷战的聚集点。

1948年为了反对盟国在德国西部实行的货币改革,以及迫使盟军退出柏林,苏联对柏林展开了长达半年的封锁。盟国通过柏林空运挫败了苏联的企图。

1953年6月17日,东柏林工人展开了抗议生活水平下降而举行起义,起义不久即被苏联军队镇压下去。1958年11月10日,赫鲁晓夫宣称四大国对柏林的占领已经过时,要求美英法从西柏林撤军,并称6个月之内西柏林应当成为苏军可以自由进出的“自由城市”。

由于大量东德居民通过不设防的柏林分界线涌入西柏林和西德, 1961年8月13日,东德建起了柏林墙。10月25日,美国坦克开到弗里德里希大街南部的查理检查哨,试图进入东柏林,与90米开外的苏军坦克对峙了16个小时。此后柏林成为东西方意识形态交锋的最前沿。

由于存在种种历史问题和制度上的缺陷,1989年,东欧国家民众掀起了对社会主义和***政权的总抗议。1989年11月9日深夜,东德被迫宣布开放柏林墙。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柏林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柏林墙被拆除。

1991年,德国议会投票决定在2000年之前将首都从波恩迁回柏林。此后柏林展开了大规模的重建工作。在国会大厦北面修建了新的国会和总理府。以前是柏林墙脚下布满地雷的警戒地带的波茨坦广场重新成为柏林的商业中心。德国已经恢复了其在欧洲的文化和经济中心地位。

行政区划

柏林原来分为23个区。2001年1月,柏林实施行政改革,把23个区合并为12个区(Bezirke)。每一个区再细分成为分区(Stadtteile),代表着传统的都市化地方。在行政改革以后,地方政府之间的重组仍然不断。现时,整个柏林的12区合共有96个地方政府,而每个地方政府亦再由数个街道(Kiez)组成。

柏林12区都有各自的区议会(Bezirksamt),有五位评议员(Bezirksstadtr?te)及一位区长(Bezirksbürgermeister)。区议会成员由区大会(Bezirksverordnetenversammlung)经选举产生。不过,柏林市的区并不是独立的都市,因为区政府的权力有限,而且隶属于柏林的参议员。各区的区长合组成为区长议会,并由柏林市的市长领导,向柏林参议员提供意见。

分区并没有各自的政府。

人口状况

总人口 (2006/11) 3,405,000

人口密度 3,818/km? (9,889/mi?)

市区 3,700,000

都会区 4,262,480

经济概况

柏林是德国主要工业区。工业以电机、电子、仪器、仪表最为发达,其次是机械、冶金、化工、服装、食品加工、印刷等部门。工业多分布在城市边缘的施潘道区、夏洛滕堡区、克罗伊茨贝格区、滕珀霍夫区及克珀尼克区、特雷普托等工业区。农业用地在柏林面积中占相当比重,为其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是附近地区尤其是东部腹地生产的小麦、燕麦和其他农产品的集散地。交通发达,有环形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大动脉,并与多条铁路交会,加之空中走廊可与全国各地及欧洲其他国家的主要城市联系便捷。

交通网络

柏林是国际知名大城市,人口密集,也是旅游城市。可是一点也不堵车,原因是平常私家小车并不开出。人们不是坐地铁、轻轨、公共汽车,就是骑自行车。柏林有10条地铁和15条轻轨,有环形的和大量穿越而向外辐射的,织成了一张大网,四通八达,构成了欧洲最大的交通网络之一。车辆间隔时间很短,随时有电子提示,哪辆车还有几分钟到。到柏林的人,大部分人都坐火车进去,坐火车出来,不坐出租车,直接坐地铁,换轻轨,很是方便。所以,柏林的环境、天空是比较清澈的。

观光游览

柏林经济、文化事业均非常发达。鸟瞰柏林,其周围被森林、湖泊、河流环抱,城市仿佛沉浸在一片绿色海洋中,施普雷河从南面缓缓流过市区。亚历山大广场电视塔,四周环以现代化的旅馆、商店、会议厅、教师会馆等大型建筑,气魄雄伟、造型美观。库尔费斯腾达姆商业街长3千米,商店、服饰店、画廊鳞次栉比。著名的菩提树街,是欧洲最著名的林荫大道。此外,用乳白色花岗岩筑成的勃兰登堡门、有800年历史的圣母教堂、市政厅、博物馆岛上的古老建筑群、“水晶宫”共和国宫、洪堡大学等亦十分著名。古老的夏洛特堡宫周围分布着埃及博物馆、古董博物馆、史前早期博物馆和应用美术馆等重要文化建筑,其内收藏着许多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古老的威廉皇帝纪念教堂直侧建有八角形的新教堂。1957年落成的银色、屋顶呈蚌壳状的会议大厅是现代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市内米特区西南缘挺立着勃兰登堡门, 是曾经作为柏林象征的凯旋门,建于1791年,全部用乳白色花岗岩筑成,门楼上耸立着用青铜铸造的胜利神像。勃兰登堡门东侧延伸着菩提树下大街,为长1.2千米,宽 60米的林荫大道,两旁宫殿林立,和现代化建筑相辉映。威廉大街由北往南穿过菩提树下大街,曾是政府活动中心。东为亚历山大广场,有新建的办公大楼,是原东柏林市政府所在地。旁有宏伟的共和国宫,外表全部用巨型特制玻璃镶嵌而成,是原民主德国人民议院召开会议的大厦。勃兰登堡门西侧有过去的帝国大厦,已部分修复。往西蒂尔加滕区中耸立着1957年落成的议会大厦,是现代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在此举行过上百个国际会议。该区西端为柏林动物园,建于1841年,饲养着许多珍贵动物,为世界最大的动物园之一。蒂尔加滕区西南延伸着库尔菲尔斯特达姆林荫大道,两旁现代化商店林立。柏林植物园和植物博物馆建于17世纪,原是皇家花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建。市区西部沿哈弗尔河分布着大片湖泊和森林,其北是奥林匹克体育场,1936年为举行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专门修建,体育场周围有占地 100多公顷的游泳场、冰球场、网球场和赛马场。市内还有洪堡大学(建于1809 年)、自由大学 、艺术科学院、博物馆、图书馆及歌剧院等文化设施,文化事业发达。由于特殊的历史和宜人的景观,旅游业发达。

著名景点:柏林中央车站、博物馆岛、德国总理府、德国科技博物馆、德国国家博物馆、国会大厦、勃兰登堡门、6月17日大街、菩提树下大街、查理检查站、柏林电视塔、波茨坦广场、御林广场、圣赫德韦格大教堂、柏林大教堂、尼古拉小区、亚历山大广场、柏林动物园、选帝侯大街、夏洛滕堡宫、柏林犹太人博物馆、东柏林、西柏林、圣母教学、市政厅、共和国宫、威廉皇帝纪念教堂、仁义大厅等

文体教育

柏林位于东西欧交通要道。柏林城市仿佛沉浸在一片绿色海洋中,施普雷河从南面缓缓流过市区,普鲁士风格的古建筑与现代化的商业摩天大楼交相辉映。柏林正在重建“文化之都”,现有3座歌剧院、整个大型管弦乐团和几十座剧院以及无数的世界级博物馆。柏林的建筑多姿多彩,蔚为壮观。即有巴洛克风格的灿烂绚丽的弗里德里希广场,也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申克尔剧院,既有富丽堂皇的宫殿,也有蜚声世界的现代建筑流派作品。柏林是座文化名城,全年几乎都有文化节。

文化

柏林拥有众多的歌剧院、剧院和乐团。同时还有大量的**院、夜总会和舞厅。

德意志歌剧院(Deutsche Oper Berlin)

国家歌剧院(Deutsche Staatsoper)

轻歌剧院(Komische Oper)

柏林剧团(Berliner Ensemble)

柏林剧场(Schauspielhaus Berlin)

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

体育

柏林体育运动队列表:哈化柏林 (德甲足球联赛)

柏林曾在1936年成功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

教育

柏林有四个比较著名的大学:

柏林自由大学

洪堡大学

柏林技术大学

柏林艺术大学

著名人物

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

约翰·戈特弗里德·沙多(Johann Gottfried Schadow)

威廉·冯·洪堡

亚历山大·冯·洪堡

库尔特·图霍夫斯基

玛莲娜·迪特里茜

贝尔托·布莱希特

埃里希·米萨姆

沃尔特·格罗佩斯

阿道夫·

友好城市

美国洛杉矶(1967)

法国巴黎(1987)

西班牙马德里(1988)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1989)

俄罗斯莫斯科(1990)

波兰华沙(1991)

匈牙利布达佩斯(1991)

比利时布鲁塞尔(1992)

印尼雅加达(1993)

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1993)

墨西哥墨西哥城(1993)

中国北京(1994)

日本东京(1994)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1994)

捷克布拉格(1995)

纳米比亚温得和克(2000)

英国伦敦(2000)

一、“中国长城”

万没有想到,在柏林墙纪念馆会读到我们中国的名字。

柏林墙工程的代号,就是“中国长城第二”。

时1961年8月,一个沉闷的夏天。

对于大量东德人经柏林逃往西方已经忍无可忍的东德人和苏联人搞了一个漂亮的偷袭。

8月12日凌晨1点,2万多军队突然开到东西柏林边境,立刻开始了修筑柏林墙的工程。

应该说,这个以我国长城命名的工程,准备还是很充分的,绝对不是豆腐渣,仅仅到13日凌晨,第一期工程全部完工,整个东西柏林被铁丝网全部分割,再加路障。

柏林墙正式树立了起来。

然而上帝实在会开玩笑,就在柏林墙的修筑过程中,东德人就开始了翻越柏林墙,逃亡西德的“柏林墙传说”。

东德人的争分夺秒,只争朝夕的精神,给柏林墙的历史研究留下了千古之迷,到底是先有柏林墙,再有翻越行动,还是未等墙树起来,就已经开始了翻越,竟然永远无法得到一个答案了。

历史记载,柏林墙初步完成,即东西柏林正式分割,在13日中午12点37分,最后一个路口宣布封锁为标志。

但就在13日,最早明白过来的东德人已经开始用生命搏击柏林墙,当天,一位技工跨过正在树立的铁丝网跳进了西柏林,有人跳进运河游到了西柏林。

然而,天意弄人,谁也没想到记录他们踏上西德领土的时间。

13日上午,西德人涌向柏林墙,向墙那边的同胞投掷自己的通行证,身份证件。

到苏联军队能够阻止这一举动前,数以千计的证件已经被扔到了东德同胞的手里。

大批东德人借机混在返回西柏林的西德人中间偷渡逾越了柏林墙。

13日下午,柏林墙树立以后,第一个逾越柏林墙的人出现了。

一个青年在光天化日之下,用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向铁丝网。

但是,叁名**追上了他,将他打倒在地,谁也没有想到,被打倒的他竟奇迹般又站了起来,夺过**的枪,一边与**对峙一边继续向西柏林飞奔。

**是尽职的,他们不顾这个年轻人的枪,冲上去和他又一次扭打成一团,并且一刀刺进青年人的膝盖。

这次这个年轻人失去了奔跑的能力,面对叁个**,结局已经注定。

然而,上天决心要给大家看一幕喜剧而不是悲剧。

就在此刻,西柏林群众雷鸣般的怒吼惊醒了叁名**,他们已经越过了柏林墙,现在是在西德的土地上,他们不再是**,而成了违法者。

他们扔下青年跑回柏林墙的另一侧。

这个青年拖着残废的腿,一边拼命呼救一边爬到了西柏林。

事后证明,这是一个大大的误会。

事实上柏林墙并不是沿东德西德的边境修筑的,而是偏东德一侧,这是为了保证,即使你越过了柏林墙,你仍然在东德土地上,**和军队仍然有权力和能力开枪将你击毙。

当时那叁位**并没有越界,他们大可以合法将那个青年绑回东德。

然而,面对这柏林墙上的第一次交锋,他们误会了,害怕了,那个青年简直是奇迹般的竟然这样逃脱了已经笼罩住了自己的厄运。

这是第一个通过柏林墙的逃亡者。

也许这第一个人就定下了逃亡柏林墙故事的基调。

在柏林墙传说里,有眼泪,有悲壮,有无奈,但同样也有幽默,滑稽和令人含泪微笑的故事。

二、最可爱和最悲惨的(上)

要说最可爱的逃亡者,颇有几个竞争者,首先是两位大情圣,一个是阿根廷人,一个是澳大利亚人。

大家看看他们逃亡的手段就可以知道,也就是他们能做出来,死脑筋的德国人就是再有几百万人逃亡,也做不出这么幽默的计划来。

柏林墙并不是铁板一块,总有那么几个门,几个交通站。

于是情人被困在东柏林的两位gg就打起了交通站的主意。

经调查研究,交通站是靠栏杆来封锁交通的,虽然栏杆结实,撞不断,但是栏杆比较高,如果汽车足够矮,可以从栏杆底下直接钻过去。

于是计划诞生了,把自己的mm放在行李箱里,趁**不注意,开足马力,一下从栏杆下面钻到西柏林就行了。

说干就干,澳大利亚gg就这么把自己的新娘子接到了西柏林。

如果故事到此为止,那就不存在什么幽默了。

但是这时候,阿根廷gg出场了,他充分表现了南美人民热血沸腾,但不爱动脑子的特点,他认为这个计划不错,决定自己也照办煮碗。

所谓照办,真的是照办,他居然连车子都是直接找澳大利亚人借的同一辆车!说起来也是,这么矮的车本来就不好找。

问题是,他一点伪装都没有做,连车牌都不换,就这么开了去。

阿根廷gg开着这辆已经被报纸报道得详细得不能再详细的车,大摇大摆开进东柏林。

东德**一看,这车怎么这么眼熟,但是谁也猜不到天下还真有这么大胆的人。

**问“这车,以前是不是来过东德?”阿根廷gg脸不红心不跳的回答,“当然没有啦”。

**自己也糊涂了,大手一挥,放行了!

结果是,在一个星期以后,同一辆车,把另一对情侣,用同样的方式带到了西柏林。

在他们举行婚礼之际,悲愤的东德**把栏杆下面装了无数垂直的铁条,别说是车,就是条蛇也休想从栏杆下面再钻出去!

另一位竞争者是五岁的小男孩。

他家经过地道从柏林墙的下面钻到了西柏林。

这个地道挖了整整6个月。

而且因为东柏林**便衣密布,地道不得不从西柏林挖掘。

要求是绝对不许做地面测量,还必须正好挖到被接应者的厕所里。

为了不被地面人员发现,地道深入地下12米!

这样庞大的工程,这样长的时间,真不知道逃亡者是如何承受这样的心理压力如此之久的。

但这个孩子什么也不知道。

当他从地道口出现在西柏林的时候,面对记者和救援者人群发表感想如下:

“这个大洞洞怪吓人的,不过没有野兽”

那一刻,我想到了法国着名的影片《美丽人生》。

二、最可爱和最悲惨的(下)

写可爱是容易的,面对冷酷的现实,人类用自己的信心,幽默来反抗,说起来即使是最大的冷酷,也压不下那希望和温暖。

然而要写悲惨,实在有些下不了笔。

在柏林墙的逃亡者中,那些“功败垂成”者无疑是悲惨的。

1961年,18岁的彼得·菲西特就是这么一个人。

他已经爬到了柏林墙的顶部,只需要再加最后一把劲,就可以达成目标,就在这个时候,枪声响了......

彼得滑落回柏林墙东侧。

悲剧还没有完,身中数弹的彼得倒在柏林墙下,血流如注,我不知道东德的警口察是一时不敢承担责任,跑去请示上级,还是真的就已经下了杀心(我宁愿相信是前者)。

彼得就这样在墙下躺了50分钟,没有一个东德警口察前来管他。

彼得的呼喊声一点一点的低下去了,低下去了。

西柏林的人群爆发出愤怒的 *** 声。

“你们是犯”上千群众怒吼着。

西德的警口察冒险跑到柏林墙边(前面已经说过,这是极其危险的,柏林墙西侧依然是东德的土地,警口察已经“越界”,完全可能被枪击)把急救包扔向彼得。

但是太晚了,彼得已经失去了自救的能力。

彼得终于停止了呼吸。

他的血已经流尽了,在他蓝眼睛里最后映出的,依然是东柏林。

50分钟以后,东德警口察抬走了他的尸体。

如果说彼得最大的不幸在于他最终没有成功,我不知道下面这个最后“成功”的例子,是不是算幸运。

在柏林墙刚完成的那一年,由于墙还不是很坚固,有人就想出了办法,开重型车辆直接撞墙!直接冲开柏林墙进入西德。

1961年,这类事件多达14起。

逃亡者要面对的绝不仅仅是坚固的高墙,还有来自军队和警口察的密集射击。

有军事常识的朋友都知道,对于穿透力极强的子弹,民用的车壁,车门根本就是nothing,香港**里躲到小轿车后面就可以逃开对方射击的镜头完全是搞笑。

所以,用这个办法冲击柏林墙的人,实际上等于完全不设防的穿行在枪林弹雨中,去争取一次严重交通事故的机会!

三、咱们德国人都是工程师

上面那篇太沉重了,来一点轻快的。

德国人的机械设计,制造能力举世闻名,在柏林墙逃亡中,那也是充份体现了德国人民的技术水平。

要按现在流行的歌来唱,那就是:

“咱们这嘎都是德国人,咱们这嘎特产工程师,咱们这嘎香肠配啤酒,咱们这嘎都是活奔茨”(奔茨,即奔茨汽车创始人,德国工程师)。

1968年,一位东德青年利用河流潜水到达西德。

大家心目中的潜水是什么样的?潜水服?潜水镜?总之他一个人能有多大本事,还一切都必须自己造,最多是一点粗糙的个人潜水工具罢?

非也,这位青年自己造的是--潜-水-艇!

他用的是摩托车马达,配上自己组装的钢板,还有导航,压缩气体等系统。

硬是在家造出了一个个人用的小潜水艇。

质量如何?我看可以通过ISO9002国际认证。

这潜水艇在水下航行了超过5个小时,才从西德那边冒出来,其中没有发生任何事故。

有同学说了,5个小时是不是太长了一点,那是没办法的事情,你试试拿个小摩托的马达去潜水看。

这小潜水艇当然是一个奇迹,该青年的逃亡过程使他立刻在西德找到了工作,各大机械公司竞相聘用该青年为设计师。

听说后来他还真在机械设计上大有成就。

不过小潜水艇也就算了,后面来了个更狠的,逃亡中一不小心,楞搞了个吉尼斯记录出来。

1979年某夜晚,从东德一个家庭的后院升起了一个巨大的热气球。

气球下面的吊篮里装着两个家庭----两对夫妇和他们的四个孩子。

这个气球完全由这两个家庭手工制成,花了数年的时间。

在此期间,两个家庭自学成才,从材料学,工程学,气体动力学,气象学热气球!

经调查,此热气球是欧洲历史上最大的热气球,被记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这个热气球在通过柏林墙的时候,被**发现了。

**目瞪口呆之余,还算记得开枪射击。

这一射击,该气球良好的工艺水准就发挥了出来。

逃亡者操纵热气球一下升高到了2800米以上的高空,不但枪打不到,连探照灯都照不到!**只好紧急呼叫空军支援“长江长江,我是黄河,你们赶快出动,寻找一个热气球,把它打下来,对,没错,是热气球,重复一遍,热--气--球!”

苏联空军“苏”,“米”战机立刻出动,但是热气球在28分钟的飞行以后,已经完成了使命,安全落地。

问题是,当气球被发现以后,两家人决定立刻降落,以避免被战机击落。

这一“紧急降落”,就谁也摸不准方向了,降落的地点无法确定。

到底是已经到了西德,还是被迫降在东德,谁也不知道。

估计在他们数年的学习中没有心理学的功课,面对未知的前景,8个人都失去了验证的勇气。

他们根本不敢走出这个气球,就这样躲在吊篮里长达24小时之久。

他们已经没有勇气亲自揭晓自己的命运了。

他们唯一能作的,就是祈祷。

降落整整24小时以后,军人来了,揭开了气球。

他们对这8个逃亡者说出了他们盼望了多少年的话。

“你们自口由了,这里是西德领土。”

四、世上无难事,只要肯钻研

下面这个故事,证明了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些事情,你是连想象都想象不出来的。

如果让你把一个人藏在小汽车里偷越柏林墙,你会把他藏在哪里?后箱?底盘?座位下面?

恐怕没有一个人会想象得出来,把人藏在汽车的引擎部份。

不要说那里因为发动机的缘故温度高,废气多,人放那里多半不烫死也憋死,就算没这些问题,您随便掀开哪辆车的引擎盖看看,怎么可能放得下人?

然而事实证明,那里可以放下一个人,而且这个人可以在引擎旁边至少呆2个小时以上,还保持清醒。

9个从引擎中逃亡柏林墙的东德人可以作证。

他们的故事甚至连金庸先生描写的什么‘缩骨功“也相形见绌。

据资料显示,他们都是把自己扭曲成,成,很难说他们把自己扭曲成什么形状了。

总之他们就好象没有骨头,可以随便变形的橡皮泥一样,把自己一点一点的塞进了引擎与盖子之间的缝隙里。

然后就这样逾越了柏林墙。

到达西柏林以后,他们要用1-2小时的时间,再一点一点把自己“还原”。

先出来一条腿,再伸出一个头,逐渐的,一个人的形状硬是从引擎里升了起来。

在录像上,一大群西德的热心人在旁边帮忙。

但是很快,“不许帮忙”就成了规矩。

因为逃亡者的姿势实在太古怪,只能由本人来逐渐恢复。

没有经验的人只能是越帮越忙。

在香港**里,**,或者匪徒,经常从人行天桥上一跃而下,正好落在驶过的汽车顶上。

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对于柏林人却是生活的一部份。

凡靠近柏林墙的高楼,都成了东德人“跳楼”的场所。

不必担心,这里的跳楼可不是求死,而是求生。

只要你爬到楼上,表现出逃亡的意图,西柏林的同胞们就抬着床单蜂拥前来接应。

鼓足勇气,一跃而下,只要把握了方向,就可以在空中逾越柏林墙,落到床单上。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高的运动天份的。

曾经有一家叁口一起跳楼。

6岁的孩子成功了,父亲和母亲却摔到了地面,一个伤了内脏,一个伤了脊椎。

在短短的跳楼时代,有4个人因跳楼而死亡。

年纪最大的跳楼者是一位77岁的老太太。

她在跳下来之前,把自己吓得瘫倒在了地板上。

无论大家怎么鼓励,怎么哀求也无法跳下来。

就在西柏林人准备失望的散去的时候,一个意外发生了。

东柏林的**发现了情况,冲进了大楼。

**破门的声音给了老太太无穷的动力,她冲向窗口,果断的一跃而下......

再后来,由于柏林墙西侧仍属于东德,接应的西德人算侵犯了东德领土,跳楼者又改用汽车接应。

顶部预先布置的汽车突然冲向柏林墙,跳楼者就把握这一刹那裹着被子飞跃而下,直扑汽车顶部。

汽车又马上退回西柏林内部。

直到东德下了决心,把柏林墙东德一侧的高楼全部推平,空出一片几百米的“恐怖区”以后,居然还有人延续了这个跳楼逃亡法。

这位德国工程师设计了一个强力弹射装置,从东柏林市内的高楼起跳,“弹”了数百米到达西柏林,然后利用自己制造的降落伞缓缓落地。

五、俱往矣

在30年的柏林墙前面,我只看见过柏林人两次泪水。

一是在1961年,柏林墙正在竖起,那个时候,柏林墙还是“透明”的铁丝网,就隔着那一道铁丝网,千万德国人交谈着,互相安慰着。

我注意到很多这样的镜头,一对衣冠整洁的中年夫妇,镇定的安慰着对面的年轻人,而那青年已经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问德国同学,回答是,那是一个个家庭,那一天,儿女或者因为工作,或者因为上学,或者只是一时的游玩,从东柏林走到了西柏林。

而父母还在东柏林。

他们走到柏林墙边,来见对方最后一面。

那对镇定的父母一定是在告诉儿女,从此你就要靠自己了,千万不要回东德来,你要在西德坚定的生活下去!

这样的父母一眼望去,竟然有那么多。

再后来,是1989年11月9日,东德宣布开放整个柏林墙。

一时间,德国人疯狂的涌向柏林墙。

两德的居民拥抱在一起,哭泣在一起。

我首次看见德国人这样的失控。

人那么多,有的奏起音乐,于是人们一起跳舞,欢歌,欢呼和笑声响彻云霄,仅仅片刻之后,也许,不知道是谁,为了什么,忽然哭泣起来,也许,正为了28年以前送别自己的父母,永远不能再回到柏林墙,再告诉自己一次,“你要坚强的活下去”。

于是哭泣声越来越大,千万人一起哭泣起来。

每个人都有充份的理由。

有充份的理由笑多少,也就有充份的理由哭多少。

在这堵墙下面,掩埋了一个德国的传说。

德国人毕竟是幸运的,柏林墙见证了德国人的痛苦,全世界分享了他们的痛苦。

他们被关注着。

然而,还有那么多的人,他们的痛苦竟然是完全默然的。

就在德国人面对柏林墙之后数年,以百万计的越南船民逃向大海。

没有录像,没有文字,更没有如德国那样,西部同胞的援助。

他们抱着和德国人一样的梦想,以一样悲壮的方式逃亡。

而他们的死亡比例,高过德国人不知多少倍!

他们在哪里?他们的“柏林墙”何在?今天,我已经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看到了柏林墙,但是,谁曾经为那些越南船民记录过什么?

到今天,我们就看不见还存在的“柏林墙”和类似的悲剧了么?

当我告诉那个德国同学这些的时候,他沉默了,然后说,“也许,总会一点点的好起来”

我不知道。

无论如何,柏林墙的故事已经结束了。

而且,是喜剧性的结束。

人间的故事,如柏林墙这般悲惨的并不少,能够最终这样收场的,已经很不错了。

TheBerlinWall柏林墙

1961年8月13日,柏林墙建造,它把德国分为东德和西德(联邦德国和德意志民主主义共和国)。

柏林墙把一个完整的德国分为两部分,时间长达28年之久。

文章标签: # 柏林 # 德国 # 柏林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