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罗马尼亚见闻_罗马尼亚奇闻

tamoadmin 2024-07-01 人已围观

简介1.狐假虎威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2.元丰击石是什么意思?3.元丰傻子当官的故事,后来如何?有人说,生活是不断需求的过程,而非享乐的过程;有人说,生活像果盘中盛着的收获与失落;有人说,生活就像洋葱会让你落泪;还有人说,生活是由无数烦恼组成的念珠……不同的人对生活有不同看法,不同的人生观,对生活的感悟也不同。生活百态,每天都上演着各种精彩之事。为了帮助大家更了解生活中所发生的奇闻趣事,今天由小编和大家

1.狐假虎威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

2.元丰击石是什么意思?

3.元丰傻子当官的故事,后来如何?

罗马尼亚见闻_罗马尼亚奇闻

有人说,生活是不断需求的过程,而非享乐的过程;有人说,生活像果盘中盛着的收获与失落;有人说,生活就像洋葱会让你落泪;还有人说,生活是由无数烦恼组成的念珠……不同的人对生活有不同看法,不同的人生观,对生活的感悟也不同。生活百态,每天都上演着各种精彩之事。为了帮助大家更了解生活中所发生的奇闻趣事,今天由小编和大家说说还记得那位利用数学公式,中了14次**头奖的外国人吗?他现状如何了。

他的名字叫做Stefan Mandel,是罗马尼亚矿业集团的一名会计,在那个时候Stefan Mandel每个月的薪资只有88元,很难维持他们家庭的开销,于是为了自己两个小孩和妻子有更好的生活,Stefan Mandel开始做出一些努力,购买**希望能挣点钱,相信这种想法在无数人的脑海当中都有闪过,而Stefan Mandel却做得最成功。

为什么这么说呢?Stefan Mandel利用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的“数学挑选算法”,可以成功的预测6个中奖号码的其中五个数字,将**中的数字组合数量从百万减少到了几千个,这样所承担的风险就会更小,于是他就召集了身边朋友,按照他的公式去购买大量的**,并且还中奖了,经过第一次的成功以后,Stefan Mandel连续14次在不同国家运用这种方式去购买**,让他成功的走向了一条致富之路,但后来Stefan Mandel的**局发现,才出了一条条例:禁止个人大量购买**,Stefan Mandel才停止了购买**的行为。

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一家人凭借当初“幸运”挣来的几千万美元正在舒适的过生活。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吗?

只要有不同见解或看法,都欢迎大家勇于留言评论。不一样的想法,可以促进大家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所以希望大家都能积极踊跃发言,能互相探讨问题,互相学习。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和探索,让智慧得到升华,让人生之路走得更畅顺,更如意。希望大家都喜欢小编今天这个话题,多多关注小编,下次不见不散了!

狐假虎威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

高德纳曾在自传的开头幽默地发问:“Donald Knuth真的只是一个人么?”作为现代计算机科学的鼻祖,他完成了编译程序、属性文法和运算法则等领域的前沿研究,出版专著17部,发表论文150余篇(涉及巴比伦算法、圣经、字母“s”的历史等诸多内容),写出两个数字排版系统,同时在纯计算数学领域也有独特贡献。他获得的奖项难以胜数,其中包括ACM Turing Award颁发的图灵奖(1974),美国国家科学奖(1979),日本KYOTO奖(1996),瑞典科学院的Adelskold奖及冯诺伊曼奖。而他对荣誉从不经意,据说那只代表至高荣誉的图灵碗被用来盛放水果。——回首过往,几十年时光如白驹过隙,大约是他自己对做出的成果如此之多也感到吃惊,所以才有以上一问。

八岁时的高德纳即显出超凡智力:当时某糖果商以小学生为参与对象举办了一项益智趣味比赛,要求用“Ziegler’s Giant Bar”(分别为糖果厂名和出产的棒棒糖名)里的字母写出尽可能多的单词。高假装胃疼宅家两周,依靠一部大字典列出了4500个单词(超出裁判掌握的2000个单词一倍多),不仅使所在班级夺冠(奖品为一台电视机和每人一块Giant Bar),本人也赢得一付雪撬。其赛后感言曰:我还能写出更多。

在数学上,高德纳也很早就表现出天才。高中一年级时,他发明了一种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对任意画出的2条相交直线,他能立即给出相应的方程。

在高中第一学年,高德纳并未对数学发生太大兴趣,他更喜欢听音乐与作曲,一度考虑过报考音乐专业。这个爱好深度影响到他后来的生活及研究——他将写作喻为演奏管风琴,其书房里的确也摆放有一台特制的84管管风琴,此外他还会萨克斯和大号等乐器。所著《和游戏论文集》一书有四个章节内容涉及到高的“主要副业”——音乐;进入90年代,当连续工作几天需要放松一下时,他会着手谱写管风琴乐曲。

1956年以科均97.5的分数高中毕业进入凯斯理工学院物理专业后,高德纳中学时创作的科幻小说《普茨比度量衡体系》发表于著名的《疯狂》(Mad)杂志,挣得平生第一笔稿费25美元及西屋“科学天才”提名奖。这个作品曾多次再版,直到作者即将退休的1991年还重印过一次。

大学一年级留校打工,毗邻的计算机房新到了一台IBM650——这个指示灯闪烁不定的庞然大物让高德纳生出莫大兴趣。当获准在晚上操作那台计算机后,他几天不眠不休地观察探究,并且改动了说明手册上的程序使之更加好用。一年后,高改入数学系,自此终生同计算机结缘。当时兼职学校篮球队的他用IBM650写了一个程序,用于对球员在每场比赛中得分、助攻、抢断、篮板球、盖帽等一揽子数据的分析评估,球队教练据此挑选球员,使凯斯理工学院赢得了1960年的联赛冠军。这个“神奇的公式和程序”引来了当地媒体乃至CBS电视台的大肆报道,高所在球队和IBM650的合影被IBM印到了产品宣传册上。这段经历的重要性不言而明,以至高德纳在巨著《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艺术》第一卷卷首写下“献给曾经安装在开思理工学院的650型计算机,以纪念那些愉快的夜晚”的题辞。

上大二那年,某教授在课堂上给出一个刁钻的题目,宣称谁能破解就可记成绩“A”。高跟大多数同学都以为那是道无解的题,直到某日他未赶上公共汽车,只能步行去看一个演出时,方决定利用路上的闲暇碰下运气。不曾想问题很快便获得解决,成功地得到了“A”。在接下来的那个学年里,他的离散数学成绩又一次被老师评为“A”。

高德纳1960年毕业于开思理工学院,因学业特别出色,被破例同时授予学士和硕士学位。之后在伯克利攻读数学博士期间,ALGOL60经常因为编译器不成熟出现故障,他为此编写了一个简单的测试程序,人称“Man or boy test”(男人或男孩测试),可以译成“是男人就得-67”。高解释,用ALGOL60来编译这段程序,只要运行结果等于-67,就说明这个编译器没有问题了,是纯爷们儿。

习惯用铅笔而非键盘写初稿,高将原因归咎于打字速度远高于思考速度(每分钟 80 个单词以上),而这会导致思考出现太多停顿,用铅笔可以让思考与输入速度保持一致——“我打字的速度比我思考的速度更快,这样当我试图用键盘创作重要内容时,就会产生同步问题。速度通常不会是最重要的标准。科学一般都难以迅速解释或迅速领会……我通常的工作方式是用铅笔和纸先把所有东西都写下来,然后在旁边放一个大废纸篓。然后使用Emacs将所有文本键入到机器中……特定的Emacs快捷键使得写书的过程有点儿像演奏风琴……”

“我戴着一顶计算机科学家的帽子,而不是一顶数学家的帽子。”这似乎暗示了身为加州理工学院数学博士的高对数学家的某种成见——在他看来后者只知道“What is it(这是什么)”,而前者还知道“How to do it(如何做到这一点)”这可能是他心目中的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区别。

斯坦福大学曾让高德纳为自己选择一个头衔,他确定的是“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名誉教授”。高认为“计算机科学”不是科学(他很讶异人们为何如此喜欢科学),而是一门艺术。它们的区别在于:艺术是人创造的,而科学不是;艺术是可以无止境提高的,而科学不能;艺术创造需要天赋,而科学不需要。

传闻高改作业通常是随机翻到一页认真批阅,有了一个初步印象后,对剩下的内容就只大概看看了。阅读大致也照此办理:遇上大部头先读第316页,如果书比较薄就看第100页;随后就可以作出判断了,据说准确率还八九不离十。如果追随他的人很多,以后著书就要注意了:写到第316页或100页时一定要停下来多推敲下。这或许是高德纳推崇随机算法的结果。

“文学编程(Literate Programming)”是高写的又一程序,他自称写这个程序的动机有二:A.让一个程序员(或许就是他自己)在某一日拿到普利策奖;B.让那些提出“结构化程序”的家伙在写“非文学程序”时,就像他当年写“非结构化程序”时一样怀有罪恶感——娃哈哈。有关“文学编程”设想的文字最先发表于英国的《计算机学报》,有人问为何不在美国发表,高答曰:美国人没文化,他们理解不了啊。

《美国数学月刊》刊载过高德纳一篇名为“卫生纸问题” 的论文,研究如何合理使用厕纸的算法,小节标题中使用了大量的“粪便学”词汇。编辑警告他,过度调侃的文风在我们这里是危险的,请三思!高替换了小标题里的某些词,但不想动文章标题,遂在给编辑的回信里写道:我用这个题目做过两次演讲,主题早已被广泛采用和讨论……云云。编辑无奈之下只好表示:“你的厕纸被接受了!”(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楼内的厕纸架可并放两筒厕纸,供如厕者取用。卷筒大小不等时,喜欢从大筒拿纸的叫big-chooser大的选择器,喜欢从小筒拿纸的则称little-chooser小的选择器;若两筒大小接近,一般人的选择可能是离手最近的。厕纸平时由janitor看门人负责更换,用完一筒换掉一筒;不过要是同时用完,恐怕就会有人遇上麻烦了……高研究的似是两筒纸同时用完的窘境出现的概率)

在伯克利毕业的前一年,著名的艾迪生-韦斯利出版社约初露头角的高德纳写一本编译器和程序设计方面的书,这件原本寻常的事最终成就了计算机科学史上的一个奇观。出版社1962年约稿,可直到1966年还动静全无,编辑忍不住去电催促,说都过去4年了,书写到啥程度了啊?高答才3000来页。编辑惊呼那干嘛还不交稿?答曰还没进入正题呢。编辑崩溃地说,那只能出多卷本了……

高做过大受欢迎的“信仰与科学的关系”系列讲座,对访者问及的写作和信仰之间的关系,他回答说:“计算机科学是既壮观又优美的,我尝试尽自己所能,以最恰当的方式来解释我所了解的某些片断……我相信,总有一些神秘的东西是超越人类的理解而存在的……我认为,上帝希望我能创造某些成果,而这些东西能够启发其他人去创造别的成果。”

高德纳这个中文名来自姚储枫教授(香港城大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华裔图灵奖得主姚期智的夫人)。以“高”为姓,据Knuth自述是因其个头高大,且辅音G和K读音接近;“德纳”则与“Donald”相谐,且在中文里含体面高贵之义。其时(1977年)高德纳携夫人及儿女John和与Jen正准备访问中国大陆——姚储枫给孩子也分别起了“高小强”、“高小珍”的名字,他们全家还同中国孩子在公园玩过无须语言交流的游戏。

有人视高为文艺复兴时期式的天才人物,因其不仅博学,更难得的是具超一流的动手能力——在分工日益细化,专业领域愈来愈狭窄的现代社会,这种博而专,基础与应用兼能,理论和操作并行的人才类型尤为罕见。如同一个人独力设计制造一架飞机,除了需要精通空气动力学理论,还须考虑机身上每一颗螺丝钉的固定方式,这确实不免让人想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列奥纳多·达·芬奇那样的全能巨人。

《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第一卷于1968年推出,可真正能读完读懂的人为数并不多(传比尔·盖茨费时几个月才读完这一卷,然后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程序员,那就去读这个《基本算法》吧)。高对此解释道:“我知道我的书是不容易读,不过要知道的是,如果不是我精雕细琢地写的话,它们会比现在难读一百倍。”1973年,这部刚出到第三卷的书(计划写七卷)已被计算机界视为“神作”,最初几年就卖出100多万套;译为俄、日、西、葡、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多种文字后,更创造了计算机类图书的销售纪录。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也不淡定了,1974年就将国际计算机界的至高荣誉“图灵奖”授予了他——此时的高德纳年方36岁,他迄今还是这项最年轻图灵奖获得者纪录的保持者。

元丰击石是什么意思?

白话释义:

王太常,是江浙一带地方的人。他童年时,有一次白天卧床休息,忽然天色变得黑暗,雷电交加,一只比猫大一点的动物跳上床,躲在他身边.辗转不肯离开。一会雨过天晴,那动物便走了。这时他才发现不是猫,怕得不得了,隔着房间喊他哥哥。

兄长听他讲明原委,高兴地说:“兄弟将来一定会做大官,这是狐狸来躲避雷劫的。”后来,他果然少年就中了进士,从知县一直做到监察御史。

王太常有个儿子名叫元丰,是个傻子,十六岁了,还分不清雌雄。就因为傻,乡里人谁也不肯把女儿嫁给他。王太常很是发愁。

有一天,有个老妇人领着一个姑娘找上门来,说是愿把姑娘嫁给王家做媳妇。那姑娘满脸带笑,漂亮得像天上的仙女。王太常全家很高兴,问那老妇人姓名,她自称姓虞,女儿名叫小翠,已经十六岁了。

商量聘金时,老妇人说:“这孩子跟着我,吃糠还不得一饱。一旦住在这高房大屋里,有丫头仆妇供她使唤,有山珍海味给她吃,只要她舒心如意,我就心安了。这又不是卖青菜,还要讨价吗?”王夫人大喜,热情地招待了她们。

老妇人叫女儿拜见了王太常夫妇,吩咐道:“这就是你的公公婆婆,你得好生侍奉他们。我很忙,先回去三两天,以后还要来的。”王太常叫仆人备马相送。

那老妇人说她家离这儿不远,不必麻烦了,说完出门径自走了。小翠倒也没显出悲伤和依恋不舍的样子,就在带来的小箱子里翻寻花样,准备做活。王夫人见她很大方,心里很是喜欢。过了几天,老妇人未如约而来。王夫人问小翠家住哪里,她只是露出一副痴憨的样子,竟不知家住在哪里,怎么个走法。

王夫人便收拾了另外一个院子,让小夫妇完婚。亲戚们听说王太常找了个穷人家的女儿做媳妇,不免暗地嘲笑一番。可后来见小翠伶俐漂亮,都大吃一惊,从此就再也不议论什么了。

小翠很聪明,会看公婆的脸色行事,老夫妇也特别疼爱她,唯恐她嫌元丰傻。小翠却有说有笑,好像满不在乎的样子。只是小翠太爱玩耍,常用布缝成个球,踢着玩,穿上小皮鞋,一踢就是好几十步远,骗元丰跑去拾取。

元丰和丫鬟们跑来跑去,往往累得满身大汗。一天,王太常偶然经过,球从半空中飞来,拍的一声,正好打在脸上。小翠和丫鬟们连忙溜走,元丰还傻乎乎地跑过去拾。太常大怒,拣起块石子投过去,正打中儿子。

元丰趴在地上又哭又闹。王太常回到房里,将事情的经过向夫人说了一遍,夫人过来斥责了小翠一顿。小翠一点不在意,低头微笑着,用手指在床沿上划来划去。夫人走后,她又照样胡闹,把胭脂粉抹在元丰的脸上,涂得五颜六色,像个花面鬼。夫人一见,气极了,叫小翠来怒骂一顿。

小翠靠着桌子玩弄衣带,不害怕,也不吭声。夫人无可奈何,只得拿儿子出气,把元丰打得大哭大叫,小翠这才变了脸色,跪在地上求饶。夫人消了气,丢下棍子走了出去。

小翠把公子扶到卧室里,替他掸掉衣裳上的尘土,用手绢给他擦脸上的泪痕,又拿红枣、粟子给他吃。元丰止住啼哭,又高兴起来。小翠关上房门,把元丰扮做楚霸王,自己穿上艳丽的衣服,腰束得很细,扮成虞姬,姿态轻盈地跳起舞来。

有时又把公子装扮成沙漠国王,自己头上插上野鸡翎子,手抱琵琶,丁丁铮铮地弹个不停,满屋子里充满了笑声。一天到晚,总是这样。王太常因为儿子傻,也就不忍心过分责备、埋怨小翠,即使偶尔听到,也只好装聋作哑。

原文:

王太常,越人。总角时,昼卧榻上。忽阴晦,巨霆暴作,一物大于猫,来伏身下,展转不离。移时晴霁,物即径出。视之,非猫,始怖,隔房呼兄。

兄闻,喜曰:“弟必大贵,此狐来避雷霆劫也。”后果少年登进士,以县令入为侍御。

生一子,名元丰,绝痴,十六岁不能知牝牡,因而乡党无与为婚。王忧之。适有妇人率少女登门,自请为妇。视其女,嫣然展笑,真仙品也。喜问姓名。自言:“虞氏。女小翠,年二八矣。”与议聘金。

曰:“是从我糠覈不得饱,一旦置身广厦,役婢仆,厌膏粱,彼意适,我愿慰矣,岂卖菜也而索直乎!”夫人大悦,优厚之。

妇即命女拜王及夫人,嘱曰:“此尔翁姑,奉侍宜谨。我大忙,且去,三数日当复来。”王命仆马送之。妇言:“里巷不远,无烦多事。”遂出门去。小翠殊不悲恋,便即奁中翻取花样。夫人亦爱乐之。

数日,妇不至。以居里问女,女亦憨然不能言其道路,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诸戚闻拾得贪家儿作新妇,共笑姗之;见女皆惊,群议始息。女又甚慧,能窥翁姑喜怒。

王公夫妇,宠惜过于常情,然惕惕焉,惟恐其憎 子痴;而女殊欢笑,不为嫌。第善谑,刺布作圆,蹋蹴为笑。

着小皮靴,蹴去数十步,绐公子奔拾之,公子及婢恒流汗相属。一日,王偶过,圆訇然来,直中面目。女与婢俱敛迹去,公子犹踊跃奔逐之。

王怒,投之以石,始伏而啼。王以告夫人,夫人往责女,女俯首微笑,以手刓床。既退,憨跳如故,以脂粉涂公子,作花面如鬼。

夫人见之,怒甚,呼女垢骂。女倚几弄带,不惧,亦不言。夫人无奈之,因杖其子。元丰大号,女始色变,屈膝乞宥。

夫人怒顿解,释杖去。女笑拉公子入室,代扑衣上尘,拭眼泪,摩挲杖痕,饵以枣栗。公子乃收涕以忻。

女阖庭户,复装公子作霸王,作沙漠人;己乃艳服,束细腰,婆娑作帐下舞;或髻插雉尾,拨琵琶,丁丁缕缕然,喧笑一室,日以为常。王公以子痴,不忍过责妇;即微闻焉,亦若置之。

此文出自清代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蒲氏自明代初年,世居淄川城东满井庄,后以族姓日蕃,别姓绝少,改名蒲家庄。蒲氏虽非名门望族,但多读书,获科举功名者代不乏人。

蒲松龄的父亲名蒲槃,幼习举子业,乡里称博学洽闻,科举不利,弃儒经商,饶有赢馀,“称素封”,待经过明清之际的战乱,加以子女较多,食指日繁,家道遂衰落。

在暴露统治阶级贪暴不仁的同时,还写出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对他们表示深切的同情。其中有“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席方平(《席方平》);有最终变成猛虎,咬死仇人的向杲(《向杲》);有直人阴间、杀死两吏卒的王鼎(《伍秋月》)。这些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在激发被压迫者的斗争意识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聊斋志异》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揭露了科举考试的种种弊端。蒲松龄才华过人却名落孙山,他对科场的黑暗、考官的昏聩、士子的心理等都非常熟悉,所以写起来能切中要害,力透纸背。通过一些梦幻的境界,作者嘲笑了那些醉心功名利禄的士子。

蒲松龄自谓“喜人谈鬼”,“雅爱搜神”。有文献表明他从青年时期便热衷记述奇闻异事,写作狐鬼故事。对一位志在入仕的秀才来说,这未免是不务正业,“可怜无补费精神”。为此,他曾受到友好的劝阻、不友好的讥讽。

40岁时,他将已做成的篇章结集成册,定名为《聊斋志异》,并且撰写了情辞凄婉、意蕴深沉的序文——《聊斋自志》,自述写作的苦衷,期待为人理解。他没有屈从社会的偏见,此后仍然执着地写作,直到年逾花甲,方才逐渐搁笔。《聊斋志异》,是他在大半生的时间里陆续创作出来的。

蒲松龄作《聊斋志异》,承袭了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人传奇的衣钵,但在观念和作法上却有了质的飞跃。六朝人记叙怪异之事,是信其为实有,“明神道之不诬”;唐人写怪异故事是“假幻设以自见”,重在构想之幻、情节之奇,而少现实内容和意蕴。

蒲松龄摆脱了“明神道”的观念,以生活经验理性,驾驭六朝志怪小说和后来渗入民间宗教信仰中的神秘意识,诸如人死为鬼,幽明相通;物老成精,能化人形。

得道成仙、为神,能给人以祸福等,进行文学创作,虚构出诡谲瑰丽的故事,来针砭现实,抒发忧愤,表达个人的感受、经验和情趣,寄托精神上的追求、向往。

这样,原来六朝志怪小说和渗入民间宗教信仰中的神秘意识及其思维模式,也就转化为文学幻想的审美方式和表现方法,狐鬼花妖精魅不再是迷信意识中的神秘现象,而成为蒲松龄假幻想创造的文学意象。

神仙也不再是宗教意识中不可亵读的崇拜对象,而成为观照人间官僚或某类人的文学形象,多半寓批判之意。

《聊斋志异》之所以超越以前的志怪传奇小说,成为这一类小说最杰出的文学名著,根本原因就在于将宗教迷信意识转化为文学的审美方式。

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已引起周边人们的兴趣,竞相传抄。《聊斋志异》刊行后,遂风行天下。在其后一个时期里,仿效之作丛出,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再度繁荣。

本世纪以来,不仅《聊斋志异》仍为人爱读,而且其中许多篇章不断被改编为戏曲、**、电视剧,影响是深远的。

对待妇女,蒲松龄是很尊重的。《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大都美丽、善良、聪慧、侠义、多才、能干,不亚于须眉男子。《红楼梦》更进一步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见了女儿很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这显然是对男尊女卑社会的有力打击。总之,蒲松龄和曹雪芹都要求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解放妇女,蒲松龄比曹雪芹更多地保留着封建伦理观念,曹雪芹在蒲松龄思想的基础上,使《红楼梦》更多地闪烁着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

《聊斋志异》还很早便走向了世界,现在已有日、美、法、德、意、俄、越南、捷克、罗马尼亚、波兰、西班牙等近20余种语言的译本,流传于世界各地。蒲松龄为中国、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元丰傻子当官的故事,后来如何?

白话释义:

王太常,是江浙一带地方的人。他童年时,有一次白天卧床休息,忽然天色变得黑暗,雷电交加,一只比猫大一点的动物跳上床,躲在他身边.辗转不肯离开。一会雨过天晴,那动物便走了。这时他才发现不是猫,怕得不得了,隔着房间喊他哥哥。

兄长听他讲明原委,高兴地说:“兄弟将来一定会做大官,这是狐狸来躲避雷劫的。”后来,他果然少年就中了进士,从知县一直做到监察御史。

王太常有个儿子名叫元丰,是个傻子,十六岁了,还分不清雌雄。就因为傻,乡里人谁也不肯把女儿嫁给他。王太常很是发愁。

有一天,有个老妇人领着一个姑娘找上门来,说是愿把姑娘嫁给王家做媳妇。那姑娘满脸带笑,漂亮得像天上的仙女。王太常全家很高兴,问那老妇人姓名,她自称姓虞,女儿名叫小翠,已经十六岁了。

商量聘金时,老妇人说:“这孩子跟着我,吃糠还不得一饱。一旦住在这高房大屋里,有丫头仆妇供她使唤,有山珍海味给她吃,只要她舒心如意,我就心安了。这又不是卖青菜,还要讨价吗?”王夫人大喜,热情地招待了她们。

老妇人叫女儿拜见了王太常夫妇,吩咐道:“这就是你的公公婆婆,你得好生侍奉他们。我很忙,先回去三两天,以后还要来的。”王太常叫仆人备马相送。

那老妇人说她家离这儿不远,不必麻烦了,说完出门径自走了。小翠倒也没显出悲伤和依恋不舍的样子,就在带来的小箱子里翻寻花样,准备做活。王夫人见她很大方,心里很是喜欢。过了几天,老妇人未如约而来。王夫人问小翠家住哪里,她只是露出一副痴憨的样子,竟不知家住在哪里,怎么个走法。

王夫人便收拾了另外一个院子,让小夫妇完婚。亲戚们听说王太常找了个穷人家的女儿做媳妇,不免暗地嘲笑一番。可后来见小翠伶俐漂亮,都大吃一惊,从此就再也不议论什么了。

小翠很聪明,会看公婆的脸色行事,老夫妇也特别疼爱她,唯恐她嫌元丰傻。小翠却有说有笑,好像满不在乎的样子。只是小翠太爱玩耍,常用布缝成个球,踢着玩,穿上小皮鞋,一踢就是好几十步远,骗元丰跑去拾取。

元丰和丫鬟们跑来跑去,往往累得满身大汗。一天,王太常偶然经过,球从半空中飞来,拍的一声,正好打在脸上。小翠和丫鬟们连忙溜走,元丰还傻乎乎地跑过去拾。太常大怒,拣起块石子投过去,正打中儿子。

元丰趴在地上又哭又闹。王太常回到房里,将事情的经过向夫人说了一遍,夫人过来斥责了小翠一顿。小翠一点不在意,低头微笑着,用手指在床沿上划来划去。夫人走后,她又照样胡闹,把胭脂粉抹在元丰的脸上,涂得五颜六色,像个花面鬼。夫人一见,气极了,叫小翠来怒骂一顿。

小翠靠着桌子玩弄衣带,不害怕,也不吭声。夫人无可奈何,只得拿儿子出气,把元丰打得大哭大叫,小翠这才变了脸色,跪在地上求饶。夫人消了气,丢下棍子走了出去。

小翠把公子扶到卧室里,替他掸掉衣裳上的尘土,用手绢给他擦脸上的泪痕,又拿红枣、粟子给他吃。元丰止住啼哭,又高兴起来。小翠关上房门,把元丰扮做楚霸王,自己穿上艳丽的衣服,腰束得很细,扮成虞姬,姿态轻盈地跳起舞来。

有时又把公子装扮成沙漠国王,自己头上插上野鸡翎子,手抱琵琶,丁丁铮铮地弹个不停,满屋子里充满了笑声。一天到晚,总是这样。王太常因为儿子傻,也就不忍心过分责备、埋怨小翠,即使偶尔听到,也只好装聋作哑。

原文:

王太常,越人。总角时,昼卧榻上。忽阴晦,巨霆暴作,一物大于猫,来伏身下,展转不离。移时晴霁,物即径出。视之,非猫,始怖,隔房呼兄。

兄闻,喜曰:“弟必大贵,此狐来避雷霆劫也。”后果少年登进士,以县令入为侍御。

生一子,名元丰,绝痴,十六岁不能知牝牡,因而乡党无与为婚。王忧之。适有妇人率少女登门,自请为妇。视其女,嫣然展笑,真仙品也。喜问姓名。自言:“虞氏。女小翠,年二八矣。”与议聘金。

曰:“是从我糠覈不得饱,一旦置身广厦,役婢仆,厌膏粱,彼意适,我愿慰矣,岂卖菜也而索直乎!”夫人大悦,优厚之。

妇即命女拜王及夫人,嘱曰:“此尔翁姑,奉侍宜谨。我大忙,且去,三数日当复来。”王命仆马送之。妇言:“里巷不远,无烦多事。”遂出门去。小翠殊不悲恋,便即奁中翻取花样。夫人亦爱乐之。

数日,妇不至。以居里问女,女亦憨然不能言其道路,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诸戚闻拾得贪家儿作新妇,共笑姗之;见女皆惊,群议始息。女又甚慧,能窥翁姑喜怒。

王公夫妇,宠惜过于常情,然惕惕焉,惟恐其憎 子痴;而女殊欢笑,不为嫌。第善谑,刺布作圆,蹋蹴为笑。

着小皮靴,蹴去数十步,绐公子奔拾之,公子及婢恒流汗相属。一日,王偶过,圆訇然来,直中面目。女与婢俱敛迹去,公子犹踊跃奔逐之。

王怒,投之以石,始伏而啼。王以告夫人,夫人往责女,女俯首微笑,以手刓床。既退,憨跳如故,以脂粉涂公子,作花面如鬼。

夫人见之,怒甚,呼女垢骂。女倚几弄带,不惧,亦不言。夫人无奈之,因杖其子。元丰大号,女始色变,屈膝乞宥。

夫人怒顿解,释杖去。女笑拉公子入室,代扑衣上尘,拭眼泪,摩挲杖痕,饵以枣栗。公子乃收涕以忻。

女阖庭户,复装公子作霸王,作沙漠人;己乃艳服,束细腰,婆娑作帐下舞;或髻插雉尾,拨琵琶,丁丁缕缕然,喧笑一室,日以为常。王公以子痴,不忍过责妇;即微闻焉,亦若置之。

此文出自清代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蒲氏自明代初年,世居淄川城东满井庄,后以族姓日蕃,别姓绝少,改名蒲家庄。蒲氏虽非名门望族,但多读书,获科举功名者代不乏人。

蒲松龄的父亲名蒲槃,幼习举子业,乡里称博学洽闻,科举不利,弃儒经商,饶有赢馀,“称素封”,待经过明清之际的战乱,加以子女较多,食指日繁,家道遂衰落。

在暴露统治阶级贪暴不仁的同时,还写出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对他们表示深切的同情。其中有“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席方平(《席方平》);有最终变成猛虎,咬死仇人的向杲(《向杲》);有直人阴间、杀死两吏卒的王鼎(《伍秋月》)。这些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在激发被压迫者的斗争意识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聊斋志异》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揭露了科举考试的种种弊端。蒲松龄才华过人却名落孙山,他对科场的黑暗、考官的昏聩、士子的心理等都非常熟悉,所以写起来能切中要害,力透纸背。通过一些梦幻的境界,作者嘲笑了那些醉心功名利禄的士子。

蒲松龄自谓“喜人谈鬼”,“雅爱搜神”。有文献表明他从青年时期便热衷记述奇闻异事,写作狐鬼故事。对一位志在入仕的秀才来说,这未免是不务正业,“可怜无补费精神”。为此,他曾受到友好的劝阻、不友好的讥讽。

40岁时,他将已做成的篇章结集成册,定名为《聊斋志异》,并且撰写了情辞凄婉、意蕴深沉的序文——《聊斋自志》,自述写作的苦衷,期待为人理解。他没有屈从社会的偏见,此后仍然执着地写作,直到年逾花甲,方才逐渐搁笔。《聊斋志异》,是他在大半生的时间里陆续创作出来的。

蒲松龄作《聊斋志异》,承袭了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人传奇的衣钵,但在观念和作法上却有了质的飞跃。六朝人记叙怪异之事,是信其为实有,“明神道之不诬”;唐人写怪异故事是“假幻设以自见”,重在构想之幻、情节之奇,而少现实内容和意蕴。

蒲松龄摆脱了“明神道”的观念,以生活经验理性,驾驭六朝志怪小说和后来渗入民间宗教信仰中的神秘意识,诸如人死为鬼,幽明相通;物老成精,能化人形。

得道成仙、为神,能给人以祸福等,进行文学创作,虚构出诡谲瑰丽的故事,来针砭现实,抒发忧愤,表达个人的感受、经验和情趣,寄托精神上的追求、向往。

这样,原来六朝志怪小说和渗入民间宗教信仰中的神秘意识及其思维模式,也就转化为文学幻想的审美方式和表现方法,狐鬼花妖精魅不再是迷信意识中的神秘现象,而成为蒲松龄假幻想创造的文学意象。

神仙也不再是宗教意识中不可亵读的崇拜对象,而成为观照人间官僚或某类人的文学形象,多半寓批判之意。

《聊斋志异》之所以超越以前的志怪传奇小说,成为这一类小说最杰出的文学名著,根本原因就在于将宗教迷信意识转化为文学的审美方式。

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已引起周边人们的兴趣,竞相传抄。《聊斋志异》刊行后,遂风行天下。在其后一个时期里,仿效之作丛出,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再度繁荣。

本世纪以来,不仅《聊斋志异》仍为人爱读,而且其中许多篇章不断被改编为戏曲、**、电视剧,影响是深远的。

对待妇女,蒲松龄是很尊重的。《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大都美丽、善良、聪慧、侠义、多才、能干,不亚于须眉男子。《红楼梦》更进一步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见了女儿很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这显然是对男尊女卑社会的有力打击。总之,蒲松龄和曹雪芹都要求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解放妇女,蒲松龄比曹雪芹更多地保留着封建伦理观念,曹雪芹在蒲松龄思想的基础上,使《红楼梦》更多地闪烁着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

《聊斋志异》还很早便走向了世界,现在已有日、美、法、德、意、俄、越南、捷克、罗马尼亚、波兰、西班牙等近20余种语言的译本,流传于世界各地。蒲松龄为中国、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白话释义:

王太常,是江浙一带地方的人。他童年时,有一次白天卧床休息,忽然天色变得黑暗,雷电交加,一只比猫大一点的动物跳上床,躲在他身边.辗转不肯离开。一会雨过天晴,那动物便走了。这时他才发现不是猫,怕得不得了,隔着房间喊他哥哥。

兄长听他讲明原委,高兴地说:“兄弟将来一定会做大官,这是狐狸来躲避雷劫的。”后来,他果然少年就中了进士,从知县一直做到监察御史。

王太常有个儿子名叫元丰,是个傻子,十六岁了,还分不清雌雄。就因为傻,乡里人谁也不肯把女儿嫁给他。王太常很是发愁。

有一天,有个老妇人领着一个姑娘找上门来,说是愿把姑娘嫁给王家做媳妇。那姑娘满脸带笑,漂亮得像天上的仙女。王太常全家很高兴,问那老妇人姓名,她自称姓虞,女儿名叫小翠,已经十六岁了。

商量聘金时,老妇人说:“这孩子跟着我,吃糠还不得一饱。一旦住在这高房大屋里,有丫头仆妇供她使唤,有山珍海味给她吃,只要她舒心如意,我就心安了。这又不是卖青菜,还要讨价吗?”王夫人大喜,热情地招待了她们。

老妇人叫女儿拜见了王太常夫妇,吩咐道:“这就是你的公公婆婆,你得好生侍奉他们。我很忙,先回去三两天,以后还要来的。”王太常叫仆人备马相送。

那老妇人说她家离这儿不远,不必麻烦了,说完出门径自走了。小翠倒也没显出悲伤和依恋不舍的样子,就在带来的小箱子里翻寻花样,准备做活。王夫人见她很大方,心里很是喜欢。过了几天,老妇人未如约而来。王夫人问小翠家住哪里,她只是露出一副痴憨的样子,竟不知家住在哪里,怎么个走法。

王夫人便收拾了另外一个院子,让小夫妇完婚。亲戚们听说王太常找了个穷人家的女儿做媳妇,不免暗地嘲笑一番。可后来见小翠伶俐漂亮,都大吃一惊,从此就再也不议论什么了。

小翠很聪明,会看公婆的脸色行事,老夫妇也特别疼爱她,唯恐她嫌元丰傻。小翠却有说有笑,好像满不在乎的样子。只是小翠太爱玩耍,常用布缝成个球,踢着玩,穿上小皮鞋,一踢就是好几十步远,骗元丰跑去拾取。

元丰和丫鬟们跑来跑去,往往累得满身大汗。一天,王太常偶然经过,球从半空中飞来,拍的一声,正好打在脸上。小翠和丫鬟们连忙溜走,元丰还傻乎乎地跑过去拾。太常大怒,拣起块石子投过去,正打中儿子。

元丰趴在地上又哭又闹。王太常回到房里,将事情的经过向夫人说了一遍,夫人过来斥责了小翠一顿。小翠一点不在意,低头微笑着,用手指在床沿上划来划去。夫人走后,她又照样胡闹,把胭脂粉抹在元丰的脸上,涂得五颜六色,像个花面鬼。夫人一见,气极了,叫小翠来怒骂一顿。

小翠靠着桌子玩弄衣带,不害怕,也不吭声。夫人无可奈何,只得拿儿子出气,把元丰打得大哭大叫,小翠这才变了脸色,跪在地上求饶。夫人消了气,丢下棍子走了出去。

小翠把公子扶到卧室里,替他掸掉衣裳上的尘土,用手绢给他擦脸上的泪痕,又拿红枣、粟子给他吃。元丰止住啼哭,又高兴起来。小翠关上房门,把元丰扮做楚霸王,自己穿上艳丽的衣服,腰束得很细,扮成虞姬,姿态轻盈地跳起舞来。

有时又把公子装扮成沙漠国王,自己头上插上野鸡翎子,手抱琵琶,丁丁铮铮地弹个不停,满屋子里充满了笑声。一天到晚,总是这样。王太常因为儿子傻,也就不忍心过分责备、埋怨小翠,即使偶尔听到,也只好装聋作哑。

原文:

王太常,越人。总角时,昼卧榻上。忽阴晦,巨霆暴作,一物大于猫,来伏身下,展转不离。移时晴霁,物即径出。视之,非猫,始怖,隔房呼兄。

兄闻,喜曰:“弟必大贵,此狐来避雷霆劫也。”后果少年登进士,以县令入为侍御。

生一子,名元丰,绝痴,十六岁不能知牝牡,因而乡党无与为婚。王忧之。适有妇人率少女登门,自请为妇。视其女,嫣然展笑,真仙品也。喜问姓名。自言:“虞氏。女小翠,年二八矣。”与议聘金。

曰:“是从我糠覈不得饱,一旦置身广厦,役婢仆,厌膏粱,彼意适,我愿慰矣,岂卖菜也而索直乎!”夫人大悦,优厚之。

妇即命女拜王及夫人,嘱曰:“此尔翁姑,奉侍宜谨。我大忙,且去,三数日当复来。”王命仆马送之。妇言:“里巷不远,无烦多事。”遂出门去。小翠殊不悲恋,便即奁中翻取花样。夫人亦爱乐之。

数日,妇不至。以居里问女,女亦憨然不能言其道路,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诸戚闻拾得贪家儿作新妇,共笑姗之;见女皆惊,群议始息。女又甚慧,能窥翁姑喜怒。

王公夫妇,宠惜过于常情,然惕惕焉,惟恐其憎 子痴;而女殊欢笑,不为嫌。第善谑,刺布作圆,蹋蹴为笑。

着小皮靴,蹴去数十步,绐公子奔拾之,公子及婢恒流汗相属。一日,王偶过,圆訇然来,直中面目。女与婢俱敛迹去,公子犹踊跃奔逐之。

王怒,投之以石,始伏而啼。王以告夫人,夫人往责女,女俯首微笑,以手刓床。既退,憨跳如故,以脂粉涂公子,作花面如鬼。

夫人见之,怒甚,呼女垢骂。女倚几弄带,不惧,亦不言。夫人无奈之,因杖其子。元丰大号,女始色变,屈膝乞宥。

夫人怒顿解,释杖去。女笑拉公子入室,代扑衣上尘,拭眼泪,摩挲杖痕,饵以枣栗。公子乃收涕以忻。

女阖庭户,复装公子作霸王,作沙漠人;己乃艳服,束细腰,婆娑作帐下舞;或髻插雉尾,拨琵琶,丁丁缕缕然,喧笑一室,日以为常。王公以子痴,不忍过责妇;即微闻焉,亦若置之。

此文出自清代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蒲氏自明代初年,世居淄川城东满井庄,后以族姓日蕃,别姓绝少,改名蒲家庄。蒲氏虽非名门望族,但多读书,获科举功名者代不乏人。

蒲松龄的父亲名蒲槃,幼习举子业,乡里称博学洽闻,科举不利,弃儒经商,饶有赢馀,“称素封”,待经过明清之际的战乱,加以子女较多,食指日繁,家道遂衰落。

在暴露统治阶级贪暴不仁的同时,还写出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对他们表示深切的同情。其中有“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席方平(《席方平》);有最终变成猛虎,咬死仇人的向杲(《向杲》);有直人阴间、杀死两吏卒的王鼎(《伍秋月》)。这些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在激发被压迫者的斗争意识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聊斋志异》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揭露了科举考试的种种弊端。蒲松龄才华过人却名落孙山,他对科场的黑暗、考官的昏聩、士子的心理等都非常熟悉,所以写起来能切中要害,力透纸背。通过一些梦幻的境界,作者嘲笑了那些醉心功名利禄的士子。

蒲松龄自谓“喜人谈鬼”,“雅爱搜神”。有文献表明他从青年时期便热衷记述奇闻异事,写作狐鬼故事。对一位志在入仕的秀才来说,这未免是不务正业,“可怜无补费精神”。为此,他曾受到友好的劝阻、不友好的讥讽。

40岁时,他将已做成的篇章结集成册,定名为《聊斋志异》,并且撰写了情辞凄婉、意蕴深沉的序文——《聊斋自志》,自述写作的苦衷,期待为人理解。他没有屈从社会的偏见,此后仍然执着地写作,直到年逾花甲,方才逐渐搁笔。《聊斋志异》,是他在大半生的时间里陆续创作出来的。

蒲松龄作《聊斋志异》,承袭了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人传奇的衣钵,但在观念和作法上却有了质的飞跃。六朝人记叙怪异之事,是信其为实有,“明神道之不诬”;唐人写怪异故事是“假幻设以自见”,重在构想之幻、情节之奇,而少现实内容和意蕴。

蒲松龄摆脱了“明神道”的观念,以生活经验理性,驾驭六朝志怪小说和后来渗入民间宗教信仰中的神秘意识,诸如人死为鬼,幽明相通;物老成精,能化人形。

得道成仙、为神,能给人以祸福等,进行文学创作,虚构出诡谲瑰丽的故事,来针砭现实,抒发忧愤,表达个人的感受、经验和情趣,寄托精神上的追求、向往。

这样,原来六朝志怪小说和渗入民间宗教信仰中的神秘意识及其思维模式,也就转化为文学幻想的审美方式和表现方法,狐鬼花妖精魅不再是迷信意识中的神秘现象,而成为蒲松龄假幻想创造的文学意象。

神仙也不再是宗教意识中不可亵读的崇拜对象,而成为观照人间官僚或某类人的文学形象,多半寓批判之意。

《聊斋志异》之所以超越以前的志怪传奇小说,成为这一类小说最杰出的文学名著,根本原因就在于将宗教迷信意识转化为文学的审美方式。

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已引起周边人们的兴趣,竞相传抄。《聊斋志异》刊行后,遂风行天下。在其后一个时期里,仿效之作丛出,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再度繁荣。

本世纪以来,不仅《聊斋志异》仍为人爱读,而且其中许多篇章不断被改编为戏曲、**、电视剧,影响是深远的。

对待妇女,蒲松龄是很尊重的。《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大都美丽、善良、聪慧、侠义、多才、能干,不亚于须眉男子。《红楼梦》更进一步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见了女儿很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这显然是对男尊女卑社会的有力打击。总之,蒲松龄和曹雪芹都要求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解放妇女,蒲松龄比曹雪芹更多地保留着封建伦理观念,曹雪芹在蒲松龄思想的基础上,使《红楼梦》更多地闪烁着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

《聊斋志异》还很早便走向了世界,现在已有日、美、法、德、意、俄、越南、捷克、罗马尼亚、波兰、西班牙等近20余种语言的译本,流传于世界各地。蒲松龄为中国、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章标签: # 夫人 # 元丰 # 蒲松龄